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湾子村是汤河口镇辖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3公里处。环境优美,沟域狭长,由东湾子、郭家伙房、后摩岭沟3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24.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96亩,且多为山地。因1991年6月10日泥石流爆发,后摩岭沟自然村村民迁往怀柔镇11个村安家落户,村名姓氏由来相传,清朝初年,一郑姓人家自山东一路逃荒,长途跋涉至怀柔城北的下庄村,落脚数年之后,发现此地人多地少,垦荒受到限制,便萌发了北上进山、另辟新径的想法。
据说,最早从下庄迁往东湾子的是郑氏哥俩,具体叫什么名字,已无从查考了。
但他们的后人记得,至今,郑氏家族已在此地繁衍生息近350年了,按辈分计算,已超过11辈。
问及村名的成因,老人们说,村子分布在柯汰沟东部山湾中,后人们便形象地称之为东湾子。
据说,下庄村的张姓人家与东湾子的郑姓人家,还有一段亲缘关系。当年下庄村有一对张氏夫妇,本分厚道,家境也不错,可就是膝下无一儿半女。随着年龄渐长,老两口忧虑香火传承。为此,张氏夫妇与人丁兴旺的郑家商量,过继郑家一男孩到张家,为张氏夫妇养老送终,继承张家产业。后便有了郑张两家不分的说法。据村里老人介绍,这种亲缘关系延续了好几辈。
如今,郑氏家族已成为东湾子村第一望族。其人口比例占到了全村人口的90%左右。郑家辈分的排序比较简单,为仨字、俩字来回轮,不过现在已经叫乱了。村里除了郑姓外,还有李、高、王、尹等姓氏,他们大都于早年逃荒到此,并落脚于附近的山沟里,解放后,这些散居村民陆续迁至东湾子主村或其他自然村。
龙王庙过去,东湾子建有龙王庙。每逢节日村民们都要去庙里祭拜,祈求全家顺利平安。逢到干旱年景,村民们便会前去祈雨。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村民们会去庙里烧香拜佛,祈求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据村里老人介绍:过去的龙王庙庙门高耸,巍峨壮观。庙院正北有3间房,正中是大殿,左右为配殿。龙宫大殿塑有金色龙王坐像。大殿前,建有迎接香客的彩棚。1967年,龙王庙在破“四旧”的声浪中被拆除。
古树东湾子村参天大树比比皆是,村内一株青杨,树龄约300多年,为区一级古树名木。村东梁有一株元宝枫,树龄约300年,为区二级古树名木。村西坡根有一株暴马丁香,树龄也有300余年,为区二级古树名木。村东沟有棵山榆树,树龄约300多年,为区一级古树名木。
关于古树,东湾子村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村里有棵榆树,每到五月底,榆树上结满了榆钱儿,家家户户都来拾拣榆钱儿,拿回家蒸榆钱儿糕,做榆钱儿馅儿饺子、包子,煮榆钱儿粥,烙榆钱儿饼……灾荒之年,这棵榆树上的榆钱儿救济了不少贫苦人家,成为村民心目中的神树。
抗战时期,汤河口设立了日伪警察局,并在离东湾子5里外的地方设立了伪警所。不仅如此,驻扎在汤河口的日伪讨伐队经常来村里抢猪抓鸡,拉走牲畜,无恶不做。
1938年夏,邓华、宋时轮率领的我八路军第四纵队由京西东进,开辟冀东根据地时,在沙峪村与日本鬼子一个中队相遇,歼灭日本鬼子120余人,大振了抗日士气。这次战斗后,八路军第四纵队化整为零,深入琉璃庙、汤河口、滦平、密云等地区,播撒革命火种,开辟革命根据地。日伪实施“归围子”策略,企图阻断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了监视东湾子村的动向,日本鬼子还在附近山头设立了瞭望哨所和炮楼子。当时,东湾子附近的不少自然村的百姓都被强制归到东湾子村“围子”,百姓原有住房被全部烧光。
然而,敌人的暴行激起了民众更大的抗日激情。一次,我地下工作者来东湾子开展工作时,突遭敌人搜捕,白皮红瓤的甲长王泉巧妙应付,为那位地下工作者藏身争取时间。他派人将两位地下工作者藏于炕洞的烟囱墙内,为不引起敌人怀疑,还故意点火烧水,迷惑敌人。日伪军走了后,两位地下工作者走出墙来,满脸灰烟。
地下党在东湾子一带的活动,为我抗日武装在这一带开展游击战提供了有效情报。据说,白乙化领导的老10团,就在这一带多次打击敌人。
实行改革开放后,村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为了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村里大力发展养殖业,成立了养鸡合作社,养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全村肉鸡养殖高峰时年产量达57.67万只。
近两年,东湾子村将肉鸡养殖大棚更新为蔬菜大棚和果树采摘大棚,并将林下散养山羊、芦花鸡等项目迁至远离公路的地方,以适应都市型农业的发展要求。
2009年,镇政府加快“白河湾”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在“白河湾”沿线建起了300米的沁水景观平台、休闲垂钓码头和截流景观等小品。2010年,镇政府又启动了“白河湿地”建设工程建起了“白河湾湿地生态公园”。为东湾子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东湾子村位于白河湾沿线,来村里的游客日益增多。目前,东湾子村正加紧规划、打造自己的生态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在欣赏白河湾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一下生态农业带来的乐趣。
现如今,城里孩子玩的机器人、四驱车、积木等玩具五花八门。这些现代玩具少则十元八元、多则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件。而东湾子的娃娃们却一分钱不花,以秫秸秆、芝麻秆等农作物为原材料,自制了“老倭瓜汽车”、“蓖麻秆气筒”等各式“怪异玩具”,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说起倭瓜车,在东湾子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村民自制的小玩具,并一代代流传下来。每到秋季,各家各户的篱笆墙和菜地里躺满了老倭瓜。这时,娃娃们把老倭瓜摘下来,用秫秸秆穿过老倭瓜中心,打个结,然后用绳扎上,这就成了自制的小车后边再添上一个车箱,这样一辆“山里娃牌”老倭瓜“汽车”就造好了。有时,孩子们会推着“倭瓜车”比赛,看谁造的车更漂亮、更结实。
娃娃们还利用蓖麻秆制成“气筒”、“笛子”,用木棒儿等制作各式步枪、冲锋枪和机枪,或用草穗编织老鼠、兔子等小动物。这些新鲜玩具,伴随数代山村孩子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