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周口店遗址7月撑起“保护伞”
2020-05-13 网友投稿

下周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将如期而至。被发现100年的周口店遗址将领衔全市各类遗产处,讲述32段关于文物与科技之间的故事。昨天,市文物局解释,将视角聚焦“新技术护航文化遗产未来”,是因为去年完成考古勘探项目201项,勘探总面积相当于3193个足球场面积,而科技成为实现这些成果的“功臣”之一。

周口店猿人洞是遗址最重要的化石地点。今年7月,一场历时近3年的科技保护项目将完成,一把“保护伞”撑起,降低雨雪冰雹等自然因素对遗址本体的损坏。房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维扫描、三维建模复原、无人机测量、环境模拟软件、支架体系和悬挂式脚手架等先进科学技术均在项目中应用。“我们还开展了风洞试验、排水试验、采光试验等,为精准施工和遗址保护提供了保障。”

遗址祛病焕新的同时,还实施了保护工程技术监测项目,通过施工前设备测试、施工中设备运行和遗址本体监测,以及保护建筑和遗址本体的长期监测,既确保了施工中遗址本体安全,又为今后遗址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周口店遗址,本市还将充分展示近年来科技保护文物及文化遗产工作取得的成果,包括文物科技保护基础研究、科技考古研究、古代建筑保护多个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届时,市民可以穿越回猿人洞,体验原始采摘、远古狩猎。市文物局介绍,这是利用立体投影、三维展示等科技手段再现猿人洞的洞穴发育、堆积成因、考古发掘等内容。

修缮保护文物,新科技大有可为。“我们引进了一种新型科学仪器——微钻阻力仪,靠着它,一眼‘看透’古建是否患了‘心脏病’。”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科技保护研究室主任张涛在遗产日发布现场,揭秘新科技在文物修缮中的应用。

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但木心是否糟朽,以往都是文物修复师凭经验去判断,或者是“心脏病”已经显现在表面后才会被发现。而微钻阻力仪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这个长方形的铁盒子里装有一个45厘米长、直径只有1.5毫米的细长钻头。“将它打进木头心,只会在木头表面留下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孔。”张涛说,“通过连接在钻头后面的传感器,可以显示出木头内部的情况。”仪器吐出纸带上的曲线就像心电图的曲线,随着微型钻头不断钻进,曲线出现高低不平的变化。“通过曲线波动情况,就可以判断木头是否出现了空心。一般在一根木头上打两三个孔,就能确定空心有多大。之后再根据病情,开出具体药方。”

目前,文物部门应用这项新技术开展了30余项市级以上文保单位的安全检测。张涛说:“该技术还为建立古建筑健康档案提供了基础数据。”

11处中轴线文物年内腾退

记者昨天从市文物局了解到,今年中轴线遗产区将腾退11项文物、修缮7项文物,并开展8项风貌整治和1项文化设施整治。同时,包括箭扣长城南段在内的一批“三个文化带”上的遗产也将保护修缮。

根据市文物局新编制的《北京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规划纲要》,中轴线遗产区将聚焦文物腾退、缓冲区聚焦风貌整治。今年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文物腾退类11项、文物修缮类7项、风貌整治类8项、文化设施类1项的任务清单。

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有泉透露,目前市文物局正在编制《北京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规划实施计划》,将对中轴线遗产点和遗产环境内的文保单位保护、道路景观塑造、城廓格局强化、历史水系恢复、视廊对景保护、天际线控制、历史街区风貌提升与民生改善等方面按照近、中、远期提出不同阶段的整治和实施要求。

目前,本市已经推动并实施了6项与中轴线相关的文物修缮工程,包括天坛公园南内坛墙及广利门修缮工程、天坛公园双环亭彩画修缮、景山公园观德殿二宫门及院落修缮工程、寿皇殿安技防和消防设施改造工程、大高玄殿三期修缮、北海公园漪澜堂古建筑群修缮等。市文物局还与市规划国土委、西城区政府配合,完成了西板桥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开展了织女桥遗址和金水河故道考古调查工作。故宫南三所西所区古建筑群修缮等工程方案、大高玄殿文物保护规划方案、柏林寺保护规划等工程正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三个文化带”上的一批文物遗产将焕新。目前,本市正在编制与“三个文化带”相关的保护文件。

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已取得很大进展,曾被企业占用的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大运河白浮泉遗址,现已正式交由昌平区文物部门,按照文物原则进行保护和修缮,未来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对公众展示。八里桥老桥也即将“退役”,新桥建设工程即将启动。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琉璃河遗址核心保护区范围内两个村的搬迁腾退工作,已经写入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启动搬迁工作。此外,北法海寺二期修缮、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街区保护都正在推进中。怀柔区箭扣南段长城修缮工程预计本月开工。市文物局新闻发言人于平透露,该工程引入了社会资本,“体现了社会资本用于长城保护的‘北京特色’。”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