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石经发现的机缘
1956年至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2500周年,中国佛教协会对房山石经进行了全面发觉整理和拓印。 1956年的春天,由黄炳章、曾毅公等专家组成的考古发掘工作队来到石经山开始了艰苦的考古发掘工作。
大量关于云居寺的文史资料显示,石经“一藏于山,一藏于穴”的记载,说明除石经山藏隋唐石经外,在云居寺内还藏有辽金石经。
1957年8月,山上的隋唐石经按照原计划全部整理完成,但是
埋藏辽金石经的确切地点,还未找到。
为找到地穴的石经,专家们开始分头找寻辽金石经的埋藏地点。一天正午
黄炳章先生
不顾炎热,依旧认真找寻辽金石经的埋藏地点。
忽觉一阵口渴。于是,他就近到老乡家找水喝。
朴实的老乡早已听说有城里的专家在山上整理石经,看到汗流满面的专家找水喝立即热情地让到了屋里。黄炳章先生坐在炕沿上喝着老乡舀的凉水,顿觉一丝清凉,暑气渐消。
他边喝水边和老乡聊天,就在他无意间一低头看到靠近灶台旁的炕沿下有一块被灶火映亮的石头,上面仿佛还有文字。出于职业本能,他急忙凑到石头旁仔细察看,果然上报镌有文字,当他看到
“……发心磨营贞石,镌造大藏经已备法灭……此塔前相去一步在地宫有石经碑4500条……”
的刻字时,他惊呆了,情不自禁地说道:
“找到了,找到辽金石经线索了。”
困扰已久的谜团就在不经意间破解了,这块误被垒炕的石碑原来是《大辽燕京涿州范阳县白带山云居寺释迦佛舍利塔记》,据老乡讲:在南塔没倒塌时,这块碑曾镶于南塔塔心,1942年南塔被毁时,这块碑混于瓦砾中,被老乡捡回家做了垒炕的石料。
根据这块碑“此塔前相去一步在地宫有石经碑4500条”的重要记载,1957年8月1日,专家们开始在南塔塔基附近进行发掘。发掘工作进行很顺利,仅用7天便全部发掘出藏经地穴的位置,使埋藏了840年之久的10082块辽金石经第一次重现人间。曾镶于南塔塔心的《大辽燕京涿州范阳县白带山云居寺释迦佛舍利塔记》历战火出生而不毁,又传奇般的被老乡抬到家里做了垒炕的石料才得以保存,它仿佛在默默的等待慧眼识“材”之人。
沉寂了15年后,机缘终于来临,顺着时间往前推,你会发现这样的机缘:塔不塌,碑掉不下来;碑掉下来,老百姓捡回家垒在了炕沿下;黄先生口渴偏偏到这家找水喝,偏偏就坐在了这个炕上,偏偏就看见了这块碑记……
无意间的发现,使得辽金石经在纪念释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之际得以重现人间。正如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说“辽金宝藏,应机出现”。是啊!辽金石经的出土的确是一种无巧不成书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