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瑶
从一个单细胞的游动开始,一场生命的交响开启了,24亿年前,她第一次捕获阳光、产生能量。在此后的24亿年里,她穿越时空、绵延万里。人类,曾因她迁徙;城市,曾因她划分版图。
她,就是植物,承载着人类历史、传承着文明。
10天后的4月29日,2019北京世园会将在长城脚下、妫水河畔拉开帷幕。首都北京,将以三千多年的园艺积淀和优良的生态底色,书写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与此同时,北京也将享受这一场自然与人文的馈赠,世园会留给北京的将不止一个园区、一些植物,而是一座园艺之都、一批绿色产业、一种生态样本。
三千年的园艺传承
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这届世园会,不是简单的一场园艺秀,它背后有着中华三千年园艺传统的积淀。世园会展区里每一处中国园林的设计都浸透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库,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它是理想与艺术的典范。”法国大作家雨果曾高度称赞中国北京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1790年,有一百五十余景,它以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造园精华而风靡全世界,既有宫廷园囿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园林的婉约多姿,还汲取了欧洲园林艺术精华,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万园之园”。可惜,现在的圆明园仅留几处残垣断壁,但其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仍难以磨灭。
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并列为世界园林三大体系,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让中国创造出无数巧夺天工的园林。在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园林文化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源于自然崇拜与山川崇拜,当时的君主们在自然山川间建筑大型苑囿,狩猎、游观,并在高大宏伟的台榭之上建造富丽堂皇的宫室,宴乐、通神。此后的几千年间,社会主流审美成为影响园艺文化的核心要素。无论是秦汉时期气吞万里的帝王审美思想下,高大台榭之上气势恢弘的宫殿、观、阙,还是魏晋时期被推为上乘的“茂林修竹”“清流急湍”,亦或兼有雄健豪放与秀丽静雅的隋唐皇家园林,都对同时期欧洲园林、东亚地区的日本和朝鲜半岛园林产生影响。
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发展到极为成熟的境界,不仅全面继承了延绵数千年的园林文化传统,还借鉴模仿了时兴的江南名园,其中既有小巧精致的内廷花园,也有规模宏大的集锦式园林,建筑、叠山、理水、植物配植等园艺手法都达到顶峰,圆明园、颐和园、恭王府等均是这个时期的佳作,为中国园林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彼时,放眼全世界,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传到西方,在欧洲引发“自然热”,而写实、严谨、重人工与秩序的西方园林也影响着东方园林艺术。
作为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北京是中国皇家园林的集中地,这种汲取了西方精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式园林艺术也深刻浸染着寻常百姓家。如您在什刹海、前门、东四等老城区转一圈,便可将北京庭院园林风采领略八九。若是三进四合大院,主人大都懂些理水、叠石、造景之道,树丛、水池、花篱、曲廊、月亮门等布置精巧,让人三步一景、景随步移。若是咫尺方寸小院,主人也会精心营造,石榴树、葡萄、海棠、玉兰各种一两棵,树上鹦鹉学舌,树下鱼儿畅游,整个院子花木扶疏、景色清幽,仿若大花园的一角或微缩。若雨后从那门前经过,也要暂住脚步闭眼深吸一口,那混合着桂桃花香、松柏清香的空气简直太迷人了!
就这样,每个四合院犹如一个小小的“肺泡”,无数的“肺泡”每时每刻在自动净化着北京。如今,搬进楼房的北京人,再盖四合院养花种草已不大可能,但三千年来的园艺传统却根深蒂固。
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绿水逶迤、青山环绕、草木相伴、花鸟为邻,这样的诗意生活画卷凝聚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绿色是生命的本色,而园艺是植物的艺术,是绿色的文化,亦是生命的延展与升华。作为以植物为主角的盛会,世园会是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北京世园局常务副局长周剑平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取得成效前所未有,首都北京更是成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积极践行者。
今年3月,美国宇航局在社交媒体上向中国致谢,因其卫星收集的数据显示:过去17年,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占到全球植被总增量的25%以上,位居全球首位。与之相对应,中国林科院正在开展的调查研究显示:城镇化率高达86.5%的北京,大尺度造林让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在短短4年里增加了10个百分点。
