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紫泉河一带的传说,竟隐含着高碑店市这两个村庄名字的由来!
2020-01-03 网友投稿

古往今来,人们都说顺河楼有"老狐仙",是真的吗?这话还要从萧太后谈起。

萧太后除摄政事、理军事以外,还非常会寻找乐趣。在梳妆楼下,她令人修建了一座钓鱼台,此台背对东岸铜帮,面向宽阔的紫泉河水,青石筑台,有廊、有亭。太后有时在这里独自垂钓,静思国事;有时邀约几位地方绅士,商讨安邦谋略;还有时召来迁客、幽人,赋词吟诗。快乐到了极至!曾有诗为证:紫水一泓吞宇天,金鳞戏鹭镜中悬。幽人垂钓云头坐,淡谈荷香浸布衫。

一次,萧太后垂钓完毕,感觉实在太累了,便走下钓鱼台,回梳妆楼的寝室休息。见天色已晚,留几位侍女在身边,其它人就回各自的住处,自由行动了。

这伙侍从和官兵得了自由,胆大妄为,不知天高地厚。便跑进附近的小村庄,有的抢财物,有的抓鸡鸭,还有的霸占良家妇女……,闹得老百姓鸡犬不宁,怨声载道,有哭的,有喊的,还有骂大街的。

辽兵的桩桩罪恶,被天上杨家将的亡灵看到了。他们怒不可遏,化作狐狸仙,回到人间,大闹顺河楼。

半夜里,萧太后睡得正香,一阵紧似一阵的敲门声,把她从梦中惊醒。忙让侍女把门打开,侍女愣住了,门外一人无有,只在五尺以外有两盏小灯,一闪一闪地发着亮光。

萧太后忙穿好衣服,和侍女一起去追小灯。紧追,小灯向前紧走。慢追,小灯向前慢走。太后越追越有气,越有气越追,却总是追不上。不知走了多少路,累得腰发酸,腿发软,脚也起了泡。这时,雄鸡一声报晓,打破了夜的寂静,前方小灯一闪,就灭了。只见一只狐狸化做一股青烟,直冲天空。

萧太后这才清醒过来,自言自语地说:"这是狐狸仙在戏弄我呀。"与此同时,狐狸仙大施魔法,让正在酣睡的太后侍从、官兵们相互撕打,丑态百出。狐狸仙还嫌不解气,就纵身上房,放起了大火,吓得这些人屁滚尿流。大火熊熊,寝室只剩下残壁断垣。"半壁店"村就是由此而得名的。

第二天,萧太后只好带着残兵败将,起身远行,离开了顺河楼。有诗为证:忠魂不朽化狐仙,太后逐灯寝未安。大宋杨家皆壮烈,丹心一片照河山。

萧太后被狐仙赶走的消息,象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十里八村,百姓无不称快。他们在家里供奉狐仙神像,每天对其祷告,保佑一家人平安无事。

顺河楼以南约二里地,有一个十几户的小村庄。村里有一位老太婆,为人善良、耿直、忠厚。谁家生儿育女,都要请她做收生婆,从来不计报酬,甘心为他人服务。这样,日久天长,老太婆没有时间去打理自己的庄稼地,地荒了,生活有了困难。

这事被顺河楼的狐仙知道了,心想:"老妈妈为大家办好事,就应该有好的报答。如若没有好的报答,谁还去做好事?天理不容啊。"于是,就变成一个俊俏的小伙子,半夜里敲响了老太婆的门。

"老妈妈,我妻子将要临盆,请您老人家赶紧去一趟,好吗?"狐仙很有礼貌地说。老太婆一听有人要生小孩儿,急忙穿上衣服,跟着小伙子,三步并做两步,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小伙子家里。宽敞的房屋,讲究的陈设,美貌的产妇,吸引住了老太婆。她哪顾得看这些,洗洗手,挽起褂子袖,急忙为产妇接生。"哇!"地一声哭叫,孩子落地了。老太婆抄起小孩,一手正要朝孩子脚心拍打下去,忽然发现小孩儿的屁股上,有一个正在摆动的小尾巴。老太婆心生疑问,但没表现出来。收完生后,年轻夫妇拿出很多金银来酬谢老太婆。"老妈妈,受累了。这点金银是酬谢您的,请收下我们的一点儿心意。"产妇高兴地说。老太婆说什么也不收,只是一个劲儿地祝贺小两口又添贵子。产妇只好让丈夫在大瓷缸里捧出了一大捧黄豆,送给老太婆,老太婆双手推辞。你送我推,两人争执不下。老太婆一用力,小伙子不小心,捧着的大黄豆撒了满炕满地。老太婆不好意思地说:我就是为他人解决困难,行善积德,什么报酬谢礼也不收。"实在找不出报答老太婆的办法,小伙子只好把她送回了家。老太婆回到家中,脱掉外衣,只见从挽着的衣袖缝儿中滚出了三粒大黄豆,刹时,变成了三粒光闪闪的金豆子。心想:这准是和小伙子争执时,不小心撒在袖缝中的。又联想到小孩屁股上的尾巴,她全明白了。

