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南口村,位于昌平区西北部。辖南口村、大(堡)铺、南庄、滑园子、东园子5个自然村。南口村地处北京市以北的昌平区西北南口镇北部的关沟出口,北面是居庸关的关沟南口,南面是南口镇新兴路,西面是京张公路,东面是八达岭高速公路。因地理位置而得名。面积约3.8平方公里。
南口村南北走向,现保留有明代御用监太监李公神道、石碑坊、石雕、石柱及树龄500多年的古槐。村南有清真寺。明代所修城墙券门已修缮。在所辖自然村中,滑园子,清末成村。因姓氏得名滑家园。有花园子、花家园之称。村内有北京市二级保护古树唐槐2株。东园子,清末成村。最早为看坟人定居,后因以种菜为主,成村后为东园子。村内有清出江南总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马国柱墓,有满、汉文碑。村东有清代皇族王爷坟遗址。大(堡)铺,明代成村。曾设急递铺,逐成村落,后住户逐渐曾多,故名大(堡)铺。南庄,清末成村。因位于南口旧城南门外,故名南庄。
下面一起来看看一进村口就知道到南口寸了
南口村东口,有铁路经过,东南隔铁路与东园子相邻,西北靠滑园子村。南口村清真寺位于南口村南,始建于元朝,至今约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南口地区较早的清真寺。清光绪年间进行过修缮,后经战乱、文革已多有残破、坍塌。2005年和2007年区政府拨款,先后两次进行了修缮。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南口村清真寺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坐西朝东,四合院布局,现存正殿、北配房。外院尚存一口古井,有井台、井盖,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水。月亮门内是南口村清真寺内院。已修缮的南口村清真寺建筑都在内院。正殿、垂带台阶四步、殿前残碑。正殿面阔三间,前出走廊,后以勾连搭式连接后殿。正殿前,光绪年间重修清真寺时,麻兆庆撰文残碑。正殿南侧的老房,存放宗教仪式用品。翻建的北配房。正殿勾连搭式连接的后殿。
正殿后面的望月楼,为六角攒尖式阁楼,南口村清真寺的标志性建筑。望月楼外立面为砖仿窗棂式按照“大槐树下好乘凉”等博友之前提供的攻略,在清真寺旁这个小院等到看门的李师傅中午回来,请他帮忙打开清真寺大门,一睹古寺风采。感谢“大槐树下好乘凉”等博友的游记分享。
位于昌平城西10公里,燕山与军都山连接处,20公里峡谷关沟南端,因而称之为南口。南口处两山夹峙,北魏时称“下口”,北齐称为“夏口”,北齐书载“宣帝天宝六年(公元555年)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今山西大同),九百余里。”元朝初年在此重新修筑城称为“南口城”,城为不规则的长圆形,跨东西两山,南北开城门两个,东侧山下各设水门两座。整个城除南北城门和楼台用砖外,其它墙体均为虎皮墙。目前只有南城墙及城门较为完整。南口旧城南城门南面。从南口村社区区域示意图上看,南城门南面是城外,南城门北面是城内。南口城历来为京西北惟一能通车马的大道要塞,为军事上必争之地。城内南北向大街。清代临街为店铺,经营粮食、布匹、杂货等,渐成商业集镇。南城门在近几年做了修缮。南口旧城南城门的北面。南口城为不规则的长圆形,跨东西两山,南北各开一个城门。整个城除南北城门和楼台用砖外,其它墙体均为虎皮墙。明、清两代又曾不断地加固、完善,城外又逐步形成村落。现在只有旧城的南门和城墙保存下来。城墙高5米,上宽3.5米,下宽5米,东西长约300米。
沿着城内南北向大街,走到南口村北口,南口旧城的北城门原来应该就是在村北口照壁这个位置。北城门在1958年发大水时被冲毁。南口村内近北口,村东是京藏(八达岭)高速路,远眺高山上残存的长城敌楼。历史上有多次重大军事战役发生在南口。
南口大战,1926年5月到8月,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阎锡山等各派军阀组成的“讨赤联军”在南口镇发生的大战。该战役在北京附近长时间吸引直奉两系主力,致使南方空虚,有力地支持了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挺进。
南口战役,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第7集团军在南口地区抵抗日本军队进攻,挫伤了日军的气焰,延缓了日本侵华进程,进攻华北、夺取山西的速度。
李公墓,位于南口村东,京张公路西侧,李公生前为明代中期宫廷太监,才华出众,在朝供事多年,死后,厚葬于此。该墓清朝年间及民国初年两次被盗,现存墓前石望柱、石门、石牌坊等石雕刻。南口村“李公墓”,地表有神道石刻,名为“南口石刻”,昌平明代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墓地,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李公之墓”石牌坊。
南口村的历史遗迹这么多,每一个都历经风霜洗礼,在他们还没有消失前,感兴趣的朋友一定来看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