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北京全市今年美丽乡村植绿4200亩 增绿护树,把乡愁留住
2020-05-08 网友投稿

夏日雨后,蜻蜓低徊,蛙鸣阵阵,曾是不少人儿时的乡间记忆。但在今天的京郊农村,这样的景象渐渐地少了。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村里的房子多了,广场多了,水泥路多了,但是树荫少了,池塘少了,田园的味道也跟着淡了。

作为农村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村庄绿化被纳入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重要一环。在25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绿化工作推进会上,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表示,今年全市将完成村庄绿化美化建设4200亩,重点在71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实施。各个村怎么绿,怎么美,都由专业的规划师进行设计,实现因地制宜。

大兴礼贤镇的龙头村,就是今年的71个试点村之一。上个月,龙头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获得批复,趁着雨季,村庄的绿化工程赶紧开始实施。村口一条荒废的河渠两侧,已经开始种植油松和沙地柏,绿油油的一片。

和大部分北方农村一样,龙头村一不靠山,二不靠水,除了农田,没有特别的景观。规划设计师胡检和村里几次沟通后,决定在村里设计出5处景观节点,包括村口公园、入村迎宾大道、迎宾公园等。绿化主要在沟边渠旁、房前屋后、零星闲置地块上进行。村里的拆违腾退地块上,有的已经开始种树,树下栽的是好活又好管的马蔺。

预计通过绿化美化,全村的树木将从2200多棵增加到5000棵,绿地面积增加2600平方米,村庄绿化率从现在的6.4%提高到17.4%。“村里计划拿出20多套闲置院落搞精品民宿,这环境好了,搞旅游就大有希望了。”村支部书记李春江说。

除了龙头村外的其他试点村,绿化美化也在稳步推进。此前,市园林部门已经下发了美丽乡村绿化美化工作技术导则,对树种选择、景观配置等作出了要求。特别是在树种选择上,要求一定要“接地气”,选用节水耐寒、易成活、易管理、农民喜欢的树种。避免大规模成排成行栽植景观树,也不搞大面积硬化铺装,让乡村充分展示乡野情趣。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把原来的推倒重建,绿化也是如此,村庄原有的大树老树要保留。”邓乃平说,村口的大槐树,农民院儿里的老杨树,都是乡情记忆的载体,不但要保留,还要保护好。目前,本市正在研究村庄大树的保护办法,对于那些树龄在50年以上,但又不够古树级别的大树,进行管护补贴,进一步激发村民爱绿护绿的积极性。

村庄花大力气绿起来了,今后的管护怎么办?首都绿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美丽乡村绿化,也是新一轮百万亩绿化造林工程的一部分。按照政策,每平方米绿地每年可获得市区财政4元的管护补贴。这就是说,后期的养护费用由政府买单,村集体组织实施即可。各村的绿地养护岗位,将优先招收本村的低收入家庭人员。

71个美丽乡村试点村绿化工作将在雨季和秋季完成。通过拆违还绿、留白建绿、见空插绿,实现以绿挤乱、以绿治脏、以绿净村、以绿美村的目标。未来,北京乡村将逐步达到“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景观效果。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