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昌平这些地方被市政府点名啦,未来发展潜力无限!
2020-05-21 网友投稿

昌平这些地方被市政府点名啦,未来发展潜力无限!

远离都市的喧嚣,寻一处宁静的村落。积淀了厚重历史文化的昌平,坐落着众多这样的世外桃源,一直展开着自己热情的双臂,迎接着四方宾客来此静享慢生活。

正是为了保护和弘扬传统村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其保护和发展工作,北京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值得一提的是,咱昌平就有5个优秀代表入选,接下来就由平平为大家进行一一介绍。

长峪城村

城村位于流村镇西北部深山区,距昌平中心城区54公里,距流村镇政府35公里,海拔在880米以上,植被茂密,空气新鲜,花草树木植物众多,春夏秋冬景色各异,自然生态景观优美,素有昌平“小西藏”之称。建国初修建的大坝造就了高山出平湖的景观;具有“昌平第一峰”之称的黄花草甸景观引人入胜。去年夏天,长峪城又新开放了全长20公里、美到令人窒息的登山步道,为游客提供观览、摄影、休憩、呼吸新鲜空气的绝佳去处。绵延五百余年,唱腔类似于河北老调、河北梆子,又融入了本土特色的长峪城社戏依然薪火相传、延续至今。

交通路线

公交路线

昌平南大街乘昌33路(老峪沟),至长峪城站下车即到

自驾路线

1、流村镇环岛向西南走西峰山、高口一线(北西岭路),到长峪城民俗村警示牌左转一直向里即到

2、流村镇环岛向西北,走新建村、白羊城村、禾子涧村(北禾路),到长峪城民俗村警示牌右转一直向里即到

万娘坟村

万娘坟村位于十三陵镇,其名因村域内有明宪宗朱见深的贵妃万氏园寝而得名。可以说,万娘坟村本身由村名辐射开来,就凝聚了一段令人惊叹的爱情传说和历史文化。万贵妃是成化皇帝最宠爱的后妃,且她的年龄比自己的老公大19岁,堪称为一段传奇的帝后爱情大片。万贵妃是明朝唯一的在世和死去都有贵妃称号的娘娘。万娘娘坟位于十三陵的苏山脚下,座西朝东呈凸字形布局前方后圆,坟冢南北面长200米,东西进深140米,占地面积约40亩,围墙用绿琉璃瓦照面,黄色琉璃滴水,也是标准的“皇家范儿”。

万娘坟作为十三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其间经历了数不尽的风风雨雨。解放以后,由于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园寝内的文物得到了保护;进入二十一世纪,昌平区政府再次拨款对围墙等文物进行了修缮。古堡大门东侧不远处尚存一株北京市一级保护的古树国槐,其树龄在300年以上。粗大树干上的树冠像一柄张开的巨伞,继续庇护着古村落的几百位村民。

交通路线

自驾线路

自昌平城区出发沿110国道,前行8公里就来到万娘坟村

公交线路

昌35、昌53、949路

德陵村

德陵村——位于十三陵水库北岸蟒山西麓,一座闻名遐迩的明代古堡老村落。这座古堡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历经三年耗白银数万两,原为护陵驻军之用。城堡地基用花岗岩长条石打底,四周用青色大砖上百万块砌成堡墙,长150米,宽150米,高4米。 城堡呈正方形座南朝北仅有北门一座进出,其余三面皆为洼地易守难攻。

十三陵地区古村落中众多,但古堡以德陵村保存最为完好,大明古堡也因此得名 。虽经三百多年的风霜雪雨,但今至仍有近百户村民居住在古堡内。德陵村四周皆是风景名胜地,东靠蟒山森林公园,西临七孔桥花海,南有十三陵水库,它已成为一年四季浏览参观的胜地。

德陵古堡还是昌平区十三陵镇精心打造推出的“皇陵边上的骑行”驿站之一,从昌平县城出东关走水库路爬升大坝上坡,沿着水库北岸骑行经北新村走德陵永陵景陵献陵,北往康陵春饼宴、麻峪房嘎嘎宴、上口马武宴享受农家美食,南去长陵定陵昭陵领略“明朝那些事儿”。交通路线

自驾线路

自昌平城区出发,依次沿水库路、水库北路、水库东路、德陵路行进即可到达

公交线路

昌55、872路、879路、878路

康陵村

康陵村位于十三陵镇西北部,整个村庄的建筑物被包围在一个边长为163米的正方形监墙内,村西北500米处是明十三陵之一的康陵宫,是明武帝朱厚照的陵寝。村正中央有一颗800多年的老银杏树,村监墙北有两颗500多年的槐树,枝繁叶茂,皆为国家一级保护树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村中还保存大量的明朝老墙,许多砖块烙有明朝的烙印。

