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崇文人最恋恋不舍的就是金鱼池,老舍都得专门为它写本话剧,过去崇文人上下班都得经过金鱼池,这里也是崇文人难以割舍的最后一丝回忆,金鱼池原址,位于天坛公园北边的金鱼池,从金代开始就是专门饲养金鱼的地方。直到明清时期这里还是景色怡人,当时也是达官贵人才能去游玩的好地方,那时的金鱼池就已经是公园的样子,岸边的柳树和湖中的游船让人流连忘返。附近还有占地数十亩的鱼塘,住在金鱼池周围的居民也都以养金鱼为生,但是到了民国时期,金鱼池就被忽视了一连数年都无人管理,上流的河道也堵塞了。
昔日热闹的金鱼池一时变成了臭水沟,附近的居民也叫苦不迭,一下没了生活来源,金鱼池成了北京城有名的贫民窟!美景不在的金鱼池,直到解放后,这条臭水沟反而又有了名气,老舍先生以金鱼池南部的小水沟完成了一部剧本,这条小水沟也就是“龙须沟”。
老舍用剧本中歌颂了治理后的龙须沟人民生活,描写了附近人民在解放前后两极的生活,歌颂了人民政府为人民修沟谋利,老舍也因为这部话剧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话剧《龙须沟》,而金鱼池也终于焕然一新,重新修建的金鱼池恢复了往日的模样,郁葱的柳树倒影在水面上都是那么迷人,好景不长,自然灾害的突袭让金鱼池再次一落千丈。修建时的护栏和石板也被人一抢而空,金鱼池又一次成了臭水沟,只是这一次,它再也回不去了...
金鱼池填埋工作也并不简单,水浑浊得伸手不见五指,树也都枯了,往日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全无,1965年,金鱼池被填埋起来盖楼房,金鱼池的传说和龙须沟的剧本就此打住,只剩回忆。
填埋后的金鱼池,金鱼池变成了简易的楼房,居民也多了起来,昔日贫民窟的金鱼池地区又热闹起来了,这里的回忆又年轻起来了。1980年底,红桥农贸市场在天坛东门横空出世,从肉类蔬菜到生活用品,样样俱全,物美价廉的红桥市场人气十足,附近的居民都愿意没事来红桥转悠转悠。被誉为“京城珍珠第一家”的红桥市场,直到1995年,红桥市场才搬到了敬业西里三角地,地下一层的水产市场能买到各种海鲜,后来又逐渐成了专营珍珠的大厦,更有“京城珍珠第一家”的美誉。
红桥天乐玩具市场
孩子们最爱的就数红桥天乐市场,每到开学的日子就要去市场里面买学习文具,看到了什么新奇的玩具也缠着家长要买,边上还有一条专门卖假鞋的街,出门之前可得先垫补两口,去锦馨豆汁店跟磁器口豆汁店来一碗豆汁错不了。等买完了文具顺道上锦芳元宵买点元宵,开学那阵子有时又刚好是元宵节前后,
想买上一袋元宵可难了,那队排的长了去了。
玩具也买了,吃也吃了,走着,上学去,金鱼池附近的学校可多了去了,有176中学、178中学、一中心小学、粉厂小学...但最值得说的,还得是“四合院小学”,这里还是文物保护单位,从清朝就建立的金台书院算得上是百年名校,没有楼房的金台书院在今天看来也很高大上,坐北朝南正正方方的金台书院更像是四合院。还没进门,门口的红木门就让人沉醉,进了大门,书香的气息扑鼻而来,红色的柱子、屋顶上的瓦片,裸露的石砖,这里的所有东西都让人像是回家了一般,操场挨着鲁班胡同的后窗,跑圈的时候孩子们都老实地好好跑步。万一被家长看到了,这屁股好受不了,附近的小胡同串子不少都是在这毕业的,夏天放学后还和小伙伴院外捡桑葚,还有个淘气的姑娘往别人家衣服上泼土,每天胡同里都能听见她挨揍的声音,第二天照旧带着一帮孩子们在胡同里撒野,要金鱼池的回忆,还真是让人怀念。
就连金鱼池煤厂的制煤声都让人耳朵痒痒,金鱼池商场、东晓市的早点摊、遛弯的天坛...很多地方都只能在记忆中重游,金鱼池这三字对于崇文人来说意味着许多,粉厂胡同、金鱼池巷...这些胡同也记录着美好回忆,有人说“金鱼池只是个地名,只留下了这三字”,但对于崇文人来说,金鱼池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