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那些曾经备受欢迎的传统技艺
2020-01-03 网友投稿

北京一些传统技艺历史悠久,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尽管现在可能商业化不足,不广为人知,但是还是极具文化意义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个。

仿膳(清廷御膳)

仿膳饭庄是清廷御膳的研究整理、继承创新、经营保护单位,在几十年的经营中,始终保持了宫廷风味的特色。为了挖掘和研制宫廷名菜,仿膳饭庄派人多次前往故宫博物院,在浩繁的御膳档案中整理出乾隆、光绪年间的数百种菜肴。其中凤尾鱼翅、金蟾玉鲍、一品官燕、油攒大虾、宫门献鱼、溜鸡脯等最有特色;名点有豌豆黄、芸豆卷、小窝头、肉末烧饼等。1979年,经过挖掘、整理,仿膳饭庄在国内首家推出了清廷御膳,引起世界各国饮食界的广泛关注。御膳选用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等名贵原材料,采用满族的烧烤与汉族的炖焖煮等技法,汇南北风味之精粹,丰富多彩,蔚为大观。

药香制作

2014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申报的“药香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香的制作关键是要有好的香方,道地的香药,严格的配伍。古代的香品形制多为香丸、香粉、香膏,制作无需机械设备,手工制作即可。如董小宛的手制百丸,就是在具备以上条件后,或以水和料,或以蜜和料,用手团成所需大小的香丸。

一得阁墨汁制作

北京"一得阁"以生产墨汁而闻名与耳,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个姓谢名松岱的文人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他当时想,如果能制出一种墨汁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不就可以"一艺足供天下用"吗?于是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选用油烟,再加上其他辅料,制成了同墨块效果相同墨汁。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同治四年,谢松岱在北京琉璃厂44号开设了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的店铺,店铺名称叫"一得阁",并亲手书写牌匾,悬挂于门前。这便是"一得阁"墨汁的来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