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探寻遵化古村落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2020-01-03 网友投稿

遵化,历史传承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君子口遗址表明距今约一万年左右遵化即有人类活动,唐朝始建遵化城,后唐时的买马监归入辽国后,于约925年始设县置。历经五代、宋、元等各个朝代,到了清代由县升州,又升为直隶州。被联合国评定为千年古县,今天说一说遵化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1、平安城—李世民东征高句丽亲自赐名

平安城这个名称,原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起。《唐史》载:“渔阳郡(今蓟县)东北九十(华) 里, 有洪水守捉(唐时守边驻军,相当于团级) 。” 其驻地约在平安城东北10多公里的洪水川、山里各庄一带。当时因地势低洼,为便于交通,曾设“ 平安渡口” 于平安城附近。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时驻跸洪水守捉城内,因劳累过度而染疾。得知当时平安渡口温泉乡里有口神井,其水能医百病,便移至温泉井之旁的保国寺内,一面诊治,一面静养,不久病愈,太宗大快, 赐水井为“闻泉香”。并令士兵在此建土城,赐名“平安城”。

2、娘娘庄——明朝皇帝的定情之地

该村名起源,当地口口相传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明朝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以前元朝残余势力鞑靼首领阿鲁台大举犯边,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决定再次扫北。

为了备战,朱棣亲临遵化的松棚营、白治庄(铁厂)、磨甲屯(莫家屯)和钉甲岭(丁家岭)视察治铁铸造和兵器准备情况。

当朱棣途径一小山村时,发现一窦氏女子艳绝超群,美丽无比,遂纳入皇宫为妃。

窦妃一出,不大的小山村很快就成了百里闻名的“娘娘庄”。

据说窦妃入宫之后,每到麦黄时节,便思念临村相公庄的香白杏,朱棣便命六百里加急采摘香白杏。个大味美的香白杏入宫后,得到宫廷上下的喜爱,一时名噪九州,成为朝廷贡杏。

窦妃死后,朱棣思其心切,下旨在窦妃家乡修建了妃子庙,世称娘子庙,并有塑像,还建了供行人饮水的茶棚,称其庄为娘子庄。在该庄南4.5公里的芦各寨南山的山腰上有座高台,后人称之为“娘娘观景台”。据《遵化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娘娘庄,明代建村。明永乐年间,因此地有一娘子庙,故借此取名娘子庄,后改称娘娘庄。”

3、鸡鸣村——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河北遵化建明镇鸡鸣村位于市中心区东部11公里处,村庄座落于苍绿的大山之中,村落中红瓦白墙,人丁兴旺,一片生机,而且是片充满传说的土地。该村于我国唐朝始建,

因该处荆条丛生,山上山下长满了荆木条儿,取村名为荆木村。

至清朝乾隆年间,人们觉得荆木二字与“惊堂木"中的惊木同音不吉利,其字面也有贫瘦之感,村人便想改一改村称。

那么,改成什么村名才好啊?

村落中有乡塾先生是文墨之人,因此,修改村称的任务就落到他的肩上。

先生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寄寓着众乡亲的希望,于是他细翻文史诗赋,翻阅中他被唐寅的诗吸引住了:

头上红冠不用栽,满身白雪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唐寅将大公鸡写得豪气冲天,先生灵感暴发,想到鸡鸣二字,字面上吉祥,鸡鸣之后一片光明啊!讲起来也很上口,又与荆木二字大致谐音,遂起鸡鸣村一称,村人听罢皆大欢喜,此后便改为鸡鸣村。

4、铁厂——明朝全国最大的冶铁场

铁厂镇的历史,由来已久,据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1506年)《重建铁厂城碑记》载:"遵化铁冶始创自中唐历经宋元至今"。相传,它晚于玉田,早于遵化,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铁厂村的名字也有过几次变更。早在中唐时期以前,铁厂附近还是一片荒凉地带;没有人烟。中唐在铁厂聚匠炼铁,铸造盔甲兵器。故起名为白冶庄(白--荒凉意,冶--冶炼铸造),为防御边寇始建土城,驻守军队。后经宋元两代,一直在此炼铁铸造兵器盔甲。

