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中轴线正北方的昌平,有地名叫小汤山。小汤山实在是太小了,仅有海拔50.1米高,充其量也就是一座小山丘。因为山麓有温泉,古人称热水为“汤”,可能小汤山由此得名。其实,附近还有两座小山,西边稍大一点的叫大汤山,东边最小的一座叫后山。
汤山虽小,名气却不小。
人们知道小汤山,很多是因为十几年前的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仅仅七天七夜,建设大军奇迹般地在小汤山建造起一座占地2.5万平方米的临时建筑——“非典”定点医院。这座医院曾被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称为“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当时,在争分夺秒的建设过程中,很多参建者满身是土,浑身是泥,经常有人累得睡倒在石头上。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巨大的石头其实就是明清皇家浴池的遗存。
人们知道小汤山,还因为这里号称“中国十大温泉之首”。小汤山素有京北重镇、温泉古镇之美称,小汤山温泉水质甘甜,含有锶、锂、硒、偏硅酸等多种对人有益的矿物元素。其实,“天下第一温泉”是华清池,因为有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千古故事:“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小汤山温泉号称“温泉之首”虽然是出于商业宣传推广的目的,不过也足见小汤山温泉名气不小。
泡温泉自古被认为是人生一大乐事:春日洗浴,升阳固脱;夏日浴泉,暑温可祛;秋日泡泉,肺润肠蠕;冬日洗池,丹田温灼。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温泉赋》:
览中域之珍怪兮,无斯水之神灵……于是殊方跋涉,骏奔来臻……天地之德,莫若生兮。帝育蒸民,懿厥成兮。六气淫错,有疾疗兮。温泉汩焉,以流秽兮,蠲除苛慝,服中正兮。熙哉帝哉,保性命哉。
温泉能“保性命哉”肯定夸大,但“有疾疗兮”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说起温泉,不能不说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1400多年前的中国水文奇书,其中记载有温泉三十多处,按温度的不同从低温到高温分5个等级,依次为“暖”“热”“炎热特甚”“炎热倍甚”和“炎热奇毒”。《水经注》多次提到温泉可以“疗万疾”“治百病”,如“皇女汤,可以疗万疾者也。故杜彦达云:然如沸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饮,多少自在,四十日后,身中万病愈”。
《水经注》明确记载昌平温泉:“湿()水又东,迳昌平县,温水注之,疗疾有验。”当然,《水经注》中所说的昌平是否就是今天的北京昌平,《水经注》中所说的温泉是否就是今天小汤山的温泉,目前还有一些争论。但我们从另一文献记载中可以得到一些佐证,顾炎武的《昌平山水记》说:汤山,在州东南三十里,有温泉可浴。水经注,湿水又东温泉水注之,疑即此也。
元代朝廷视小汤山温泉如“圣汤”。小汤山温泉最早的历史记载见于《大元一统志》。自元代起,小汤山温泉就是皇家园林和行宫。明清小汤山被辟为皇家禁地,明武宗曾留下“沧海隆冬也异常,小池何自暖如汤。融融一脉流古今,不为人间洗冷肠”的诗句。据《燕都名山游记》载:“到乾隆新建行宫时,修浴室……帝后常来此沐浴。”康熙五年在小汤山修建了“汤泉行宫”。在汤泉行宫遗址也就是现在的小汤山疗养院中,人们可以看到一处摩崖石刻,是乾隆御笔题词“九华兮秀”。晚清,慈禧太后更是多次到汤泉行宫洗浴。
民国时期,这里也是名流云集。大总统徐世昌在此修建别墅,而且还留有“汤山别业”墨宝。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世凯长子袁克定,也在此地修建了别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建了小汤山疗养院,小汤山温泉的皇家身世就逐渐鲜为人知了。徜徉疗养院中,慈禧太后浴池遗址犹存,龙王阁遗址尚在,怀碧桥秀美灵动依旧,古迹犹存。这个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古迹遗址建筑群,目前是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北京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当年小汤山明泉涌动的盛况早已不复得见。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加上北京日益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北京地区地下水位终于有所回升。但愿不久的将来,人们能再见汩汩汤山之水,更可“浴兰汤兮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