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楠)“冰糖葫芦!”“赵家的豆腐百里香!”“几位客官!您是打尖儿还是住店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让人一下子恍惚以为穿越到了600年前的古商道。这可不是拍电影,而是今天西山古村落的热闹场景。22日上午,“2018北京西山民俗文化节”在房山区南窖拉开帷幕,非遗展演、古商街穿越、逛灯城、板栗采摘等系列活动将一直持续整个中秋节假期。
一进入西山民俗文化节的主会场,一幅长达60米、高2.4米的古商街手绘画卷立刻映入眼帘,古朴的景象跃然纸上。著名的水峪中幡、洪寺大鼓、太平鼓、石匠号子等非遗表演则在现场助阵。穿过古老的过街楼,就进入了已有600年历史的南窖古商街,穿着汉服的货摊主沿街摆起了豆腐摊、皮货摊、茶摊、山货摊,而大石块垒成的古老铺子,则挂着金匾、挑着幌子。“这是轿子房,这是加工梳妆台和皮箱的嫁妆铺,这是维修锅碗瓢盆的小炉匠……这些都是老铺子的原址,这次特意复原成古时候的样子。”一大早特意从海淀赶来的崔女士,一边看着铺子门口的简介,一边为孩子细细讲述每间老铺子的来历。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游客能够体验西山文化,此次文化节特别推出了南窖村和水峪村两条各具特色的体验路线。南窖村曾经有一条明清时期曾经热闹非凡的古商街,于是,在南窖村徒步体验路线中,特意现场复原了南窖村这条昔日鼎盛一时的古商道。沿街随处可见挂有“赵家豆腐房”、“益民铺子”、“孔家钱庄”等幌子的商铺,市集叫卖声、店小二招呼声和商队驼铃声不绝于耳,再现了600年前古商街的繁华景象。而在另外一条水峪村徒步体验路线中,游客可欣赏水峪中幡、河北梆子等表演,品尝水峪老街上售卖的各种当地特色农产品,与村中古宅、古石碾合影留念。
说起此次文化节最大的看点,那肯定要数“南窖灯笼会”。明清时期,灯笼会是南窖最大的民间花会之一。每逢年关,南窖户户张灯结彩,灯笼一直从南窖村西庙挂到东瓮桥。灯笼的制作也是相当精美考究,四面均绘制了以四部古书为题材的工笔画,每幅画配有批注说明典故出处。此外,南窖还推出了“逛灯城”特色活动,特别制作而成的“八卦灯城”由高两米的365盏灯柱摆成8个首尾相连的“万”字,两灯之间相距5尺,横竖各19行,摆成324个方格,犹如围棋盘的经纬线。转灯时要走过灯城所有方格,转完灯城要走1.08里。
记者现场还发现,不少游客手中都拿着定制的书签。原来,每走到一间商铺,游客都可以领取一个带有部分古商街画面的书签,收集完所有书签后,可动手制作成一套完整的古商街手绘全景图,把“古商街”带回家。此外,游客还可以参与中窖村徒步登山、板栗采摘、尝蜂蜜体验、结绳祈福等系列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