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小吃,一家分店开得全城都是的北京小吃连锁店。豌豆黄、艾窝窝、驴打滚、馓子麻花、麻团、焦圈、面茶、杂碎汤、豆汁等五花八门的特色北京小吃,在这里可以一网打尽。
护国寺小吃,缘于著名的老北京护国寺庙会。旧时,每月阴历初八有庙市,汇集了京城有名的绝活小吃摊商。庙会上的小吃、茶食等是最受欢迎的食品。年糕、灌肠、煮羊霜肠、扒糕、凉粉、爆肚、茶汤等小吃品种在食摊上应有尽有。护国寺庙会在20世纪30年代十分热闹。各式京味小吃食品在此争奇斗艳,各展风姿。
不过,今天要写的,不是吃的,而是这招牌冠以的“护国寺”。相比琳琅满目的小吃,护国寺这处古建筑便显得冷清了许多。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寺院,在经历了众多劫难后,只剩零星的殿堂孤独地在闹市区杂乱新建的建筑从夹缝中以求生存。护国寺小吃的总店坐落在护国寺街。总店以东,有一处规模甚为迷你的MALL,名为“护国新天地”。如今,护国寺保存最好的一重殿“金刚殿”就坐落在护国新天地背后。
现存的金刚殿是原护国寺的第二重殿,也是目前护国寺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建筑。1984年护国寺金刚殿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护国寺是北京历史上一座名寺,兴建于元代,初为元丞相故宅名崇国寺,后经明中叶和清初两次大规模扩充。明成化八年赐名大隆善护国寺,康熙六十一年蒙古王贝勒修缮此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
以前的护国寺规模有多大呢? 在这张乾隆京城全图中,以及刘敦桢等测绘的平面图中可以看见,护国寺规模相当惊人。南北长达280米,东西宽75米。在中轴线上的殿宇建筑多达九层,南起依次是: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延寿殿、崇寿殿、千佛殿、护法殿、功课殿和菩萨殿。其中,第一进院无配殿,第二进院设鼓楼,第三进院东西分列文殊殿和秘密殿,第四进院东西为伽蓝殿和无量殿,并在崇寿殿前设二碑亭。第五进院东西设大悲殿和地藏殿。千佛阁后,寺院东西距离变窄,进垂花门通往第六进院的护法殿。垂花门南侧东西各设角门。第六进院东南角和西南角有两座舍利塔。第六、七、八进院也没有配设东西配殿,设有廊庑、碑亭等。护国寺的廊庑都是前檐廊式建筑,每一进庭院两旁都有长长的廊庑,把主体建筑衬托得极为雄伟壮丽。
护国寺历史上多次遭遇火灾。成化年间寺毁于火,明末清初层毁于兵火,光绪二十六年毁于庚子事变。光绪三十五年(1907年)、1920年后殿五间并东西配殿各三间东西耳房各两间均毁于火。清末的大火,使得日薄西山的清政府已无力重建,民国以后更是连年战乱,偌大的护国寺一片荒芜。后人们在这片废墟上支搭商棚,延续了护国寺庙会。《燕都杂咏》叹曰:萧条古寺太荒凉,惹惊沦桑漫断肠。皆因当年一把火,枯木残碑泣夕阳。
除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金刚殿外,到1999年,文物普查护国寺尚存十处古建筑,包括地藏殿、功德殿、菩萨殿、僧房、廊庑等,均列为西城区文物普查项目予以登记,但未核定文保等级。然而,护国寺的火灾还没有结束。2004年,又是一场火,焚毁了仅存的一座配殿地藏殿。1935年,刘敦桢等曾对北京护国寺进行过详细的调研,并撰有《北平护国寺残迹》一文,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会刊》第六卷第二期。现对当年调研各主要殿宇情况略述如下。