春回大地、万物吐绿,外地游客乘坐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时,眼前总能看到环绕和镶嵌在道路、城区、村庄之间大片大片的绿色。“环城皆林也”,北京的第一印象由此诞生。
若再乘车绕行北京城,北京的绿色地图则愈加饱满、精致起来。沿着母亲河永定河,70多公里长、森林面积达14万亩的绿色发展带为城市戴上项链;36处大型城市森林公园进城,京城槐园、中关村森林公园、东郊森林公园、南海子湿地迎来市民赏玩游憩;就是那四合院里、胡同里、小区里、家门口,也都种植着葡萄、石榴树、月季、玉兰,仿佛珍珠装点着北京人的安居梦。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北京生态建设的硕果不仅结在“林”上,更在“水”上。上世纪90年代,滋养首都千年的母亲河永定河几近干涸,经过多年治理,“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的景象逐渐重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京津冀晋四省市联手推进的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已启动,永定河将于2020年恢复全线通水。
与此同时,北京市地下水位已连续3年回升,这为白浮泉、玉泉、“三山五园”水系的恢复提供了可能性。以颐和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为代表的“三山五园”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是中华民族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瑰宝。有了潺潺清水,恢复三山五园历史风貌,重现中国皇家园林瑰宝的未来可期。
如此,2019年,美丽中国、美丽北京将浓缩于世园会中,这场以植物为主角的盛会,将成为生态文明成果的展示者和传播者。无论是原地保留的5万棵大树和一大片拥有100多种植物、鸟类、昆虫栖息繁衍的湿地,还是叠山理水而成的五谷丰登、山花烂漫的天田山,如诗如画、碧波荡漾的妫纳湖、望山通水忆乡愁的园艺小镇,亦或巧夺天工、绿色低碳的中国馆、国际馆、国内外各地展园,都书写着“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的动人故事。十天后,世界友人们来到世园会,不仅能欣赏一场奇花异草的大联展,更能拥抱青山绿水、湿地鸟语,享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意景观。
这是地球美好家园的缩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最生动实践。
园艺融入现代生活
世园会不只是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它还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次有益尝试。
“让园艺融入自然 让自然感动心灵”,这是2019北京世园会的办会理念,也是世园会带给北京人园艺生活的新发展。去年以来,33家园艺驿站在全市星罗棋布,园艺深入走进了首都社区、街道、公园、学校和寻常百姓家。
春光正好,延庆区夏都公园园艺驿站里,彩叶竹芋、龟背树、花叶万年青、红掌、长寿花、栀子花开出一片姹紫嫣红。居民们三五人一桌,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自己的园艺天地。在废旧的玻璃瓶、小鱼缸里,铺上火山岩,种上网纹草、袖珍椰子树,以苔藓做绿草、用蓝砂做溪流,再以小鹿、小猫、玩偶等点缀,一个唯美有趣的生态乐园便展现眼前。“带回家摆上,劳累疲乏时看一眼,就像暂时告别钢筋水泥,进入童话世界一样,好玩儿又有意义!”来自康安小区的李晓一边说着,一边给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影。自打去年夏都公园园艺驿站开业,李晓就成为了这里的常客,学插花、做水培、养多肉,她的园艺生活一下子丰富多彩了起来。
像这样的园艺驿站,今年,本市将利用公园绿地附属空间和疏解腾退空间再建20家,未来3年至5年,全市将建成100家各具特色的园艺驿站,打通“园艺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园艺驿站里花香草绿,胡同里也有非凡景致。推开东四六条43号的门,记者一下子被眼前的风景震撼了:上百平方米的屋子,满眼都是花!斑驳的红木门前,小菊、海棠、红掌、狗尾草争艳,一个大水缸斜着躺倒在地上,灯笼花、捕虫花等五颜六色的花儿像水一样从缸里涌出,流了一地。就连老式自行车的车筐里、后座上,也都是盛开的鲜花。
这是东四街道去年腾退小餐馆建起来的“共享花房”,由居民们自发打理。“寸土寸金的地儿能有这么一大片花房,太不容易了,这以后就是我们的后花园!”东四四条的孙大妈笑着说。
孙大妈的话,很多北京市民都深有感触。北京是一个超大型的国际都市,居京不易,拥有专属于自己的园艺生活更是难得。“北京的城市空间已进入存量时代,大规模大拆大建已不可能,只能在有限存量中进行微更新,园艺就是这样。”中央美术学院景观系副教授侯晓蕾说,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强调,要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除了空间格局、街巷水系、建筑空间等的保护外,包含园艺传统在内的老城生活方式也是重要部分。因此,从去年起,侯晓蕾带领学生对白塔寺、东四南、大栅栏、安定门等老城区居民的花园进行微更新,激励居民们打造“自发花园”。“‘微更新’不光是小而美,而是在保护老城原貌基础上,通过园艺帮助居民进行生活方式的升华。”她说。
将散落四处的碎砖块高低错落布置起来,间或摆放月季、绿箩、石榴盆栽,成园艺小品;拾起角落里的蔬菜塑料盒、瓶瓶罐罐,种上被抛弃的菜心、瓜柄,打造厨余花园;哪怕是一两平方米、一面墙,也可通过立体花卉打造成别致小景……一个个自发花园装点着老城。“从历史上的皇家园林、庭院园林、公共园林,到如今的城市花园、园艺驿站、共享花房和自发花园,北京传承了三千年鲜活的生活美学,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园艺和寻常百姓的距离越来越紧密,园艺在案头、在阳台、在家门口、在生活的每一处。可以说,北京人开启了园艺新体验。”侯晓蕾说。
宝贵的绿色馈赠
