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忠贞润廉心”之探访袁崇焕祠
2020-01-31 网友投稿

做文官,不爱钱财,两袖清风;做武将,不惜性命,独守孤城;每逢国难他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纵使落得下场唏嘘,争议不断,依旧不忘报国。本期《东城探秘》带您走近这位明朝大将——袁崇焕。

原花市斜街52号坐落着一个安静的小院,虽然地方不大,但却是个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明末爱国将领袁崇焕的祠堂。

袁崇焕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中,他毅然投笔从戎,担当抵御后金的重任,最后遭阉党构陷,蒙冤被害。

这组修建于清代中期约600平方米的建筑组群,原是广东义园旧址。祠堂现存12间,其中倒坐房7间,正房5间,设袁崇焕生平展。

祠堂门上有叶恭绰敬题“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焕墓”匾额。

门框两侧有康有为撰文的楹联“自坏长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壮山河”。

走进祠堂,前廊两端及室内墙壁上嵌有李济深撰《重修明督师袁崇焕祠墓碑》、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广东旧义园”石刻等。墙西面有据传为袁崇焕手书的“听雨”和康有为撰“复筑袁公祠记”石刻。

祠堂正屋居中的影像为袁崇焕,影像上方悬“碧血丹心”匾额,此四字出自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缅怀袁崇焕的诗作《再吊袁督师》,其中“碧血流燕市,丹心结塞云”是对袁崇焕精神的高度颂扬。影像两侧的对联“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出自袁崇焕的诗《边中送别》。为国雪耻,不图利禄,是袁崇焕一生的真实写照。

历史上袁崇焕战功卓著,在与后金女真的交战中取得过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京师保卫战也是以少胜多大获全胜,但是等待袁崇焕的却是被唾骂下狱甚至是凌迟处死的结局,什么原因让袁崇焕落得如此下场呢?

虽然袁崇焕战功卓著,但亲疏无常、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听信阉党的蜚言又误中皇太极的反间计,将袁崇焕逮捕下狱。袁崇焕蒙冤入狱后,感悟世事无常,但仍慷慨激昂,坚贞不屈,作诗“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明志。袁崇焕死后朝廷下令查抄其家,发现他的家中并无余资。直到清乾隆皇帝为袁崇焕平冤昭雪后,世人方知袁崇焕乃华夏民族真英雄。

祠堂的后面就是袁崇焕的墓地。墓前立有道光十一年(1831年)湖南巡抚吴荣光题写的“有明袁大将军墓”石碑。

旁边还有一个小墓,是当初袁崇焕惨死,冒着灭族危险,夜窃督师尸的佘义士的墓。他终身为袁崇焕守墓,留有遗言后代不出来做官,要接着为袁崇焕守墓。佘家人守护袁大将军的坟墓历经明朝、清朝、民国,至今380余年,历经17代人。第十七代守墓人佘幼芝如今还健在。

没有佘义士“夜窃督师尸”就没有袁崇焕祠墓的前世,没有毛泽东主席1952年的亲笔批示就没有袁崇焕祠墓的今生,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除了袁崇焕的墓和祠,还有一个坐落于龙潭公园西北部的袁督师庙。始建于1917年,由张伯桢出资兴建。1952年进行了修复。如今的袁督师庙隐映在青松绿柏之间,有正殿三间,内有袁崇焕画像、《袁督师庙碑记》和部分石刻手迹及康有为等人的挽词手迹,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文保单位,成为大家悼念民族英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本期东城探秘是“忠贞润廉心”探访廉政三祠的系列节目的收官之作。通过实地探访、回溯历史,从浩然正气以身殉志的文天祥到两袖清风勇担重任的于谦再到清廉为官为国分忧的袁崇焕,这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带给了我们满满的正能量。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伟大祖国的各项事业也已经步入了新时代,我们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早日实现。安息吧!烈骨忠魂们!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昔日的睡狮,她正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