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京郊的边关水镇有美食更有故事!
1、戚家牛杂铺
“古关衰柳聚寒鸦,驻马城头日欲斜。”据传,蜿蜒在古北口的司马台长城在北齐时期的长城上筑起,镇守一方安宁。明万历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携义乌兵北上蓟镇,在这座古老的关城中留下峥嵘的背影。如今再游古北水镇,描着“戚”字的旗帜高挂廊檐之下,走近细探,戚家牛杂铺是也。牛杂铺内很有几分行军的粗犷随意,炉上小火烹着几味牛杂,铁铲里是辣椒、桂皮等香辛。入店坐定,菜单里多是牛杂、牛肉的各式口味菜,还有些凉菜主食,菜式简单,下单时也不会拖泥带水。
夏日里吃锅子,特意挑了一份酸爽开胃的番茄牛杂锅,再搭一张黄金麻仁饼,俨然一套行军的餐食。牛杂锅跟着一小灶炉火上桌,散出吊人胃口的香气,酸汤表面浮着一层红艳,又被自锅底翻滚向上的气泡冲出一道裂纹。提起筷子便往锅里捞,牛肚、牛肺、百叶、大肠等下水一应俱全,香芹切段同煮,火候把握得当。
撇去浮油,喝一勺酸香的红汤,并非预想中番茄酿出的浓郁酸味,牛杂的气息紧跟着窜上舌尖,不腥,但也确实“牛味十足”,不好这口的食客恐怕受不住。直至味道淡下去,唇齿间隐约刺着辣意,酸汤的爽劲也跟着在嘴里回转了一圈。这样的番茄酸汤,实属头回遇上,询问之后,确实是厨子特意设下的层次,有些意思。至于黄金麻仁饼,饼如其名。素朴的发面烧饼,表面盘着芝麻,金黄诱人,是小麦原始的香气。
地址:新月大街010号
2、桥头糕
在日月岛码头过桥,远远便见石桥另一头立着几平米的木屋,挑一面显眼的旗子,上书“桥头糕”三字。正所谓“桥头糕、步步高”,途经桥头,吃一口吉利。
两扇铁盘上下咬合,底盘排布着梅花形的槽,自然是做糕的模子。正是模子一侧的梅花槽,做好的桥头糕可以直接用杯子端着,像是烙出一枚糯米的甜筒,顶上还覆着枣片、葡萄干、青红丝和瓜子仁。桥头糕口感与发糕相似——软糯,糕体里还实实在在地藏了一球红豆沙馅,不太甜,但也无甚新意。要是在秋风初起的时候吃到,大概会错觉出江南的暖意。
地址:潮河川桥桥头(古关火锅城对面)
3、古北烤梨
大肚的瓦罐炉里,本应成排地煨着怀旧的搪瓷杯,只是到了酷暑夏日,烘好的烤梨直接排在凉亭之下,少了几分仪式感。烤梨本是安徽寿县一绝,北上来到这片风沙四起的地界,倒显得更贴合水土了。搪瓷杯盖掀起,一枚鹅黄色的烤梨皱着皮,像是颗大型的核桃,缩在蜜黄色的糖水里。正宗的烤梨定要选用新鲜的砀山酥梨,文火细焖,薄皮裹着梨肉,还有温在其中的烫口梨汁。用勺沿剜破一个小口,汁液带着热气溢出来,清润香甜。
地址:龙凤池广场
4、豆腐角
留意到豆腐角并非因为真有“美人西施”,而是铁板上一排吸睛的豆腐,金黄微焦。铁板另一块区域单独辟出,用来炒洋葱和青椒,是垫底的时蔬。老板拣选出一碗香煎豆腐,顶上撒香菜和小葱,最后淋自家调制的酱汁。一小碗豆腐托在手心,分量十足。记得务必把顶层的豆腐往料汁里再蘸一圈,味道更浓郁。如果直接吃,有手工豆腐的香气。据老板说,豆腐边上还贴着肉馅,这些肉没见着。不过街边小食,买来吃得一乐,还能填肚饱腹。
5、烤红薯
烤红薯倚着一家甜水铺,也占一侧桥头,一张木质小桌把食客和“后厨”区隔开。说是后厨,不过在河畔堆着几口炉缸,红薯都藏在其中。这里的烤红薯并非过去街头的“灰头土脸”,外皮尽数去掉,周身抹一层蜜,被锡纸包裹着。锡纸剖开,黄灿灿的蜜汁红薯腾着热气。渍了一层蜜的外皮闪着光,红薯瓤绵软,不过比天然的味道更甜一些。入冬之后,单是闻着空气里飘出烤地瓜的香气,也足以让小小档口排起长龙。
地址:日月岛广场红妆桥边
6、山楂树古法糖葫芦
冰糖葫芦大概是每个人孩童时代的“白月光”,进了京城吃一串糖葫芦更是充满仪式感。水镇里的糖葫芦店模样清爽,除了原味糖葫芦、酸枣之外,还躺着几款颇具地方特色的口味:豌豆黄、栗子、豆沙……糖壳闪着光,忍不住就想要一串。由于夏日前往,还收获了另一道惊喜。店里除了传统的冰糖葫芦之外,还卖山楂口味的冰淇淋。抿一口,满是山楂的香气,像是一颗埋在最后的彩蛋,算得上此行之中最大的惊喜滋味。
地址:汤市街(甜长城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