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京。白天,我们在繁闹里披甲冲锋,黑夜,我们卸下重负凝望,渴望瞥见一点光亮,但太耀眼的城市向来不适合看星星,所幸,在北京城区一百多公里外有这样一个星空下的小镇——古北水镇。
这是北京之北的另一片天地:有长城、有水流,有群山,有星星。
这个秋冬,我们跟随王珞丹,远离高楼,在这个秀丽静谧的水乡里,遇见另一种生活和另一个自己。
王珞丹,塑造了很多耳熟能详的角色,她是《奋斗》里敢爱敢恨的“米莱”,是刚收官的《急诊科医生》里外冷内热的“江晓琪”。而跳脱屏幕之外,她尝试跨界唱歌,学乐器、玩滑板、爱健身,乐于经历和感受不同的事物。这样一个文艺清新、活泼豪爽集于一身的她,这次,作为小镇的“代言人”,身着素衣,再次来到小镇上。
初见古北,是在2015年深秋。当时《酒神狄俄尼索斯》登上古北水镇的长城剧场,王珞丹坐在台下观众席里。时隔两年,她仍清楚的记得,背景是被灯光勾勒出的古老长城的轮廓,这一幕极具仪式感的画面,至今珍藏在她的记忆里。
两年后的秋冬午后的阳光里,她信步于青石板铺就的街道,穿行在温婉的江南水乡之间,悠然抬头可见蜿蜒的长城。
她带着心爱的吉他,登上了司马台长城。在这个曾被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评价“中国长城之最“的高地上浅唱,感受着历史的脉搏。四季流转,长城不语,一切的厚重与故事早已随风而去,在她脚下的是阳光里闪着波光的小镇。
当夕阳西下,明黄的灯光亮起,长城就像一条火龙安静地休憩在山脉之上,当夜幕中的星辰亮起,凉风在耳边细语,仿佛在述说着那些古老的历史。
穿梭在现代与古老之间,她觉得“一瞬间,看淡了生活的轻重”。
现代快速而便利的都市生活,让我们渐渐远离传统文化:纸风筝、中国剪纸、皮影戏、京剧等。在古北水镇的风筝坊、密云大戏楼等,完整地为我们呈现着被我们淡忘的珍贵文化,也给予了我们回归匠心的机会。
“我是一个很想要动手尝试新鲜事物的人,在做手工的那一刻我很安静,我很享受。”
王珞丹举着亲手制作的独一无二的纸风筝,一次次在长城上来回奔跑,终于,西风起,风筝扬,像雄鹰般勇敢地向着更高远处探寻。她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仿佛看到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次尝试和飞翔。
水是这座小镇灵动所在,它增添了小镇的柔软、温暖。
“水,是对我的一个问候。”正处秋冬之际,王珞丹结束了一天的闲情信步,浸身于一池暖汤中,在氤氲中抬头瞥见蜿蜒曲折的长墙,城墙之上是繁星闪烁。此时此刻,她浑然不知身处在什么时代。
在这里,问候很暖,星空很低,时间很慢。
“古北水镇肯定是你一天玩不够的地方,是值得你在这多待几天的地方。”
何止“多待几天”,如王珞丹所说的,古北水镇,就像一个宝藏,她的美尽在春夏秋冬之间流动,值得慢慢感受,细细品味,就像作为演员的她,能经常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角色惊喜一样,古北水镇亦然。
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水路看绿,有种置身南方的错觉。
在山顶教堂的平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小镇,相较长城之上的挥斥方遒,仲夏之夜,这里更适合情侣间的喃喃细语,不失为情侣最佳合照地点之一。
俯瞰雪夜里的古北水镇,仿佛时间都已经静止。
长城气势磅礴与江南水镇温婉强烈对比却又完全融合, 在这样的奇妙反应下,王珞丹找到了关于生活的答案,“谁说那种激扬的生活和安逸的生活不可以有一个平衡点?我觉得年轻人还是要激进一点,但是还是要适当的时候去静下来。这是我向往的生活,我觉得我这辈子都不想安定下来,某一刻的停顿。我也觉得我现在在迷路中,但是我又不着急找到一个出口。”
沉稳淡然和追求上进从不是悖论,这是王珞丹的“心得”,也是古北水镇给我们的启发:处京畿而不傲,望中原而不矜,始终保持着独立与静美。
古北水镇,它给了我们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远方不一定远,而是在于我们是否为自己的生活找到平衡,即使在闹市里,也不妨我们在心中留有一份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