4月12日左右,北京惊现大量柳絮在空中悬浮飘飞。
仿佛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口罩和眼镜成了出门标配的物件。
走在街上,白絮密度之高让人避无可避,绒绒拂在脸上痒得让人心烦,随时一口呼吸都可能吸入白絮导致的浮尘,空中密布的白絮忽然就飞进骑行者的眼睛里让人猝不及防,敏感肌肤的人更是不敢出门。
这些白絮早已引得怨声载道
我们深恶痛绝的这白絮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空中这些白絮几乎都是由柳树和杨树的种子及衍生物构成的。
杨和柳均属杨柳科,但在植物学上是有严格区别的。它们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例如都有毛毛虫样的花序(柔荑花序),这种花序有雌雄之分,老熟时整个脱落,雌花序中的果实裂成两瓣,具有白色茸毛的种子就随风飘散出来。
在泛滥成灾之前,
杨柳絮还以其之美入过许多古诗呢!
现在读来,倒真让人啼笑皆非。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那么北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杨柳树呢?
据国务院参事、北京市园林局副局长刘秀晨介绍,北京现有的杨柳树主要种植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我国城市绿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费投入有限,可选择的树种较少。
那时,杨树和柳树凭着适合北京水土、易成活且长得快、养护成本较低等优势,成为绿化的主力树种。
“人们并没有想到,几十年后,这些增加城市绿量的功臣,会成为飞絮的祸首。”
由于生物特性和技术局限性,杨柳树幼苗时期分不清雌雄,这为后来飞絮泛滥埋下了隐患。
尽管飞絮给市民或多或少都带来一些困扰,飞絮治理也陆陆续续进行了好几年,却始终不见明显效果,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三种首要的飞絮治理方法中得到答案。
可见飞絮并非不能根治,只是这是一项长期工作。
而对于身处其中的我们,出门在外,还是免不了受到侵扰,所以做好自身防御工作尤为重要。
可以每天清洗鼻孔:过敏性鼻炎者或对花粉敏感的人,每天清洗鼻腔2-3次。药店、医院可以买到清洗鼻腔的专门洗鼻器。
在空中飞絮指数变低——清晨、深夜或是阵雨之后出门运动。
日常出门可戴上眼镜、口罩防护。
进门前把身上的杨柳絮清理干净,当沾到皮肤上,一定要及时用温水洗净。
另外:杨柳絮属于易燃物质,遇到明火,可在两秒内迅速燃烧,易引发火宅,应当注意看管小孩勿玩明火,大人的烟蒂也不能随便乱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