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务村地处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北部,东临永定河,西起妙峰山镇,北至109国道,南到琉璃渠村,三面环水,一面临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村地域面积5平方公里。这里物产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煤炭、蔬菜、果品等,是著名的皇家贡品香白杏的主产地;同时,历史遗迹众多。
特色农产品香白杏个大味甜
龙泉务村香白杏的栽培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香白杏的主要特点是个大,单果净重约50克,味道香甜。据测算,香白杏的果糖含量约在28.9%左右,有机酸含量1.97%,是北方地区最佳的杏品种。这种杏纤维少,离核,用手掰开后,甜香的果汁能迅速溢满核坑。
龙泉务地区能生长这样优质的香白杏,主要得益于这里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据专家考证,香白杏适宜在偏碱性土壤中生长。龙泉务村北一带地表堆积了大量石灰渣,有的地方厚达十几米。这种灰渣和肥沃的黄土参在一起,为香白杏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另外,这一带西北是山坡,东南是永定河冲积台地,背风向阳,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香白杏养分的积累。这些就是具有独特风味的皇家贡品——龙泉务香白杏享誉京城的主要原因。
从2011年开始,龙泉务村每年春夏之际举办“采摘节”,大量游客慕名而来。龙泉务香杏园已经成为集观光、采摘、餐饮为一体的休闲园区。
历史遗迹众多
京西古村龙泉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村内古迹、古建筑、古碑很多,主要有村北的辽代瓷窑遗址、村南椒园寺遗址、老君堂遗址、村西的西井茶棚遗址和野溪的栏杆会遗址。现存古建筑有村南的魁星楼,村西的药王庙,村内的洪智寺。另外村内还曾有四个五道庙一个马神庙(现已拆除),还有前庙古井遗址,村西西井遗址,村北辽金古砖墓群遗址。
辽代瓷窑遗址
龙泉务村辽代瓷窑遗址是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处辽金瓷窑遗址。1981年被北京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文物局进行了挖掘整理。挖掘面积2700平方米,出土文物8000余件,发掘瓷窑13座,作坊2处。出土的辽三彩主要有一些菩萨、家庭用具以及各种人物形象、动物等仿唐三彩琉璃,其中还有刻有“寿昌五年”(1099年)的字号。瓷器主要是盆、碗、碟等生活用具。
据专家考证,龙泉务瓷窑是辽军攻打中原,从河北定州掳来的工匠建立起来的官民两用窑。出土的瓷器粗细共存,产品大多作为商品供市场销售,少部分提供给统治阶级和贵族皇家使用。
椒园寺遗址
椒园寺遗址位于龙泉务村南山坳里。这里青山环绕,景色优雅。寺前有两株古柏,岁愈前年,非常独特,俗称龙虎二柏。据北京大学康教授考证,此二柏当属京西第一古柏。右侧古柏不仅形似昂首奋身的苍龙,且顶端有两条曲枝,酷似一双倔强的龙角,峥嵘伸向天空。左侧的巨柏,树围达3米以上,树身凸突巨大树瘤,错落有致,犹如威武凶猛的卧虎。
椒园寺又称姜牙寺,相传是为纪念姜子牙而建造的,后来佛教盛行,此寺又改拜菩萨、佛祖。民间有“先有姜牙五百,后有潭柘一千,然后才有北京城”之说,可见该寺创建年代相当久远。从现存的两株古树可以推断该寺应有上千年历史。一千年前正是辽金时期,那时村里设有瓷窑,正在兴旺时期,又是官窑,人口活动频繁,椒园寺附近盛产煤炭,是村内烧制辽三彩的主要原材料和燃料。所以在幽雅之地建造庙宇,在当时也是极有可能的。如果从民谚“先有姜牙五百,后有潭柘一千,然后才有北京城”推断,此寺当有两千年历史。
椒园寺现存碑石一块,字迹已经模糊,但仍能看出是明初宣德年间(1427年)碑石,为该寺重修观音像而刻。碑文记载“主修观音圣象,圣寿福佑生灵”。
椒园寺东侧原有墓塔三个,墓室被盗。塔身文革年间被毁坏。据一位对佛教有研究的文人老丘来椒园寺拜塔说,椒园寺清代就已荒废,三个塔说明有三代主持,后来的主持没有立墓或迁移它处。
生态农业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龙泉务村积极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先后建成香杏园、生态园、三八特菜基地、垂钓园等生态农业项目,年产蔬菜水果100多万斤。
龙泉务村花露蝴蝶养殖园创建于2004年,园区占地总面积30余亩,共饲养柑橘凤蝶、丝带凤蝶、大紫侠蝶、绿带翠凤蝶等四大科、10多个品种,现存蛹蝶8万余只,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龙泉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