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潭拓寺大雄宝殿的石栏杆不对称?
2020-03-28 网友投稿

细心的游客来到潭柘寺会发现大雄宝殿前有一处石栏杆是拱起的,与其他石栏杆不尽相同,难道是修建时粗心所致?其实这是有故事的。

1、何谓月台?

在古建筑群中,定有主建筑物。主建筑物是整个建筑群的正殿。正殿建在月台之上,显得高大雄伟气魄。其余建筑物均没有月台,都是以主建筑物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布局的,是它的配殿或附属殿。月台是正殿的基础(地基),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此平台宽敞通透,故是仰望月亮的好地方,所以,也就成了人们观赏月亮之台,简称“月台”。

2、潭柘寺的月台在哪?

在古刹寺院建筑群中的正殿,统称为“三宝殿”。大雄宝殿是潭柘寺的“三宝殿”。即人们常说的“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偏进此扇门”的那个“三宝殿”。来寺院的信众们大多有所求,有所求就得拜(进)“三宝殿”,然后再拜其它殿。这是因为在佛教,佛(像)、法(经书)、僧(人)称为佛教“三宝”,“三宝”同聚一殿,此殿就叫“三宝殿”。所以,三宝殿是僧众、信众、游客聚集的主要场所之一。

潭柘寺大雄宝殿的月台高2.5米,长33米,进深19米。月台边装有汉白玉立柱和横栏杆,立柱高1.5米,两个立柱间距长1.5米,由30公分粗1.6米长的横栏杆连接。立柱和横栏杆上均刻有羽羽如生、精美绝伦的如意图案。据说,初建月台时安装的横栏杆和其它地方的横栏杆一样,都是水平直线的,没有像目前人们所看到的月台左前方的一楹栏杆那样拱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3、拱形栏杆的由来

“阴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圣诞日。每年的这一天寺院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浴佛法会”,简称“浴佛节”。“浴佛节”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把镇寺之宝释迦牟尼诞生像即“太子像”用红丝绸或黄丝绸包好。“太子像”是一尊高约三寸,稚气可爱,浑身赤裸,右手指天,左手指地的孩童站立铜像。此像是根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降生时,九龙吐水为她沐浴;降生后立即能站立行走;而且站立时“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喻意“天上地下,为我独尊”而制成的佛像。此佛像一般人平时是无缘看到的,只有在举行“浴佛节”法会时才能一瞻真容。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10日)阴历四月初八这一天,潭柘寺届时举行了盛大的“浴佛节”法会,时任寺院第十九代方丈的纯悦觉正(1871年---1936年)大师主持了法会。大师按照“佛教”仪规,在仪式开始时,太子像前面要放一盆用旱法熬好的莲花、台参、人参、牡丹、芍药等多种名贵药材、花卉特制的香汤端出,放在月台上的供桌上,再从藏宝阁中请出“太子像”摆放在中间,将其余供品放在周围。当大师点灯、上香、摆供完毕后,大家共同在大师后面一起五体投地,三跪九拜。礼毕后,鼓乐齐鸣,诵谒成章,赞誉释迦牟尼对人类世界的伟大贡献;最后参加活动的人员自愿排好队伍,依次用小勺将香汤舀起,沐浴太子像。正值沐浴快要结束,将要进行齐诵经,亦舞亦唱时,忽听“哗啦”的一下,“咕咚”“咕咚”的响声,大家一看,是前来参加浴佛节的人太多了,竟把月台左侧上的一楹横栏杆挤塌了,十几个人从2米多高的月台上一个挨一个的摔了下去。当人们将要向前搀扶时,然而摔下去的人们却一个一个的自己站立起来了,而且竟一点伤也没有,人们都说这是潭柘寺的佛爷显灵了。

导致上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参加“浴佛节”法会的人络绎不绝,不计其数。究其起内因一是纯悦大师德高望重,所讲佛理禅意深入人心,通俗易懂;二是参加活动的人们大多是想领取些‘浴佛香汤’,回家兑水后,沐浴自身,以求获得佛的保佑。

为了纪念此事,寺院在重修月台横栏杆时,有意把这一楹做成了向上拱起的马鞍形状,以便后世人们的寻找和借鉴。其实,这则传说也好,故事也罢,它的真伪无须考究,也不需考究。但是,古刹内文化底蕴深厚,处处有启迪、有教育的现象随处可见,只要你用心去遐想,就不难看出建寺者们的良好用意,这就是笔者收录整理的本意。

实际上,你在延着大雄宝殿月台正面的台基一线整体仔细来看,台基的东、西两侧一米处的墙角下,分别生长着两个直径约60公分粗的柿子树;柿子树植于清朝晚期,柿子树中间有33米长的白玉横栏杆,横栏杆有平(直)、安(拱)两种形状,栏杆上还刻有如意图案,当你有意连起来时,不就是“柿(事)柿(事)平安(拱)如意”的寓意吗!人们自觉自愿地来到寺院,就是一种精神寄托,祈求佛、菩萨的保佑,希望“事事平安如意”吉祥!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潭柘寺景区

自驾路线:西五环衙门口桥上京原路(莲石西路)向西,大约十公里到达潭柘寺。(沿途有路标)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