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的北侧,从初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经历过战火的摧毁,又经历多次扩建,才成为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正一派道观,素有华北第一道观之称。元延佑六年(1319),由道教创始人张陵后裔玄教大宗师张留孙与弟子吴全节募资兴建。至治三年(1323)完工,赐名东岳仁圣宫,主祀泰山东岳大帝。北京东岳庙坐北朝南,由正院、东院和西院三部分组成。东岳庙全景东岳泰山张陵画像
东岳庙琉璃牌楼 :东岳庙正门前的三洞七幢琉璃牌楼高大雄伟。琉璃牌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在正间的南北两面各有一块石匾,北面书“永延帝祚”,南面刻“秩祀岱宗”,相传为明代宰相严嵩所书。琉璃牌楼现在与庙门隔朝阳门外大街相望,原本东西还各有一座木制牌楼,现已拆除。
东岳庙山门:山门是东岳庙原本的正门,1988年因拓宽朝外大街而被拆除。现在东岳庙的庙门其实是原本的二道门——棂星门,在山门拆除后,这里作为了正门。原来悬挂在山门的康熙帝御书“东岳庙”横匾也移到了这里。原山门内东西两侧的钟鼓楼还存在,不过变成庙门外的建筑,有些不伦不类了。
东岳庙瞻岱门:庙门内即为瞻岱门,是一座五间庑殿顶的过厅式殿堂,又称龙虎门、瞻岱殿。门的内三间为穿堂,大门前两侧明间供青龙白虎二将,大门后两侧明间供岳府十太保,瞻岱门门楣上悬挂东岳大帝的“宝训”。门前两侧明柱挂一副楹联,上书:“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与大兴胡同那个城隍庙山门上的石楹联完全一样,看来东岳大帝与城隍爷同属一个系统可确信无疑。另外,东旁门楹联:“阳是阴非,在尔心还想欺饰;假善真恶,到此地难讨便宜”。西旁门:“倚势欺人,人或容神明不恕;瞒天昧己,己未觉造物先知”。字字掷地有声,警示世人。
东岳庙神路:穿过瞻岱门,有一段通往岱岳殿的路称为神路,民间称为福路,福路两旁的栏杆上挂满了红色的小福牌,红红火火的,满眼喜庆。两边还挂有红色的福布,上面写满了游人真诚的祝愿。正所谓“走福路、挂福牌、画福布、绕福树、拴福条”。
东岳庙岱岳殿 :东岳庙的主殿,殿内供奉东岳泰山东岳大帝,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为其圣诞日,届时庙观道士会举行隆重斋醮科仪,颂经礼忏,以示庆贺。大帝座旁有金童玉女侍立左右,其下有“年”“月”“日”“时”四值功曹,四值工曹后方有“温”“赵”“马”“岳”四大元帅侍卫。
东岳庙三茅君殿:岱岳殿之东配殿为三茅君殿,供奉茅山上清派祖师大茅君茅盈和他的两个弟弟茅固和茅衷。相传东岳大帝将女儿许配给茅盈,与东岳大帝同签人间生死。
东岳庙炳灵公殿:岱岳殿之西配殿为炳灵公殿,供奉东岳大帝三太子炳灵王尊神,他是统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的正神。
东岳庙阜财殿:位于东岳庙中路的东侧。“阜”就是多的意思,殿内供奉的主神是比干和赵公明。殿内手拿金元宝的是文财神比干,旁边端坐武财神赵公明,道教中奉其为“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帅”。阜财殿檐下转角处的鸳鸯交首栱仍保持着宋元时期的建筑风格。
东岳庙广嗣殿:位于东岳庙中路西侧,与阜财殿相望。“广”也是多的意思,殿内供奉“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和“九天卫房圣母元君”,俗称子孙爷爷、子孙娘娘,二人身上爬满儿童。民间传说他俩就是周文王夫妇。
东岳庙工字廊:岱岳殿到寝宫之间用一条长廊相接是为工字廊,为元代通行的建筑布局。
东岳庙育德殿:工字廊与岱岳殿相联的育德殿,原为东岳大帝和淑明坤德皇后寝宫。东岳大帝既然具有了帝王的身份,自然也会有娶妻生子等凡间的需求。但现在殿内供奉的是三官神像和辅臣像,殿外是马、赵、温、岳四武将护法神。道教认为:阴阳始判,天地形成后,乃有天官、地官、水官三帝出而治理天、地、水三界。而天、地、水三官本自三元真气,被元始天尊敕为“三官大帝”。因此“三官”即“三元”,亦即上元、中元、下元之正神,司“赐福、赦罪、解厄,总领功过”。是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雕像雕于明成化年间,金丝楠木的材质,精致的雕工和绚丽的彩绘,表现出明代时期精湛的造像艺术工艺,以及造像者对神的敬意。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据介绍雕像原供奉在朝阳门内大慈延福宫,建国后庙被拆除,暂时存放在东岳庙至今。这么精美的雕像能逃过文革的厄运而保存至今实属万幸。
