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因杏树而得名的村庄——杏树台村
2020-04-04 网友投稿

怀柔区九渡河镇与延庆县交界处,有一个村庄,因村东庙台上长有杏树,故而取名杏树台村。全村共274户,741口人(2007年)。杏树台村在明朝初年就有了雏形,据记载,最先来到这里的是一户姓谷的人家,谷姓的来历今人已经说不清楚了。在此后百年里,王姓、张姓、李姓、韩姓等户逐渐迁入杏树台村。今天,杏树台村乃至整个九渡河镇还有谷姓人家。我们不能忘记的是,1942年参加八路军的谷成友,解放后任空军某部师长。王姓来自西水峪村,张姓来自九渡河村,李姓和韩姓来自二道关村,肖姓、杨姓来自团泉村,焦姓来自今昌平区百合村。杏树台村辖数个自然村,均分布于怀四路两侧,连绵5公里,由北至南依次为夹石塘、榆树香、杏树台、西坡、水泉峪、西流石、躺石。夹石塘地势最高,海拔817米,比红螺山顶还高6米。

杏树台村位于山坡台地,海拔为535米,村四周呈阶梯状。位于村西北五里的凤凰驼海拔1530米,为京北第六座高峰。杏树台气候四季分明,凉爽宜人,年均气温13~15摄氏度。全年日照时间平均为2980小时,光热充足,无霜期105~180天;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无工业污染。村里每条山沟都有山泉,常年流水不断的有房峪、凤凰驼、延寿山三处,出水量较大的有12处,其中一处为全村饮用水源。这些山泉汇成小溪后流入东沟河,穿村流入怀九河,最后汇入怀柔水库。

躺石村边有一巨石。据村里老人讲,有一个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块巨石从天而降,,落在了杏树台村南边的河道上,由于石头是扁平的,就像横躺在河道里。据说当时天气比较干旱,河道里的水本来就不多,一下子被这个大石头给阻断了。谁知巨石刚刚落地,天气突然由晴转阴,开始下雨,下了三天三夜。上游的水由于受到巨石的拦阻,越聚越多,最后大石头被河水淹没了,在水里泡着。由于河水湍急,水越聚越多,河水冲到了河床外,危及周围村落。

没过多久,来了个农夫,他牵着一头大黄牛,见到此景,随手拿出绳子,一头栓在石头上,一头栓在大黄牛上,拴好之后,俯首在牛耳边说了些什么。之后,只见那牛一步一步的朝着河边走去,巨石也一下一下的被拉到河边。河道里的水一下子没了阻碍,直往下游流去。此后在这附近定居下来的村民便把村子叫做躺石村,这块巨石至今还在村边。

在延寿山半腰处有一处泉眼名叫双沟泉,泉水常年不断,水

质甘冽,夏季清凉沁脾,冬天不冻不结。相传当年西太后为躲避八国联军逃往西安时,路过延寿山,品尝过双沟泉水顿觉神清气爽,精神焕发。于是说此山出灵泉,能延年益寿。这山自此就得名延寿山。

抗日战争期间,黄花城村、延庆的四海村有日伪军驻扎。作为两地的中点,杏树台村成为日伪军队补给粮草、中途歇脚的重要“拉锯点”。1939年到1940年间,日伪军为了“强化治安”制造无人区,企图割断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二道关、杏树台实施了“归围子”的毒招。“归围子”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入“人圈”,划定范围,垒起高墙,让墙外的人都搬进围墙里住。当时群众为了躲避战乱,许多人都把房子建在偏僻的山弯里,“归围子”必须拆掉自己的房子,谁敢说一个不字,马上就是一把火给你烧平。杏树台拆毁房屋269间。“归围子”造成村中60户200人无家可归。

归到围子后,人们的生存条件非常恶劣(所谓牲口圈一样的人圈”),围子里面根本没有富余的房子可住。

好房子腾出来日伪军住,主人被赶出去寻房住。外面的人进到围子,十几户挤在一个院子里,牲口棚隔开、猪圈隔开都要住上人。十几户轮流做饭,因为不少户没有锅。夜间没人敢出院大小便,只能在院子里。人们生活在人粪便与牲畜粪便交织在一起的臭气中,苍蝇嗡嗡乱叫。大人孩子长期和衣而睡,满身的虱子用笤帚扫,哗哗的往下掉。

1940年春天,杏树台围子里发生了传染极快的霍乱病,人口如此密集根本没法控制,也没人控制。日伪军可以撤离村子,群众往哪逃?他们也不让你逃,村外设上卡子,谁都不许出村,村子里又无药可医,几百名男女老少只得等死。据存活下来的人介绍,一天就要抬出几个,有的整户都死光了。此时的杏树台被死亡的恐怖笼罩着,到处都可以听到无助的、绝望的哭泣声。没有倒下的人要掩埋死者的尸体,不知明天自己的尸体谁去掩埋!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为中国人民建立的“王道乐土”!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今日,在杏树台村马路北侧,有一座烈士英雄纪念碑,就是为了悼念参加抗日战争牺牲的烈士。他们中个别人的名字我们是知道的,但更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但这些无名的烈土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雄,后人是永远不会忘却的!

日本投降后又来了国民党。1946年6月13日,还乡团杀害了村党支部书记谷文春。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杏树台纵火,几乎烧毁了全村的房屋。因为战争,周边村镇的群众四处逃亡。从四海地区逃荒过来的三个难民,因为没衣服,便拾几件国民党军服穿上了。逃亡到杏树台村后,被村内巡逻的民兵发现,民兵误以为是国民党散兵,就上报村内驻扎的一小股解放军部队,解放军也以为是国民党散兵,遂对三人进行射杀,其中两人当场死亡,一人受伤被擒。群众扒了被擒获人的衣服,扔在一处场房内。国民党部队经过杏树台村时,发现了自己部队的衣服,以为村内群众将官兵杀害,于是放火烧村子,只有20几间房屋幸存下来。

解放后,村集体带领群众发展生产,盖新房、修旧房,经过几年的努力,到上世纪60年代,杏树台村由建国初期的三十户增至为五十多户,当时群众的生活条件还是很艰苦的。到了70年代,全村人民齐努力,开荒种田,饲养牲畜,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从温饱走向富裕。90年代合乡并镇后,杏树台村成为九渡河镇一个行政村。杏树台村因为漫山遍野的杏树得名,村里的干部利用原有的资源,决定发展杏树种植,百姓们都说:每年六月卖鲜杏,杏果烂了卖杏核。杏核砸开吃杏仁,杏仁榨成杏仁油。可见杏子上面全是宝啊!单靠杏树种植,每年都能为村里增加不少收入。此外,村内还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发展设施农业,养殖特菜和名贵花卉,目前已经初具规模,逐渐成为九渡河镇的花园村。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