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骄阳似火红7月,潞河中学忆初衷
2020-05-11 网友投稿

说起潞河中学,相信每个通州人都不陌生,作为通州的“第一学府”,考上潞河中学是每个学子的愿望。其实,除了师资力量雄厚以外,作为一所百年学府,潞河中学的历史更是值得探索。比如,接下来为您介绍的矗立在潞河中学内的这座烈士纪念碑,就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周文彬原名金成镐,朝鲜人,其父金基昌由于参加朝鲜独立革命运动而被追捕,不得已在1914年逃亡到中国。周文彬也随父来到通州,加入中国国籍。在中国定居后,因为父兄都参加了中国革命,在父兄影响下,周文彬也在一直追求进步,向往革命。

1926年,北京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潞河中学开辟了革命工作,让此时正在潞河中学读书的周文彬终于有机会接触到了革命,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同时张学渊、康景新、张树棣、申哲(朝鲜人)等人也同周文彬一起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当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后,北方大革命转入低潮。可是,面对反革命的逆流,周文彬却更加坚定了信念,并于1926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班内组织“社会主义科学学习小组”,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尽管在“四•一二”政变后,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周文彬依旧没有任何动摇和退缩,反而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的一边,进一步加强革命活动。他在学校里相继发展了共青团员宏庆隆(又名冯文堂)、张树棣、康景新(又名康健生)、金祥镐(朝鲜人)、张学渊(又名张珍)等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中共潞河中学支部。周文彬任支部书记,宏庆隆、康景新任支部委员。这也是通州建立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

党支部成立后,周文彬和同志们领导潞河的师生和通州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他们通过开办平民夜校开展工人阶级启蒙教育,提高广大工人的觉悟,还联合通州男师、通州女师、富育女中的广大师生举行游行示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一个又一个阴谋,广泛开展革命活动,发展革命力量,不断壮大党的组织。他们播下的革命火种在通州迅速蔓延,渐成燎原之势。

如今,蔡德辰、周文彬、杨玉林、王立功等七位烈士的纪念碑就坐落于这座百年老校的东南侧,他们用不朽的革命精神继续感染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灵。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