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总抓手 全力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名片
2020-04-24 网友投稿

门头沟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守护绿水青山,绘就生态画卷。

门头沟区开展创城“比学赶超”擂台赛,大力推进创城工作。

门头沟区推出“门头沟点赞”大拇指行动,建立公共文明劝导大拇指点赞机制,组织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在城区主要大街红绿灯路口,常态进行文明交通引导。

“楼道变干净了,路面变平整了,环境变整洁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天的心情都是美美的。”1月11日上午,在门头沟区大峪街道南路二社区,赵大妈一边在冬日的阳光中散步,一边和几位邻居愉快地聊天。谈起门头沟区创城以来的变化,几位老街坊都兴奋不已。

“门头沟区要带头扛起生态文明大旗,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绘就京西绿水青山图。”2018年,市委书记蔡奇曾先后4次到门头沟调研,对门头沟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 2018年7月18日,门头沟区全面启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三步并作两步走,三年实现双达标,六年实现摘桂冠”,30万门头沟人民众志成城,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创建全国文明区,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名片”,“创城”成为了30万门头沟人民参与城市建设,激发区域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提升人民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的总抓手。

■ 以创城攻坚践行“绿色发展”

绘好绿水青山图

坚持以创城攻坚促发展、保生态,全力以赴筑屏障、治污染、护水源,续写为首都奉献“一片绿”的新佳绩。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在全市率先成立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强化对区域发展规划建设重大事项的统筹协调。全面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生态安全与空间管控等22个专题研究成果基本编制完成,同步调整水源区保护规划、林业规划,实现“多规统筹”,守住生态红线。二是保持战略定力。紧扣“三个严禁”,在城区,压缩开发强度,强化留白增绿,推动职住平衡,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在小城镇,坚持新农村建设主线,暂缓未完成镇域规划或产业规划不明确的镇域大规模开发,坚决叫停不符合功能定位的项目、清退相关开发企业,严禁新增房地产开发。创新18.63平方公里废弃工矿用地“退、并、转”路径,实现“控房减地、非白即绿”。主动与冬奥组委、西城区、石景山区、首钢多次对接,强化区域协同、产业互促;积极与京能、京煤集团合作,谋划资源统筹利用及绿色产业发展。三是筑牢生态屏障。分步实施《门头沟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全区新增林地6.1万亩,抚育林木19.1万亩,新开工建设4个公园,面积达122公顷,地区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45.73%和69.22%。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有效落实,建设镇街粗颗粒物监测网站44个,完成7个村煤改清洁能源,全区基本已无燃煤锅炉。打赢蓝天保卫战,地区PM2.5年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全面落实河长制,成功创建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在国家水利部评比验收中被评为优秀。修复废弃矿山26.48公顷,地区土壤国控监测点位全部达标。四是优化产业结构。开展产业规划研究,明确打造文旅体验、科创智能、医药健康“三大产业”。发展精品旅游,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47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争取国家体育总局支持,依托山地特色发展户外运动。落实北京市“10+3”“9+N”政策和门头沟区“高精尖19条”,坚持区级领导包企联络、重点企业“早餐会”和“服务包”等机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建成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中关村门头沟园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地均产出率和劳均产出率增速在中关村示范区中名列前茅。

■ 以创城攻坚实现“生态富民”

打造生态聚宝盆

坚持以创城攻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一是坚决打赢棚改攻坚战。棚改安置房建设加速推进,市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工程质量进一步提升,棚改腾退土地开发有序推进,全年建成棚改安置房14307套,为2020年全面完成棚改工程打牢基础。二是加快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好“丽水经验”和“六不变”“十个好”工作机制,率先出台《门头沟区村庄民宅风貌设计导则》及《村民手册》,全面启动138个村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其中68个村已经完成规划编制。按照“清脏、治乱、增绿、控污”要求,下大力气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治理,加快转变山区发展方式,加速特色产业培育,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率先开展“点状供地”试点,出台村地镇管实施办法。引进社会资本打造了一批精品民宿,乡村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三是持续提升群众民生获得感。教育集团化办学稳步推进,景山学校门头沟校区加快建设,市级“金招牌”学校数量位列生态涵养区首位。巩固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成果,首都医科大学门头沟教学医院正式挂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落户门头沟区。强化就业精准服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安置1611名残疾人就业。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为全区户籍人员购买自然灾害公共责任险。推动智慧养老院系统与区为民服务信息平台、“门城通”对接。四是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承载力。组建区转型发展时期重点工作推进指挥部,强化重点领域区领导专题调度。83项区级重点工程按计划推进,S1线实现与地铁6号线联接换乘,108国道老线改造升级工程全部完工,109国道新线高速公路项目稳步推进。区第二再生水厂投入使用,区体育文化中心、区政务服务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区行政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公交”,北京首钢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项目全部完工,城乡运行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 以创城攻坚坚持“弘扬文化”

