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京郊怀柔区宝山镇碾子村洞沟下铺与伙房两个小自然村之间的一座山峰之上,在其海拔620米高的北半坡处有一朝向东方的神秘山洞,每当丽日晴好,万丈光芒射入洞中,整个山洞会敞开“胸膛”与阳光拥抱满怀,故而得名——朝阳洞。
依洞而建古庙宇
据载,朝阳洞始建于东汉年间,系依洞而建的一座占地100亩的古代庙宇。
相传,东汉顺帝永建元年(丙寅年,公元126年)的某一天,与天地同存的古洞,像往常一样沐浴于晨光中,与峻岭密林为伴,享受着阳光普照的温暖和惬意。
然而,就是在这一天,古洞将与药师佛结下千年之缘。南方僧人怀抱药师佛金尊径直来到古洞前,环顾四周,群峰峻峭,古树参天,风景秀丽,一轮冉冉升起的旭日正对着豁然洞开的石洞,满怀欢喜的样子。冥冥之中自有造物主的安排,僧人便将金尊安置于洞内,使之面朝阳光。后来,僧人便以洞为寺,开始在此修行,每日在佛祖沐浴的阳光中诵念《药师赞经》,“朝阳古寺”由此传播开来。
此后几百年间,朝阳洞一直在不断修建和扩大规模,并成为名扬一方的古代名寺。唐玄宗开元元年(癸丑年,公元713年),当地百姓开始在洞内建设房屋。唐德宗兴元元年(甲子年,公元784年),在朝阳古寺外垒起院墙。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年,公元880年),又在院内东侧建起三间禅房,朝阳古寺初具规模,香火渐盛。甲戌年(公元1274年),朝阳古寺重修,更名为“楼岩观”。元顺帝元统元年(癸酉年,公元1333年),又请来了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开始建神台,修禅房、院墙、山门,并在院内西侧新建禅房3间,从此香火更旺。
明英宗天顺元年,(丁丑年,公元1457年),重修山门、院墙,建娘娘庙、五仙堂、三关庙、西洞山门。明神宗万历元年(癸酉年,公元1573年),修山门外68级台阶,在庙前建戏楼一座。至此,一座规模宏大,供奉齐全,建筑辉煌的朝阳古寺名扬四海,并成为释、道、儒修炼和礼佛的圣地。此后,清宣宗道光元年(辛巳年,公元1821年),再次对整个庙宇建筑进行一次修补。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年)对山门进行一次修补。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对戏楼进行一次修补,名气续传。
不幸的是,1967年,戏楼、寺庙被人为破坏,变为一片废墟。然而,寺庙虽拆,但古洞尚在,美好的故事仍广为流传。
石崖壁上古浮雕
史料记载,朝阳洞周边,附近还包括明代古戏楼、娘娘庙、五仙堂、三关庙等庙院,朝天龟、八卦台、玉皇印等12处人文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据传,东汉以来,以洞建庙的“朝阳古寺”洞口上额曾书有“朝阳洞”字样。洞口两侧分别书联为:“古洞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如今,站在洞门前,仍可看见洞口左侧的石崖壁上有一块60厘米见方的印章般浮雕,依稀辨出标题横刻有“重修楼岩观”繁写体字样。其中,竖刻第一行为“宗主大师王自成”,第二行“大师张木然”,第三行“道半二仁”,第四行“甲戌已亥年甲申日”。与此同时,还刻有该庙宇重修时的纪年和修庙人姓名等相关内容,对朝阳洞历史文化考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更为称奇叫绝的是,朝阳洞口两侧有常年潺潺流淌不绝的清泉,民间称为“阴阳泉”。泉水冬暖夏凉,从不干涸,也从不外溢。其中,阴泉在洞的左侧,水从地里往上涌出;阳泉在洞的右侧,水是从上往下滴,正是“高高山上两清泉,一块清石盖得严。”据说,饮用此泉水,“不成佛来便成仙。”时至今日,这几个字在岩壁上还依稀可见,足以证明饮用此泉水,果然甘美无比。
山门外有108蹬台阶通往山下,正对洞口的山下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戏楼。戏楼原有一幅蓝底金字木匾的楹联,内容已轶。洞东50米处的石崖上,有石雕一处,石雕为浮雕、重檐楼阁,其楼阁两侧各刻一碑状浮雕。据记载,古寺景色幽雅,香火旺极一时,曾引来许多和尚在此念经修行。虽然,远古时期已无从记载,但近代可考的有郑庭滨,法号仁忍,为朝阳洞寺末代主持,1969年去世。郭花,法号能忍,1989年去世于碾子乡敬老院。
现如今,在洞内住持,则是朝阳洞末代住持的弟子,李清枝居士,法号李演青。演青居士介绍,朝阳洞是佛道融合的大道场,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佛家弟子和道士分别来祭拜佛祖和神灵,并彼此和睦相处。
名甲一方古庙会
史料记载,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曾是朝阳洞热闹的庙会。这在当时名甲一方。
据记载,庙会一般要持续一周左右。远近农工商贾云集至此,烧香祈祷、看戏赶集,多则纳两千余人。庙会临近之日,唱戏的、杂耍的、贸易的,都会提早赶来找好落脚地,由此便带动了朝阳洞附近的经济贸易。茶坊、酒馆、食堂、旅店绵延数里,热闹非凡。
特别是庙会的第一天,殿内僧侣整日诵经,油灯香烛通宵达旦。善男信女,叩头拜祭,僧众们身穿袈裟打鼓击铃,木鱼声声伴随着阿弥陀佛。那些缠足裹脚的婆婆们,身穿土布大襟夹袄,手提竹编盒子香篮,盛着素食冷馒头、锡箔纸钱早早赶到洞庙,摺锭吃斋念佛。庙会第二天开始,各种助兴节目和绝活儿便完全铺开,唱大戏、走高跷、拉洋片、扭秧歌、杂耍、算卦,活动丰富,异彩纷呈。致使周边村民扶老携幼,慕名而来,常常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蔚为壮观。
上世纪50年代,因遭遇政治运动,朝阳洞古寺香火渐少,濒临废弃。1967年,戏楼、庙宇等古建筑被彻底拆除。直到2005年,朝阳洞遗址才被正式批准为怀柔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陆续修复了朝阳古寺主体建筑(楼岩观),以及景区步道、道路拓宽、周边流域综合治理、绿化美化等基础性建设,朝阳洞面貌焕然一新,并得以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温来生 陈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