老太婆恭恭敬敬地把金豆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把脱下的外衣放在柜里。谁知打开柜盖儿一看,往日放在柜底的破旧衣服不见了,新衣服、新花布、新毛巾顶了柜盖儿。

老太婆正在疑惑之际,只听那个小伙子的声音回荡在半空中。

"老妈妈,我是狐狸仙,望你把这些衣物如数收下,一部分留着自己用,一部分给那些穷乡亲们吧……"老太婆望着空中,急忙下跪。只见一只狐狸,化作一股青烟,朝顺河楼奔去。

第二天早晨,老太婆把乡亲们召集在一起,全部衣物分给了大家。从此,这个小村庄便起名为"衣巾村"。

衣巾村的百姓也都乐善好施,有困难互相帮助,有问题共同解决,村风十分淳朴。随着时间的延续,外地人也都慕名而来,村子越发展越大。过往的商贾也居住此地,他们在村东的南北御道上,设起了店铺,经营布匹和服饰、毛巾、鞋帽等物品,店铺一间挨着一间,非常繁华。因此"衣巾店"村也应运而生。

有诗为证:三颗金豆意深长,智勇狐仙佑善良。互扫门前冰雪地,寒冬瓦上必无霜。

桌椅板凳传佳话

午夜时分,天空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人们正睡在炕头上,打着 鼾声,以解除白天劳累之苦。可是在顺河楼,高高的梳妆台下,有一大黑洞,一群狐狸仙正在往外搬运着家具。大狐仙抬桌子,小狐仙搬凳子,在楼前摆了一大片。

请问,狐仙们要干什么呢?

他们是在为横沟村甄孝家准备桌椅。因为甄孝要办大喜事,娶媳妇了。

古时侯,农村百姓生活非常困苦,缺吃少穿,有的连张桌子、椅子都没有。平时吃饭,把案板往土炕上一放,就是吃饭用的摆设。更有甚者,端起饭碗,在屋地下一蹲,就吃起来。一有大事小情、娶儿聘妇的,张罗用餐家具,就是一件愁事。王家一张桌,李家一把凳,实在找不到,来宾们只能站着。

顺河楼的狐仙们了解了老百姓的家庭境况,就商议着置办一批桌椅板凳,以解百姓操办大事之苦。只要人品优良,有事相求,就一一答应,供百姓无偿使用。

话说横沟村的甄孝,此人名不虚传。对老父母百般孝敬,家里如没有吃的了,就是去借,也要让父母用上饭。父母如有头疼脑热,就整天守候在床边伺候,问寒问暖。百姓们都夸他是个"大孝子"。甄孝不仅孝老爱老,还十分懂事。谁家有困难,就伸手去帮;谁家有事,就张罗去干。百姓们都非常喜爱他。

甄孝好心对乡亲们,乡亲们也好心对他。大家听说甄孝要娶媳妇,有钱的帮钱;有物的帮物;没钱没物的,拿来几个鸡蛋,抱来几棵白菜也算表表心意。可把甄孝乐坏了。

转眼就到了结婚之日,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一切准备妥当,就差用餐的桌凳了。

甄孝来到顺河楼,摆上供品,点上三柱高香,然后叩头,并向狐仙祈祷,讲明原因说:"狐狸大仙,我要结婚了,家中困难,请把桌椅板凳借我用一下,用完就还。"

第二天早上,甄孝就从顺河楼拉回一大车桌椅板凳,张张红油挂漆,锃光瓦亮。

邻村有位名叫贾诚信的人,他不干正事,游手好闲,更不孝敬父母,百姓们都讨厌他。有一年冬季,贾诚信的父亲冻饿而死,他就动开了歪脑筋,心想:借此机会,我也向顺河楼的老狐仙去借桌椅板凳,借了不还,发一笔小财。

头日,去给狐仙烧香叩拜,第二天早晨,套着一辆牛车,就去顺河楼拉桌凳。结果连桌凳的影儿都没看见,气得贾诚信怒砸顺河楼。

扬起大拳头,重重地向大门砸下,门没坏,拳头却皮开血流了;又抬起脚,向大门踢去,门仍然没坏,腿却断了,疼得他"哎呀,哎呀"直叫唤。

跟随贾诚信一起来的人说:"你办的缺德事太多了,狐仙怎么能借给你?"气得贾诚信口吐鲜血,不久,就随他父亲而去了。顺河楼的狐仙就是这样:善恶分明。有诗为证:祈祷声声柱柱香,狐仙片片好心肠。曲直善恶能分辨,古往今来人颂扬。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