康陵村以林果业为主导产业,其中以柿子、酸梨为主。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同时还种有樱桃、杏、核桃、尜枣、桃等杂果。160亩的集体采摘园配合改村的民俗旅游品牌吸引了周边及市区的大量游客。

康陵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关于正德皇帝的传奇代代口口相传,并且经过我国知名明史专家的收集整理转变成 了丰富康陵内涵、完善正德春饼品牌、吸引游客聆听的故事。作为时代守陵人的康陵村民本身就是一片深刻的故事。

交通路线

公交路线

南大街转乘昌55路(康陵方向)直达

自驾车路线

在昌平西关环岛第三个出口(十三陵方向)往十三陵长陵西行4公里即到

茂陵村

茂陵村位于十三陵镇,因明茂陵神宫监而得名;茂陵村位于陵园西南方,原茂陵神宫监所在地。茂陵村地靠燕山支脉,松柏颇多,是十三陵独一无二的林木区。陵区古柏成行,树龄均在500年以上。自然风景优美,青山翠柏,绿树成荫。

2011年,十三陵茂陵抢修工程竣工,从来没有对外开放的茂陵首次对古建专家和媒体记者打开神秘的大门。竣工之后的茂陵,仍然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而实行封闭管理,但大专院校学生以及有关研究人员,如有科研需要,可以进行预约,进入其中进行科研活动。茂陵抢修工程既复杂又有难度,它不仅包括抢险工程、修缮工程、遗址保护工程,还有复建工程。遵循文物保护法的“不改变原状”原则,茂陵修缮中尽可能地原状保留、使用原有建筑构件,采用原工艺。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茂陵将会是继长陵、昭陵和定陵之后又一对外开放的游览圣地,让我们共同期待。

认识过咱昌平这5座各具魅力的村落,相信您更对她们入选首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后的未来充满了期许,咱们再看看她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1、完善传统村落名录

加快传统村落资源调查工作,摸清传统村落底数,“一村一档”组织编制传统村落档案,编纂传统村落志。建立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统一设置传统村落保护标志,实行挂牌保护,加强动态管理。

2、加强生态环境及山水格局保护

保护传统村落内自然植被、山体绿化、河流水系及河塘沟渠,维护好与传统村落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管控好传统村落周边视线通廊。依法严禁开山、采石、伐木、填湖等一切破坏山水格局的工程建设活动。

3、加强传统建筑保护

全面调查传统村落内传统建筑分布情况,广泛收集建设年代、材料结构、建筑风格、使用功能、资料照片等基础资料。组织开展历史建筑认定和挂牌工作,制定历史建筑保护修缮计划。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技术研究,提炼历史建筑传统要素,推动建筑技术传承。加快传统村落内文物建筑修缮修复工作,2020年底前,完成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不可移动文物抢险修缮工作。

4、加强历史环境要素保护

对传统村落内城墙、城(堡、寨)门、牌坊、古塔、园林、古桥、古井、古树、古道水渠(道)、排水沟及其附属物等重要历史环境要素进行认定,并实行挂牌保护。制定历史环境要素保护修缮计划,保护和利用好乡村历史文化文脉。保护修缮应采用传统技术、传统材料,并在专家指导下组织实施。

5、加强传统村落规划和项目组织实施

要组织专业力量对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踏勘,“一村一策”组织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并按程序报送审查批准,为实施各类保护项目提供依据。保护发展规划未经批准前,严禁撤并列入名录的传统村落。严禁各类不符合保护发展规划的建设行为,严禁以保护利用为由将村民全部迁出、实施房地产开发。

选择条件成熟、群众意愿迫切的传统村落开展整村保护修缮试点,积极探索保护修缮的有效模式,并适时在全市推广。对拟实施整村保护修缮的传统村落,区政府要依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组织编制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经审查同意后组织实施。市相关部门要制定传统村落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和保护修缮技术导则。

6、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依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保护修缮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在最大限度发挥传统村落内现有各类设施功能的前提下,统筹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村推进,分步实施,改善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条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7、拓展发展空间和改善居住条件

探索盘活传统村落宅基地使用权政策。在保持传统风貌和建筑形式不变的前提下,依据传统村落保护修缮技术导则,推进房屋抗震节能改造。对无法纳入整村保护修缮的传统村落中传统民居单体建筑进行修缮,并加强长效管护,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8、培育特色产业

深入挖掘传统村落资源禀赋优势,“一村一品”培育特色产业。编制传统村落旅游发展规划,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业态提档升级。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健康养老、文化创意、户外运动、民俗展示等产业,激发传统村落活力,促进农民增收。

9、加强展示利用和弘扬传统文化

推动传统村落乡情村史陈列室和数字博物馆建设,使其成为展示本市优秀传统村落的平台。建立乡村文化专家队伍,系统整理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俗等各类非物质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内涵,讲好村落故事,促进文化传承。

可以期待的是将来,传统村落越来越“美”,文化传承越来越“潮”,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咱们昌平也就越来越“棒”。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