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宅文化溯源之旅
2020-04-10 网友投稿

您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西有周口店,东有上宅,东西文化遥相辉映,珠联璧合填补了北京史的空白。”没错,这里的东有上宅,指的就是咱平谷的“上宅文化”。今天小编就来带您走过这段穿越数千年时光的文化之旅“上宅文化”。

上宅文化,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七千五百年,主要分布于北京地区东北部泃河流域。上宅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填补了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空白,在我国考古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上宅文化必将为中国古代文化史增添重要的一页。

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去探寻这历尽数千年岁月,最终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址。1984年北京市进行第二次文物大普查中,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原平谷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平谷境内的泃河流域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

上宅文化遗址包括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上宅遗址位于上宅村西北的一块台地上,因以前建有大庙,当地称“大庙台”。从断壁上明显可见文化层堆积,最厚处可达3米多,包含丰富。北埝头遗址位于平谷区大兴庄镇北埝头村西高1.3米的台地上,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原平谷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于 1985 年—1989 年对两个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地发掘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在近40平方米的两个探沟中,出土大量石器、陶器500余件。从上宅文化的年代、器形的形制、纹饰及制作方法等方面分析,其社会性质为原始社会阶段,比磁山、裴李岗、兴隆洼等早期新石器文化略晚,但早于红山文化。

上宅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结果表明这是继“山顶洞人”、“东胡林人”之后,北京地区史前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北埝头、上宅两处遗址的石器和陶器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典型器物群早晚发展序列明显,其文化遗存代表了一种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认真分析研究认为,以上宅为代表的这类遗存,分布于燕山以南地带,具有相同的文化特征,与燕山以北地区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正因如此上宅文化具备成为一支独立考古学文化的条件。因此,这种早期文化被称之为“上宅文化”。

两处遗址的石器和陶器大致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艺术品三类:生产工具石磨棒和石磨盘石斧属于生产工具类的器物绝大多数为石质。主要是打制、琢制、磨制的石器和一些细石器,共2000余件。生活用具陶钵、陶罐这类器物数量很大,皆为陶器,可复原的近千件。全部手工制作,采用分片贴筑法、泥条盘筑法制成,陶色以红褐为主。从出土的陶器可以了解到,当时制陶技术已有一定水平,已懂得一些陶器基本的修补技术,这些大量的陶制器具在当时是生活用具,在今天则是远古文化的标志,凝聚着远古先民艰辛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特点。

装饰艺术品:小石鱼、陶猪头这类物品有陶海马、陶羊头、陶熊头、陶塑猪头等。石器中有耳铛形器、小石鱼、石羊、小石龟和石猴等。把北京地区与周围新石器文化的源流、体系类型和相互关系的探索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一)上宅文化填

补了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8000-6000年前考古学的空白,在这时间段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在首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点地位。

(二)上宅文化火种罐是迄今发现的

北京地区人类保存火种最早的遗存。考古工作者在北埝头遗址每座房址的地面中部附近都发现一个或两个埋在地下的深腹陶罐,罐内有灰烬、木炭等。

(三)北京是世界粟作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平谷是北京早期粟作农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四)上宅文化地区是中原与北方文化交汇地带,上宅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

(五)上宅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北京新石器时代先民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宝贵资料。

(六)上宅遗址出土装饰艺术品精美无比,雕塑品成为上宅文化独特的艺术符号。

(七)上宅文化遗址出土的鸟首形镂空支座及鸟首形陶柱,表明这一地区已经有了早期的祭祀活动。

目前,上宅文化遗址已正式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谷区将围绕以上宅文化为核心的“一河、一址、一馆、一园”的建设总体要求加强上宅遗址保护与利用,筹建上宅文化博物馆看到这里您是不是想要更加详细的了解上宅文化?您可以到上宅文化陈列馆身临其境感受千年前的人类生活环境“零距离”接触上宅文化。

地址:平谷区平蓟路金海湖旅游区内

开馆时间:每周周二到周日

早9点开馆,下午4点半闭馆,5点关门。上宅文化陈列馆免门票,注意,周一闭馆

7000多年的岁月沧海桑田让平谷拥有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使得这片土地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而以上宅文化为代表的平谷地区的史前文化丰富、灿烂文化源流完整、持续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深化研究,更值得我们激发出更强的责任感去保护好这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让这穿越千年时代的痕迹在千年之后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建这座人文乡土、历史文化胜地。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