城因会而兴,世园会是人们尊重自然、融入园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一次良好契机,更将为北京留下一份珍贵的绿色遗产。
当世园会的大幕开启,这样的深刻寓意将被更多人感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展园、省区市展园竞相绽放,2000多种植物跨越山川展露芳容,无数专家、学者、园艺爱好者共赴万花之约,中国园艺将带给世界一个又一个惊喜。市农林科学院高级花卉园艺师苏国辉将带来从2000多个种子苗中筛选出的黄酮含量最高的食用菊——玉台1号,市园林科学院高级工程师董爱香将带来世界花卉基因组学研究的新突破——高质量的一串红基因组图谱和17个新品种,中草药艺术设计园艺师杨红将带来由三百多种中草药植物创作的本草画卷……“世园会不仅是一场奇花异草的大联展,还将是园艺新产品、新工艺、新理念的大汇聚。北京世园会将为全球花卉园艺发展带来新机遇。”周剑平说。
更可见的绿色遗产是,在世园会结束后,这座“万花之园”的部分场馆和公共空间将被保留,让市民尽享碧水蓝天花红柳绿,这里将成为京西北地区旅游带、园艺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还将为2022年冬奥会提供保障。
世园会更为举办地延庆栽下了“梧桐树”。环绕世园会核心园区,是散布在延庆全区近2000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的现代园艺产业集聚区,城区里,康庄农业设施园区、首农集团延庆农场、世界葡萄展览园等优质资源集聚起来,集会展交易、生产示范、科研教育等为一体的功能区已成型,乡村里,绿富隆蔬菜基地、大榆树牡丹风情小镇、葡语农庄、艾药园等产业园星罗棋布,花卉、果品、蔬菜、种苗、中草药等多元园艺业态各具特色,一座北方“园艺之都”正在崛起。与此同时,一大批中高档酒店拔地而起,古朴典雅的民宿“世园人家”宾客盈门,兴延高速、延崇高速陆续通车,京张高铁紧张施工,延庆这座京西北小城,与北京的距离,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缩短,它将迎来全新发展。
除了“有形”遗产,世园会还将留下一份珍贵的馈赠——在人们心中播下珍视自然、欣赏自然、敬畏自然的种子,可能是“养一盆花、添一抹绿”的冲动,也可能是“少买一个塑料袋,多走几步找个垃圾桶”的改变。正如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所说,“2019北京世园会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园艺欣赏水平,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和贸易合作,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让世界在加深了解中增进互信。”
生活因园艺而丰满怡人,城市因园艺而美丽光彩。这个春天,让我们共赴这场园艺盛典,开启园艺新体验。
三大园林体系特色
本报记者 李瑶
世界园林大致分为中国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三大体系。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不同,三大体系的园林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园林
在中国古代丰富文化遗产中,古典园林艺术别具魅力。不论是北方园林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还是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粉垣低蜿,都给人无穷的艺术享受。
受到“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主张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中除大量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诗文等多种艺术的大融合。中国古典园林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
讲究严谨与规则的欧洲园林
欧洲园林,又称西方园林,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艺术造诣精湛独到,为西方世界喜闻乐见。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中国园林不同,西方园林重图形、重人工、重秩序、重规律,表达一种天生的对理性思考的崇尚。
欧洲园林覆盖面广,它以欧洲本土为中心,囊括欧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等地。两大流派都有自己明显的风格特征,规则式园林气势恢宏、视线开阔、严谨对称、构图均衡,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丰富,体现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质。自然风景式园林取消了园林与自然之间的界线,将自然为主体引入到园林,排除人工痕迹,体现一种自然天成、返璞归真的艺术。
高度人工化的伊斯兰园林
伊斯兰园林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伊斯兰园林形式随之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园林通常面积较小、建筑封闭,十字形的林荫道构成中轴线,并将一块场地划分为四个正方形,利用石块、水域和植物为基本素材,巧妙搭配、严密布局,制造出了使人赏心悦目的人间天堂。伊斯兰园林比中国的道家园林和日本的禅宗园林都更加系统化,其内的凉亭、树木、植物和灌木都经过认真设置。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又分出几何形小庭园,彩色陶瓷马赛克图案在庭园装饰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