东岳庙太子殿 :工字廊把中院分成了东西两个院落,东西两院各有一个太子殿。太子殿顾名思义可能原来是供奉东岳大帝儿子的吧。东太子殿现在现在悬挂“松鹤堂”匾额,门锁着,西太子殿未悬挂匾额,但门未锁,两处均不知现在派何用场。
东岳庙后罩楼:中路的最后院是一座二层连廊的后罩楼。据说原来有玉皇阁、碧霞元君殿(东岳大帝的女儿)、斗姆殿、大仙爷殿、关帝殿、灶君殿、文昌帝君殿、喜神殿、灵官殿、真武殿等,在西边楼下还有三间御座房,是供皇帝来庙祭典或去东陵祭祖路过时休息使用的。现在辟为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出老北京的各种玩意儿和器物。
东岳庙大算盘:瞻岱门两侧过道的墙壁上,各悬一个大算盘。算盘左右两侧悬挂“乘除分明”、“毫厘不爽”木联。大算盘为何时之物不详。据说此为含冤信人所献,求东岳大帝主持公道。
东岳庙七十六司:东岳诸神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行使东岳大帝职能的地府判官——七十六司。宋元之际,七十六司判官的设置已经形成。现东岳庙自瞻岱门一直到岱岳殿东西两厢回廊对称分布有七十六司;各司皆有神主。(原为七十二司,后来又增加了四司)。七十六司殿堂前都挂有白底黑字的楹联,内容既是对各殿司神职能的诠释,也是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们或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或深入浅出,雅俗共知;或意蕴深长,寓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每司里均有神像,据说现在的泥塑是1995年重建时由“泥人张”的传人重塑的。七十六司的设置,是以人世政治加诸鬼神,宣扬的是仁民爱物、忠君孝亲的传统伦理。
东岳庙东西碑亭:东岳庙的正院里东西各有一座碑亭。东碑亭里立的是康熙四十三年的《东岳庙碑记》,记述康熙三十七年,东岳庙失火后皇家出帑银重修的经过。西碑亭里立的是乾隆二十六年的《东岳庙重修碑记》,记述乾隆二十六年皇家出帑银重修的事项。
东岳庙玉马铜特:玉马相传是文昌帝君的坐骑。原由白瓷烧制光洁如玉,人称“玉马”。传说抚摸它能保平安出入。现在的玉马为石雕的。铜特相传也是文昌帝君的坐骑,是一种叫“特”的神兽,马头、骡身、驴尾、牛蹄。民间传说抚摸它可愈人治病,所以有“东岳庙摸铜骡子”的民俗。不过我看摆在那里的铜特的蹄子并非是牛蹄子样,莫非重铸时忽略了。
东岳庙碑林:东岳庙还有一大特色是碑刻数量众多,为京城各庙之冠。在历史上有资料记载的碑刻就有163通。在正院内神路两侧分列东西碑林。
东岳庙张公碑:最早的碑刻是元天历二年(1329年)的《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俗称道教碑,为镇庙之宝。现用玻璃罩保护着。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喜好道教,与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吴全节(北京东岳庙始创者)交往甚密,曾奉旨为二人画像,悬挂在大都崇真宫中。至治二年,张留孙羽化,赵孟頫悲痛不已,不顾年老体衰,奉诏撰写《张公碑》。洋洋两千余字,详细记述了张留孙生平事迹,赞美之意,溢于言表。数月后,赵孟頫也辞世而去。2001年经专家鉴定,该碑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东岳庙寿槐:在瞻岱门里西侧有一棵槐树,大树主干粗,枝桠较细,据说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被人们称为寿槐,常有人对此树朝拜祈寿延年。
东岳庙状元槐:在后罩楼的东北角有一颗槐树,称状元槐。按这个位置看,原来可能是文昌阁外。传说每逢大考之年,文昌帝君都会在此树下甄品士人,决定他们在桂籍簿上的名次和仕途。所以常有科考举子来此拜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