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鹿牌暖瓶厂·7年不见你还好吗 在昌平有一种青春叫厂里上班
2020-03-29 网友投稿

南口曾经是昌平地区赫赫有名的工业重镇。一时间,昌南沙三足鼎立,近代百年源于京张铁路在此设站,军事古堡转型工业重镇,南口大厂、钢圈厂、玻璃厂、化肥厂、鹿牌暖瓶厂、水泥机械厂等等众多工厂云集于此。据说那个时候,住在北京城里的工人都乘坐火车来南口上班通勤,想想如今都是郊区涌向城区通勤,南口工业繁盛之景,可见一斑。最近几十年,随着大环境的转变,再加上各个工厂自身的多种原因,这些曾经的工业大厂大多数都改制、关停。可以说,这是一个工业大厂渐渐远去的时代,不仅仅是南口,昌平、北京、全中国亦是如此,记忆君会整理几期关于南口大厂的文章,用以纪念这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可能昌平其他地区的小伙伴儿要说了,我们这边也有很多厂子需要记录,嗯嗯,别急,咱们一个一个来

她生活在德胜门脚下,她是一名摄影师,她什么都拍,从风光到婚礼,她的昵称叫做刺头王子。她从小到大的理想就是周游世界,旅行是她能想到的挥霍生命最好的方式,可以边走边爱,也可以死在路上,80、90年代的人们都买过鹿牌暖壶,好不好奇保温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大名鼎鼎的鹿牌保温瓶厂。我去的时候保温瓶厂还有个剧组在拍戏,彩色玻璃窗,知是剧组弄的,还是接下来要打造成一个创意园,这个锅炉像不像一个怪兽?

嗷呜,曾经,保温瓶厂有5个庞大的熔炉,熔炉从来不会熄火,总保持1400℃的高温,根据城市发展规划,2012年鹿牌保温瓶,结束在京50余年的生产历史,退出昌平,退出北京,从1962年4月27日第一个保温瓶出炉到2012年7月9日,大熔炉整整燃烧了50年,如今一切都成了历史,到处可见的暖瓶胆,对面的厂房是平板玻璃厂,另一栋楼过道堆满了暖瓶胆,你以为到这里就没了,接下来是我最爱的地方。

这样的流水线我只在电视上见过,流水线上的暖瓶胆都还在,仿佛通上电,一切都能运转起来。曾经,鹿牌是昌平、北京乃至全国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典型。鹿牌创建于1962年,他的前身是北京第九制帽厂。当年为了响应市里“企业由城里迁到郊区”、“调节城乡差别”的号召,“九帽社”从繁华的前门鲜鱼口迁到了昌平县南口镇东河滩。“那会儿南口这里没水没电,更没厂房,工人都是把缝纫机摆在露天空地上干活儿。75岁的老职工潘金弟回忆。后来“九帽社”在南口盖起了厂房,生产也逐渐走上了正轨。可惜好景不长,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由于缺乏棉花、布匹等原材料,“九帽社”面临停产。当时,女厂长史静贤带领一群“裁缝”商量出路时,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珍贵的保温瓶,却跑遍北京都没有找到,“裁缝”们瞅准了商机,决定改行生产保温瓶。说干就干!定下方向,史静贤便带人先后到张家口、天津等地学习生产技术。1962年4月27日,第一个保温瓶出厂。“当时工人抱着保温瓶小心翼翼地交给从天津请来的检验员检验,等人家仔仔细细地做过检验,在上面盖上了合格章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所有人都特高兴!”老潘回忆道。这一天,共有800多个合格的保温瓶生产出来。看到已经生产出的保温瓶,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的郑天翔非常高兴,给保温瓶取名鹿牌,寓意着保温瓶厂以后能发展得又快又好。就这样,这只驰骋中华大地50余载的“神鹿”开始了它的征程。数不清楚的暖瓶胆,据说有10万个标语永攀高峰不服输,齐心协力争一流。上世纪80年代,鹿牌保温瓶最高峰时期每个月生产500万个玻璃瓶,甚至连洗澡堂子都改造成了车间,各省市前来进货的大货车从厂里一直排到马路上。当时,堆放在屋外的煤堆跟小山一样高。

包括王府井百货大楼等所有位于北京的大型商场都有鹿牌专柜。北京二商集团专门派了厂区常驻代表,避免保温瓶都被外地客户抢了去。1992年,在庆祝建厂30周年的大会上,为厂子工作30年的老职工,每个人被奖励3000元钱。当时普通工人只有一、二百元工资,鹿牌工人的月收入就达到了七、八百元,鹿牌形成一个小小的“鹿国”,有自己的医院、自己的子弟幼儿园、自己的食堂。厂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鹿牌年生产量最高达8000万个,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在北京地区接近100%,是名副其实的“国民保温瓶”。

鹿牌还远销亚洲、欧洲、非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达800多万美元,其也由此成为北京工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窗口。

标语战高温夺高产,劳动竞赛促发展,标语你对安全不留心,事故就让你伤心。

由于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鹿牌被列入2012年北京市关停企业范围之内。

其实,在竞争改制的大潮中,原来44家国有保温瓶厂,如今只剩下鹿牌一家,并且一直占据亚洲同行业最大的称号,但是发展却遭遇瓶颈。

随着南方小企业的蓬勃发展,鹿牌逐渐显现出了它的弱势。

停产前,厂子经营业绩早已退去光环。

其实,早在几年前,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就因年耗能7万吨标准煤而被划入了北京市重点用能单位,鹿牌也一度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

2008年,为保障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鹿牌曾主动限产60%,停产3座窑炉。

如今在鹿牌保温瓶厂厂区,空地上堆放着尚未制成内胆的玻璃瓶,薄如蝉翼。

车间内百米长的生产线上,码放着整整齐齐的玻璃瓶,还有已经镀银的内胆及未画完图案的铁皮瓶身。

这个占地200多亩、高峰时曾有3000多工人的大厂区,如今人迹罕见,车间里没有了嗡嗡的锅炉噪声及工人的“大嗓门”,数十米高的大烟囱也没有了“烟柱”。

每一座工业大厂都是一座时光的储存罐,在其中,有不计其数的大厂记忆。在车间奋战、在食堂吃饭、在上班途中、在礼堂聚会。有不计其数的工人师傅为了这份毕生事业挥洒着青春与汗水,可能这种职工与单位的关系是80后、90后、00后所不能感受到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