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记者在各地看到,不少乡村正借力美丽的乡村环境,用“颜值”入股企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积极拓展现代化经济作物种植等,一处处绿水青山,变成一座座“金山银山”。
升级“颜值” 实现收入翻番
“好环境是村民集体打造的,企业看中了好环境,必须让村民共同受益。”浙江安吉县灵峰街道鲁家村支书朱仁斌说。如今的鲁家村水清山绿洁净美丽,村集体资产也从2011年的负债150万元,摇身变为如今的总资产1.2亿元。
朱仁斌说:“以前的鲁家村,满是泥泞,垃圾乱飞。”2011年,事业有成的朱仁斌回到家乡,第一步就是改善卫生环境。他找乡贤捐赠、归集财政资金,先后投入1700多万元,使乡村面貌大改观。随后,朱仁斌引入企业和村集体合资,成立安吉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把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的钱都折成股份入股。朱仁斌说,相较2011年,鲁家村现在的人均收入至少翻了一番。
经营山水 带旺乡村旅游
“国家政策好了,只要环境好,肯干,就能挣钱。”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镇四通河村村民张平征介绍,他家的生态采摘园每年一亩挣两千多元;30个床位的农家乐住宿每年收入30多万元;还有培训营地等设施收入,每年收入共50万元左右,瓦房已经换成3层楼房。
尧山镇山地居多,在一片平原的河南,自成气候,独具特色。依托这好山好水,尧山镇已经开辟3条漂流河道,并开发了好运谷、画眉谷、滑雪场等众多旅游场所,年接待游客几十万人次。
因地制宜 造就“金山银山”
“我家的钱在山上,值100多万元。”浙江安吉灵峰街道目莲坞村民谢春富指着远方的青山说,家里种着30多亩白茶、毛竹,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遍及各处的绿水青山,成为造福各地民众的“金山银山”。广西扶绥县夏果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叶发权说,以前这里是农场,种植了2300亩的澳洲坚果、柑橘等经济作物,但管理不善,有的果树都不挂果了。现在公司大部分工序实现机械化,果木经济效益显现。叶发权说:“现在到丰产期后,一亩年收入可达万元。前几年跟着种植的农户,现在不少都换小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