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为北京城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很多人携亲友家人到故宫“过大年”,成为京城一道独特风景。
大年初四一早,记者拜访了一位真正的故宫“大咖”:在故宫工作近30年的清史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今年故宫声势浩大的“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就是她带领故宫多个部门组成的策展小组完成的。聊起这次故宫热展,任院长感叹:太不容易!她和同事们从浩如烟海的史料文献中找到宫廷春节生活的点滴细节,从故宫180多万件文物中挑选出800多件皇家过年使用的器物,终于使文物“复活”了,使一段真实的宫廷史呈现在人们面前。
随着任院长的娓娓讲述,恍惚间仿佛看到200多年前农历新年的紫禁城:千盏宫灯随风摇曳,漱芳斋戏楼里传出袅袅乐声,乾清宫宗亲大宴觥筹交错……
皇上在除夕发“红包”
穿越到200多年前的紫禁城,大家一定想知道皇家是怎么过春节的,我只能说宫廷的做法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力,说出实情,很多人估计会“羡慕嫉妒恨”。
因为清朝时,一进腊月就开始过年,乾隆朝开始,每年腊月初一,皇帝就要用刻有“赐福苍生”的笔和龙笺纸在重华宫亲书“福”字十余张,冀望来年福缘滚滚、福气兴旺。第一个“福”字悬挂在乾清宫,这是皇宫里最重要的宫室;其余张贴在宫廷各处。接着就是一系列和春节有关的礼仪庆典,娱乐活动,直到元宵节之后才算过完,长达一个多月。
我们把清宫春节浓缩在从除夕开始的7天,看看他们的“黄金周”是如何过的。在这个世界最大,最富丽堂皇的“四合院”里,锦衣玉食的皇族们过年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吃喝玩乐,相反,这个节过的有点累,尤其是皇上,很累。他们都在忙些啥呢?
先来看看除夕这天,皇上会做什么。这天民间要给孩子压岁钱,皇帝也要给王公、大臣赐品,例如在荷包里装有玉石或金钱银钱、或珍奇食物等。除夕皇宫还有踩岁和熰(ōu)岁两个活动。踩岁指在地上撒芝麻秸,踩到发出声响裂开,寓意“岁岁平安”、“芝麻开花节节高”;熰岁指在炭炉中燃烧松柏树枝,发出松香味,这是满族习俗。
除夕,皇帝还会在保和殿宴请朝正(朝贺新年)的外藩,一二品武臣陪宴。实际上这是外藩来给皇帝拜年,宴请时有音乐、舞蹈、杂技助兴。皇家也和百姓一样,有除夕守岁的习俗,不能睡觉,零点一过,春节的重头戏大年初一来了,这也是皇上最忙的一天。
时间倒回236年,1783年2月2日,这一天是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一,《乾隆朝起居注》、《清实录》等史料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乾隆皇帝是怎样过初一的。
在宫外爆竹声的渲染中,乾隆皇帝从养心殿寝宫开始,开启了他作为皇帝以来的第48次新年之旅。首先,他来到养心殿东暖阁,一边翻看《四十八年时宪书》,一边在明窗前的御案上点燃玉烛,将屠苏酒注满金瓯永固杯喝下,拿起“万年枝”笔,在黄笺纸上用朱笔写下新年的第一句吉祥语:四十八年元旦,宜入新年,万事如意。然后再用墨笔写上:三阳启泰,万象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乾隆皇帝一生一共“元旦开笔”64次,这些吉祥的黄笺纸全部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
新年第一餐四个饺子
“开笔”之后是各种祭拜,子正一刻十分(0:25)驾临养心殿佛堂,拜佛;丑初(1:00)驾临奉先殿,拜先人;丑正(2:00)驾临乾清宫东庑祀孔处,拜孔子……寅初二刻(3:30)驾临弘德殿,品尝新年第一餐——饺子。
这次展览中的文物“剔红大吉宝案”、“剔红雕漆食盒”等为我们还原了史料中记载的皇上吃饺子的场景:总管太监萧云鹏在殿门口从首领太监李林手里接过一张剔红大吉宝案,小心翼翼地跪放在皇帝面前。