到明朝时,遵化冶铁场是全国最大的冶铁场,明正统皇帝曾下旨:“兵家用铁专用遵化大同。”那时,遵化冶铁业发展很快,规模也相应扩大,炼铁炉达25座之多,铸造炉达到50多个,冶铁工人有2500多人,居民500多口,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冶铁基地之一。现在,铁厂镇内东北角仍有一座体积达45万立方米的礁子山。清道光年间,这里正式称为“铁厂”,大街两侧商贾云集,铺户林立,成为远近闻名的重要集镇。

5、刘备寨——受刘备庇护的地方

遵化刘备寨乡刘备寨村地处遵化城南20公里处,该村为我国明朝始建,因村子位于山环里,村北的山行如牛背,故取村名为牛背寨。

现在的刘备寨村刘备庙

周边村民在牛背寨村北山顶上修了一座宏伟的庙宇,该庙正殿立在悬崖之上,殿内供奉刘关张三义士,东西有耳房,前面左右有配殿,钟鼓楼,正殿前有长青柏一棵,并立石碑一统记重修庙宇之事。庙修成后,该地常年香火旺盛,五台山的一个云游和尚来到此地观赏美景,到东北后特著文说:“鹰飞倒仰刘备顶”,“碌碌从山顶滚下三天三夜没到山脚”,体现此山之高之奇,致使方圆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修完庙后,人们为了感谢刘备老爷显灵,保佑当地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将此山改叫刘备顶,山下的村庄就改为刘备寨了。

6、杨家峪——杨四郎传武藏金的地方

传说宋朝时杨四郎逃难到党峪西北的宝峰寺落脚,并招募当地青年人传授武艺,徒弟全部随师父姓杨。因最初不了解宝峰寺主持的为人,杨四郎把随身的金银财宝藏在了毡帽山的一块大石头下,解放前一羊倌放羊时发现了这些宝物,还有杨四郎带兵的兵符,可证明杨四郎确实到过此地。

至今,杨家峪人仍有习武的习惯。

全村90%以上的户都姓杨。

7、堡子店——抵御外敌的古堡

位于遵化城西十二公里的堡子店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镇店,据考证为我国明朝初期始建,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了,早期因“堡子”而得其名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公元1572年)总兵戚继光曾重修。村内曾建有“堡子”、“五仙堂”、“钟藁庙”、“石碑”、“水井”等。六十岁以下的村民,很少有人知其原貌、以及曾经有过的辉煌。童年曾流传一首民谣:“中华民国大改良,拆了寺庙改学堂”,“钟藁庙”于1905年就改为了堡子店小学。

“堡子”为土石结构,呈立体形,长宽各六丈,高三丈,巨型方石砌成围墙,石缝间用石灰勾抹,石墙中间填充黄土,填土以后精心夯实,使土层十分坚硬,以作为抵制外敌入侵的烽火台。据有关史料记载,堡子始建于元代泰定5年(1328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是元代以来用于抵制外来入侵敌人的烽火台。

堡子店古建布置图,张振华绘

8、罗秀庄——明代一位

女将军在此镇守边关

河北遵化苏家洼镇罗秀庄村位于遵化城东北8里,相传始建于明朝,据村中老人口口相传,明朝时遵化城北有一位叫做“罗秀”的女将军在此镇守边关,之后定居建庄,所以此庄就叫“罗秀”,以后叫做“罗秀庄”,村中解放后还有一户罗姓,只不过家丁不旺后来罗姓人员消失。

罗秀庄原有一座古寺庙,拆寺庙大殿东大墙时,无意中发现夹层中有精美壁画,壁画上有一老者拿着药葫芦,经确认是药王孙思邈。经查阅

乾隆版直隶遵化州志,上面清楚记载罗秀庄药王庙的字样。

1756年乾隆版直隶遵化州志对罗秀庄药王庙的记载

整个寺庙占地3.5亩,寺庙坐北朝南的硬山式砖木建筑,有庙门,主殿,东西耳房,东厢房等,寺庙有精美的石狮子,有漂亮的砖雕,有五颜六色的壁画,还有一个1000斤左右的古钟......