山门三间单檐歇山顶,题有“大隆善护国寺”,上世纪三十年代,石刻题额已坠落地。山门现已不存,位置即为现在护国新天地所在地。金刚殿为五间单檐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三踩单昂斗栱,明间及两次间为穿堂门。原内置金刚二,正面门窗皆壼门式,壁面装障日板。据关振生1930s《城西访古记·护国寺记》载:“进为金刚殿,前层中祀弥勒佛(殿额在佛之上),两旁为金刚像,前各有小铁炉,铸字同铁鼎。后层两旁各一空屋,闻寺喇嘛王星垣说:盖为守殿者所居。中有木屋,祀韦陀,面北向,俗呼为殿套殿。”
天王殿为五间,在测绘时已毁东西五间,屋顶大部分毁。刘敦桢根据梁架结构和残存天花彩绘判断为明代所建。天王殿址现为天时宾馆。延寿殿为五间,前有月台,月台下列二碑:东碑为敕建大隆善护国寺僧众职名,正德七年十月初一立石。碑阴为京都大隆善护国寺新续临济正宗碑记,顺治十八年中元日,海宽谨续,位持觉慈立。西碑镌藏文,碑阴为敕重修大隆善护国寺四至并官员人匠职名。延寿殿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后附抱厦一间。屋顶时已不存。殿内祀三世佛,旁为二十四诸天像。像立于石台,当时已倾圮殆尽。石台刻花纹,颇精致。像后壁上.皆画佛像。左右殿顶时已圮,中间殿顶自外视之,如小楼,内为藻井,边绘作八角形.中有木刻金龙,头下垂,刻绘精巧.犹如新制。佛前有木座锅炉,上铸‘大明成化年造’建国后,延寿殿址成了清洁队。刘敦桢等调研时,四座配殿仅无量、地藏二殿存。
崇寿殿为五间,前出月台,前有六角碑亭二:东亭内有成化八年《大隆善护国寺碑记》碑,额曰:‘御制大隆善护国寺碑记’。末行为‘大明成化八年十一月初二日’。碑阴无字,西碑亭为御制崇国寺碑文,康熙六十一年,文为满蒙藏汉合壁。崇寿殿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后附抱厦一间。建国后,崇寿殿成了煤铺。平台西东有《皇元大都崇国寺重新修建碑》,释法祯撰,刑部侍郎葛禋书,至正十一年盂夏中旬有一日建,法主智窨并三纲执事窨等立石。碑阴为祖师隆安传嗣之图,此碑额所刻两龙,头下尾上,其中两爪互握,爪之四隅,凿透四孔,俗名透龙碑。皇庆元年碑为《大元大崇国寺佛性圆融崇教大师演公碑》,赵孟頫撰并书.皇庆元年三月吉日建。碑阴为《崇国北寺开山第一代宗派图》。至正二十四年碑碑为《大元敕赐大祟国寺坛主空明圆证大法师隆安选公特赐澄慧大师传戒碑》,危素撰并书,至正二十四年九月壬申大崇国寺住持普明净慧大师臣僧智学立石。
千佛殿为五间,俗称土坯殿,前出月台,有甬道与崇寿殿相连。建国后千佛殿成了电影院。护法殿为五间,与千佛殿之间有垂花门。垂花门左右各有舍利塔一座,为覆钵式塔。西塔前嵌石,周刻花纹,中横刻‘舍利塔’三字。护法殿成为护国寺小学,现厂桥小学。功课殿为五间,建国后成了铁工厂。功课殿后为菩萨殿,三间重楼。按照2004年地藏殿火灾时媒体的报道,事实上除了金刚殿外,护国寺尚存登记在册的文物共10处。除却被焚毁的地藏殿,应还有延寿殿东西两侧部分廊房、崇寿殿东西两侧部分廊房、千佛殿西侧廊房、功课殿、后楼等遗存。
西侧的一列廊房,从护国寺西巷往北而入,可以清晰得见。“百花深处”,一个好听的名字,从当时的千佛殿后穿过。建国后,除了前述各殿宇被占用外,住户分别在房前扩大地盘,廊庑之外各圈进5-8米的空间,开始是建小厨房、储藏室,之后又改造为建议住房,一两间廊庑之前,圈成一个小院。之后,政府与默认了这个现实状况,遂为之编号。至此,今天在护国寺原东西两侧外有“护国寺西巷”“护国寺东巷”外,这两巷可通达院内的小胡同,被命名为“护国寺大院”。只不过,当年院内的古塔古碑古井古亭早已不见了踪影。护国寺东侧遗存的廊房保存状态较西侧更差,改建情况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