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院村所处山谷古时为房山胜境,南邻娄子水的庄公院为辽至清初佛教圣地。而大金喜寺为皇室成员常去庒公院祭拜的休息落脚之地,因而大金喜寺所在的黄院村曾叫“皇院村”。大金喜寺地处黄院村北的山上,为金代前建筑,后来改名叫金山院,由大金喜寺演化而来,分上下两院。上院在半山腰里,下院在山底下。过去是僧人占据,后来变成道观。清末院里还有50多个道士在此修行,有十多条狗护院,平民百姓很难近前,两院由朝廷派来的一名老太监主持。据说他70大寿那年,办了一次隆重的寿日庆典,朝廷都差人送来了寿礼,这里敲锣打鼓迎来送往,附近道观也都派人祝寿,直到夜深上下院还灯火辉煌,好不热闹。
金山院下面的山沟叫菩萨沟,一沟地约百余亩,土质肥沃,全部出租给当地无地可种的百姓。大麦二秋时,老道们便倾巢出动收粮租,还雇了收租的账房先生,他们特别厉害,无人敢不交租。“七七事变”前后,土匪、老便经常出没于此,又是要钱又是砍树,还常绑走老道,为了保命大部分道士都逃走了,由此金山院开始冷冷清清,逐渐破败。因有八路军游击队到此藏匿,到了1938年冬,日本鬼子将这里进山沿线的建筑全部烧毁了。又经历几十年的变迁,连寺院的遗址,都难以辨认了。唯独昔日众道士饮用的那眼香水泉还日夜不停地流淌,像在诉说过去的是是非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