东厢房北间是一个土地神龛,

古庙庙门前有三棵大树,东面是一棵松树,西面一棵槐树,中间一棵松树,东面那两棵松树两个人才能抱过来,西面那棵槐树最粗,要5个人手拉手才能抱过来,中间中空,但生的郁郁葱葱,整个树冠像一个巨大的雨伞,遮天蔽日,待到花开季节,香飘四溢,美不胜收,村里人们老老少少都喜欢在树下乘凉休息。寺庙主殿供奉药王孙思邈,各个塑像栩栩如生,笔画惟妙惟肖,非常精美。等到药王庙庙会时附近乡村人都过来看庙会,现场热闹非凡......

9、宫里——辽太宗耶律德光所置“永兴宫” 属地

刘备寨乡宫里村位于遵化市中心区域西南25公里处。为我国辽代始建,该村曾为辽太宗耶律德光所置“永兴宫” 属地,故此取村名为宫里。辽太宗耶律德光为辽国第二位皇帝,公元927年―947年在位,他对于契丹的贡献很大,是一个有为的皇帝,尤其在他继位之后,在许多方面促进了契丹政治和经济和发展。

辽太宗耶律德光曾来过宫里。《辽史》中有辽太宗耶律德光置永兴宫的切确记载。光绪版《遵化通志》四十卷,记载“永兴宫”为辽代所建,在遵化州西南五十里,今为村犹名宫里。文献所载辽太宗千年历史“永兴宫”就是见证。

10、柴王店——赵匡胤曾在此村观音堂结拜

河北遵化刘备寨乡柴王店村位于遵化市中心区南部偏西25公里处,其历史非常悠久,在2002年3月16日村西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表明距今2200年前此地就有人类居住。后于约1400年前的唐朝开始建村,因柴氏迁此立庄,并开了一家客店,故取村名为柴家店。至清朝光绪年间,王氏迁入后,又改称为柴王店至今。

唐末五代群雄纷争,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之前,曾在遵化境内活动过。他路过一座村庄结识了卖油为生的郑子明和卖伞为生的柴荣,三人萍水相逢却非常投机,于是相约结拜为兄弟。他们带着食物,来到村内观音堂一棵粗壮的树下摆好香案,磕头发誓,柴荣为老大,赵匡胤为二弟,郑子明为老三。从此,“柴王店三结义”的佳话,一直传到今天。

大清光绪年间的《遵化县志》上柴王店村记载有一座观音堂

11、西大寺——遵化文庙所在地

说起西大寺,遵化人都知道是位于遵化市区西南的一个菜市场,但是,百年前这里可是遵化最有文化的地儿呢!因为,这儿是遵化文庙的所在地。文庙是古代遵化城内较大的古代建筑群,含先师殿、明伦堂、启圣祠、名宦祠、乡贤祠、尊经阁、魁星楼等多个单体建筑,十分雄伟壮丽。在清朝以前的各个朝代中,遵化的地方官们在赴任之初,都要亲临文庙躬行祭祀。文庙还是清朝遵化州的最高学府,培养出大批的贤才。

当年遵化文庙的辉煌我们只能靠想象了,但是今天遵化崇文尚学之风依旧盛行,科学家韩布兴、将军书画家程茂友等现代专家名人是我们的骄傲!

官房在清代中晚期是马兰峪镇绿营兵的住所。原官房内房屋,一律坐西朝东,都是西厢房。所有房子排列有序,周围环以一道长近千米的砖墙,东面开一个大门,建影壁一座。

至今官房街道还依然保留着原来的基本格局,历史遗存丰富,传统建筑精美,是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文化生态名村。

1928年,遵化文庙魁星楼

12、楼似山——一位尊贵的公主住在楼内

楼似山村建于宋朝,相传,喇叭山西北角山头上有一座楼,一位尊贵的公主住在楼内。此山非凡,风景迷人,因山头有似楼之相,百姓称为楼似山。后来公主楼被火烧毁,山上常有毒蛇危害百姓,他们只好迁移到现在的地点,村名仍沿用楼似山至今。

“公主楼”这一浪漫的传说,可能仅仅是人们赋予它的一种美丽想象。今天的楼似山人仍然靠山吃山,过着安静的生活。遵化数千年的历史处处皆故事,细心研究起来可谓乐趣无穷。

了解到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后,对遵化又增添了认知和热爱,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吧!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