这时,首领太监王秉忠从御膳房将刚刚煮好的饺子端来。这是一件装饰着飞龙图案的雕漆食盒,首领太监杨住慢慢将盒盖打开,一阵腾起的蒸汽中四个水饺清晰可人。总管太监王进保将饺子连碟请出,递给皇帝的贴身太监厄禄里,厄禄里随即将饺子放在大吉宝案正中间那个“大吉葫芦”图案的“吉”字上,一切就绪,皇帝准备开动了。据记载,从食盒中请出饺子的那名太监叫王进保,进保即“进宝”,让叫这名字的人取饺子可不是偶然为之,那么这个“宝”在哪里呢?原来,与民间一样,人们通常要在新年饺子里放进一枚钱币,吃到的人预示着可以收获新一年的好运气,这个习俗保存至今。既然是皇帝,新年的福气要齐天,就要与民间不同,所以御膳房放进去两枚。这一天,乾隆皇帝吃了3个饺子,把俩“通宝”都吃出来了,剩下的饺子按照宫里的规矩送到佛堂供奉。
乾隆皇帝4点钟吃完饺子就一直忙个不停,包括到今天台基厂一带的“堂子”里祭拜一下老满族人崇拜的神,在重华宫写下新年的第一首诗。
6点钟午门钟鼓大奏,皇帝由内廷乘舆至中和殿。内大臣、侍卫、内阁翰林、詹事府、礼部、都察院等司礼官员先向皇帝行庆贺礼后,皇帝再到太和殿,中和韶乐奏起,皇帝至太和殿升座,随着鸣赞官发出“跪——”的指令,王公大臣齐刷刷面向皇帝下跪。殿外中和韶乐复奏,皇帝还宫,文武官员退出。至此,元旦朝贺结束。
初一有四顿饭
朝贺结束后,乾隆驾临乾清宫,受妃嫔、皇子拜,又去重华宫受贵人、常在拜,折腾到早上7点半,乾隆皇帝到漱芳斋金昭玉粹,终于可以吃早饭了。这是一场家宴,连同皇帝、妃嫔一共是13人。菜单非常丰盛:有挂炉鸭子一品,挂炉肉野意热锅一品,燕窝芙蓉鸭子一品,万年青酒炖热锅鸭子一品,燕窝苹果脍肥鸡一品,托汤鸭子一品……应有尽有。
任院长解释,皇帝吃的饭菜虽然多,但有些根本动都没动过,皇帝吃饱后,剩下的饭菜会赏赐给臣子、后妃等食用,受赏的人感到很荣耀。这种手段不仅在过年,就是平时也经常使用,不但避免了浪费,更重要的是能笼络人心。
吃完早饭,乾隆接着忙,到宫外的大高玄殿、寿皇殿、沿北海东岸到西北岸的弘仁寺等处各种祭拜,11点回宫,终于能歇会了,下午还有盛大的宗亲大宴等着他呢。
这次展览用近百件文物为我们重现了史料中记载的1783年乾隆宗亲大宴的盛大场景:器皿库大宴桌一张,银库黄缎绣金龙镶宝石桌刷一分;头路带象牙牌松棚果罩四座,两边花瓶一对,青白玉盘点心高头五品……
下午1点35分,乾隆到乾清宫,大乐响起,大宴开始。六桌12人里有5个儿子,1个孙子,剩下6人中也只有豫亲王与和郡王是皇上的同辈。
最有意思的宫廷转宴开始了。所谓的转宴,就是大宴桌上的菜品在众人面前依次轮替,为的是参加宴席的人可以充分夹取所需菜品,而不至于“望菜兴叹”,整个过程由太监转送完成。殿内八路菜品连同亲王皇子等菜品和水果、点心被太监们端着鱼贯经过各位面前,场面看似纷乱,却毫无差错,各道菜品在转宴结束时仍然可以归于原位。就是苦了这些太监,别人坐着他们站着,别人吃着他们看着,还得端着跑着,这滋味不好受。
酒宴之后是进果茶时间,皇帝与亲王皇子等每人一碗。吃完,众人站起,众人向皇帝下跪并祝福新年安康,皇帝离席,大宴结束。剩下的饭菜依旧打包赏赐皇亲国戚和心腹大臣。不过1783年,这一年的赏赐名单里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和珅,看来他真是深得乾隆皇帝宠信。
新年赶场到此,老皇帝一定乏了。可是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大宴后,竟然又吃了一顿。也许是光忙着和皇亲国戚聊天没吃痛快。
至此,大年初一,皇帝的全部宴饮结束。吃了这么多,该如何消化呢?史料记载,老皇帝在这一天的各种活动之余,还曾抄写《心经》一部,把玩玉如意一柄,欣赏元人绘《岁朝图》一幅,并在上面题诗,乾隆这“雅好”一辈子没改。
这些繁琐的宴饮和祭拜,是皇家作为清朝的“第一家庭”必须要做的“示范”,他向全体臣民输出一种价值观,那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清朝统治者们认为,这种道德教化胜于严苛的法律,是维护江山永固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