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清代诗人王维珍所作《古塔凌云》形象地描绘了燃灯佛舍利塔对于大运河、对于通州的意义。如今,这张1400多年历史的“运河名片”已修缮完成,预计今年年底开放。运河古塔相依的景致,也给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水脉之滨画上了最美的一笔。
燃灯塔始建于北周,现可考是通州三教庙后庭的古佛塔。通州地区曾有古谣“先有通州塔,后有通州城”,古时大运河上,运粮、运货船舶穿梭,高约45米的燃灯塔是抵达北京的坐标。隔得老远,就可以看到八角十三级密檐上悬挂着的一只只铜铃,随风轻荡,召唤旅人。
时间跨越千年,今天的燃灯塔已历多次大修,此番修缮起始于今年4月,距离上一次大修已隔了30余年。在修复工程最关键的时刻,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的工程队队长杨秀海。老杨先后参与过宋庄、东关城墙、路县故城等多个通州的文保项目,是个通州的“文物通”。他介绍,燃灯塔的上一次大修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此次修整主要是添补残损的塔身构建,如瓦片、砖块等。此外塔周也将提级,如地面整修,解决排水不畅。
杨秀海夸赞道:“虽然历经千年塔身在数据上略有倾斜,但文物专家监测结果显示,整体结构非常结实!这次修复主要是为这位老者‘梳妆打扮’,重新粉饰一番。”
在修复现场,几名工人正通过一上一下两个“天地轮”带动绳索将物料熟练地从地面运往塔身,现场几乎没有任何电力驱动。杨秀海说:“我们都是遵循传统工艺来修复,工程最忙时进驻了50余人,陆续有架子工、木作、瓦作、油漆、彩绘等工种作业。”
重新亮相的燃灯塔,与其东南侧的三座庙宇一起复原了当年通州城著名的“三庙一塔”盛景。通州区也计划拓宽周边道路,以这个通州最大的古建筑群为核心打造大运河核心区文化带,形成连片保护利用格局。
本期策划 张英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王一宁 本版摄影 首席摄影记者 蔡代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