追求绿色GDP

坚持把创城攻坚与保护、传承、发展“六大文化”相结合,进一步释放区域文化活力。一是规划引导持续加强。围绕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制定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行动计划,紧抓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长城文化带建设,挖掘传承区域“六大文化”(生态山水文化、红色历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古村古道文化、宗教寺庙文化、京西煤业文化)。开展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分区规划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专题编制,谋划重点项目35个,推动五年行动计划项目落地。完成永定河文化博物馆新馆选址,加快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二是保护传承持续创新。深化文化保护传承“六四一”模式,将生态山水文化、红色历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古村古道文化、宗教寺庙文化、京西煤业文化“六大文化”各文化点位的坐标、规制、历史文脉、传承方案“四要素”落在一张图和一个村的规划上,推动分区规划与文化保护传承“多规合一”,统筹推进文旅产业发展与古迹古村落保护性利用。坚持“建筑文化古色古香,历史文化上口上墙,红色文化感己感人,民俗文化常颂常扬”,利用各类文化服务平台,深入诠释“六大文化”内涵、讲好“四个一”的门头沟故事,举办《永定人家》舞台剧、大美永定河摄影展等活动,文化保护传承进一步贴近群众。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景区和产业项目,提高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能力,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三是品牌影响持续增强。加强文物保护,实施潭柘寺戒台寺安防工程、王家山惨案遗址保护工程,启动灵水村北京市传统村落修缮试点建设。打造文创产业新亮点,筹建区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协会,明珠琉璃瓦厂园区改造项目有序推进。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永定河文化节、第九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第二届东胡林人论坛,推出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永定河》并获得良好反响。举办妙峰山香会、京西古道灯会等活动,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 以创城攻坚彰显“文明首善”

构筑绿色新家园

坚持以创城攻坚搭建干事创业舞台,推动全区干部在新时代显身手、展风采。一是全民参与营造“浓厚氛围”。在区动员誓师大会后,全区各单位仅用了4天左右时间纷纷召开动员部署誓师大会,做到了层层发动,全面动员。短短半个月时间,属地镇街各社区、各村均完成了三轮次的入户宣传。通过1名教师教育1名学生,1名学生带动N个家长或亲友的“1+1+N”模式,迅速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带动10万人齐创城。广泛开展交通礼让、爱护环境、共建家园等8个方面“门头沟点赞”大拇指行动。60余家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和公务员,在主要交通道口常态化开展文明礼让斑马线点赞志愿服务;组织10个主要志愿服务组织,在重要交通路口设立文明引导志愿服务岗。二是“赛马”激励带动“践行首善”。坚持把文明首善作为全区广大干部的总追求,创新创城任务落实和监督检查机制。将全区所有单位全部纳入擂台赛考核,围绕指标体系任务落实、环境周检查情况、对创城工作的重视程度、公共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等内容,用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一把尺子衡量各单位的创建工作成效。根据考评结果每两月举办 “比学赶超”擂台赛,形成了“单月书记点评会、双月创城擂台赛”机制。以“1+X”达标创建为统领,全面开展文明创建达标单位、村(社区)、校园和文明家庭等创建,分年度提出达标率目标,明确达标分数,量化工作标准,给各单位抓工作落实提供明确的“靶子”。通过“1+X”与“擂台赛”相结合、互补充,形成文明创建“点面共促”的创建格局。通过创城攻坚,全区各项工作“比武打擂、比学赶超、比肩奉献”的氛围日益浓厚。围绕创城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市级上账任务全部完成,主动打响拆违百日攻坚战,拆除了潭柘寺公园周边、嬉水湾等“硬骨头”违建,在全市率先完成“大棚房”清理排查整治验收,集中遏制农地非农化,全年实际拆违146.86万平方米,完成市级任务的14.7倍,为建成基本无违建区奠定了基础。三是向善崇德成为“文明风尚”。大力实施文明道德风尚培育工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36名“道德模范”身边榜样。利用创作核心价值观文艺作品、创城文化展演、推进文明养犬等形式,扎实开展创城宣传及核心价值观、文明道德风尚等宣传引导。利用宣讲、文化演出、歌谣、市民文明手册、新媒体平台等多种宣传形式和载体,在全社会倡导向善崇德,深入挖掘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百姓故事,使文明首善成为门头沟人崇尚的精神内涵。

■ 以创城攻坚推动“团结稳定”

绿字当先做表率

坚持以创城攻坚落实“红色门头沟”党建品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大旗作用不断强化。一是彰显京西铁军风采。坚持“团结统一、红色传承、向善尊贤、三严三实、互勉包容”的干部队伍建设原则,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在创城攻坚中“讲奉献、争第一”。全区60家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在城区5个主要大街红绿灯路口,常态进行文明交通引导,已有2万余名骨干志愿者及文明交通引导员、22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参与。二是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统筹推进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形成了“1个方案+3个清单”改革成果,努力破解服务群众、基层治理、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把创城为民、创城惠民落到实处。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建立120人的农村党建助理员队伍,对295个村(社区)党组织进行评星定级,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全面推行“两新”组织党建公示牌制度,不断夯实推进创城攻坚的基层基础。三是严实党风廉政建设。倡导“四个当先、一个当头”,以首善标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开展“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专项治理、“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驰而不息纠正“四风”问题,为创城攻坚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四是强化安全维稳保障。认真落实创城指标体系“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各测评项目,推进“平安门头沟”建设,坚持社会矛盾化解常态化,实施城乡结合部及违法群租房专项整治,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现重大恶性案件“零发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良好,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如今,走在门头沟的大街小巷,创建全国文明区元素无处不在。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改变不文明行为做起,让城市更干净、更有序、更宜居,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已经成为30万门头沟人民的共同愿景。“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2019年,门头沟区将在巩固创城初步成果基础上,围绕“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弘扬文化、文明首善、团结稳定”的区域发展总原则,紧扣在创城中实现惠民生、解民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根本宗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总抓手,高举生态大旗,坚持首善标准,全力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名片。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