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古城、治理水系、建设运河文化中心……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脉络逐步清晰。信报记者从通州区获悉,通州区正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焦点一:文物保护
全面修缮有价值不可移动文物
通州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文物保护”。信报记者了解到,在经过摸底调查的236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项目中,通州区文物管理部门重点选择了运河文化特征明显的部分项目,优先进行抢险修缮和挖掘整理。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时指出,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7月1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调研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工作,蔡奇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前期工作中,首先梳理文化遗产。”通州区文物管理所书记任德永表示。通州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登记项目236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50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包括大运河与通州近代教育建筑群;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
据介绍,结合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采取“一线四区多点”的文物保护格局,即以保护大运河为主线,重点提升保护管理水平;全面打造通州古城、张家湾古城、漷县古城、路县古城遗址“四大片区”,彰显运河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多点遗存,传承历史文脉的总体布局。
“虽然运河文化在书上有记载,但老百姓感觉不到和生活有直接的关系。”任德永告诉记者,所以,通州区在经过摸底调查的236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项目中,重点选择了运河文化特征明显的部分项目,优先进行抢险修缮和挖掘整理,让居民、游客感受到自己处于运河文化之中。
未来,通州区将继续认真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三方面工作,加强运河沿岸文物修缮保护,逐步恢复原有风貌,建设路县古城遗址公园及配套博物馆、考古站等。结合市文物局三年行动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将通州有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修缮,彻底改善文物生存环境。
焦点二:一带四区
打造“运河游”新品牌项目
既有高楼林立,也有古城通幽,这就是未来的通州。沿京杭大运河通州段,通州古城、路县古城、张湾古城、漷县古城四大古城将被复兴,依托“一带四区”,打造“运河游”新品牌项目。
据介绍,“一带四区”中的“一带”就是指京杭大运河通州段。通过营造滨水景观长廊,串联健康休闲绿道,打造文化经济走廊,描绘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百里运河画卷,展现运河历史文化遗存。四区即通州古城、路县古城、张湾古城和漷县古城。其中,通州古城重点围绕“三庙一塔”,恢复“三庙一塔”运河历史文化景区五进院落的整体风貌;改扩建西海子公园,扩大绿化空间和活动空间;建设瓮城博物馆,增加运河文化展示和体验相关内容,与“三庙一塔”空间连片,整体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文化标识区。
路县古城拟在潞城镇古城村发现的西汉路城遗址上,原址整体保护古城遗址,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同时,恢复古城的护城河等原貌,进行合理的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张湾古城即张家湾古镇,该镇始建于元代,曾是大运河北起点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最大的集散中心。张湾古城着重于打造漕运古镇,展现古漕运文化,与落户张家湾镇的环球主题公园展现的现代休闲文化形成呼应。漷县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县命名的千年古镇,这里将建设延芳淀湿地,打造特色休闲旅游场所。
目前,通州已编制《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提升规划》《城市副中心背景下的通州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通州大运河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合理利用大运河森林公园、运河公园、“三庙一塔”景区、休闲农庄等景区。同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河北省香河县、天津市武清区成立“通武廊旅游合作联盟”,签订三地旅游联盟框架协议,共同推动运河旅游带建设以及北运河全线通航。
设,通过复兴运河沿线四大古城、挖掘保护运河文物、综合治理运河水脉等多种措施,“带活”运河文化,让京杭大运河通州段重新焕发活力。
焦点三:水系治理
53条黑臭水体年底全部消除
近日,在大运河森林公园里,运河水清晰地映衬出两岸树木的倒影,河面上不再漂浮垃圾,更无难闻气味。不少市民一边沿河散步,一边停留拍照。近两年,通州区通过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系统治理了北运河、运潮减河、萧太后河、凉水河、凤港减河等11条河道、163公里,治理入河排污口92个,进一步强化了源头控制,河道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如今,大部分河道治理已初见效果。
今年以来,通州区建设了大批污水处理厂。今年6月,通州区治污和减排重点项目——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正式通水,日处理污水14万吨(能力18万吨)。在乡镇再生水厂运行项目中,马驹桥镇等4座水厂具备通水条件,2座升级改造水厂通水调试,宋庄镇寨辛庄等3座水厂正在建设,全部完成后,乡镇地区可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中16座试点污水站(区级试点13座+市级试点3座)已完工,9座黑臭水体治理污水站1座已开工,8座正在拆迁,38座农村治污污水站正在进行规划选址审批。河东污泥处置厂完工,日处理能力100吨;通过小城镇管网一期工程、张家湾再生水厂配套管网工程和南部城区外环路管线工程,共完成污水管线90公里,再生水管线17公里。
当前通州日污水处理能力为44.7万吨,截至8月底,全区处理污水量约4912万吨,通州建成区初步实现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到年底,全区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5%,53条黑臭水体将全面消除。
按照计划,明年通州区水务局将重点推进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小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建设配套管网二期工程、河东再生水厂二期工程、碧水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工程、碧水地上景观公园等项目在内的一批新建工程早日开工。
焦点四:运河文化
运河雕塑文化公园启动建设
11月15日,运河雕塑文化公园正式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国际人才港内,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的艺术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以雕塑、中国工艺等艺术形式,建设具有北京风格、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运河文化中心。
首都国际人才港坐落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运河边上。为使首都国际人才港具有北京风格、中国特色、世界影响,港内将布局中国文化雕塑馆,筹建运河雕塑文化公园,以雕塑、中国工艺等艺术形态打造文化中国的窗口、国际交往的桥梁,形成中国运河国际文化中心,建成中国文化艺术旅游产业示范区。
据介绍,国际人才港第一期——运河文化中心占地248亩,由北京造纸七厂老厂区改造而成,已完成近10万平米的建筑装修,近5万平米近期将投入使用。主要布局的文化设施项目包括: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运河文化科学馆、运河文创中心等。主要发起的文化活动包括:运河论坛、运河文化艺术博览会、运河文化科技节。主要筹备的文化发展平台包括:运河文化基金、运河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运河国际人才开发中心。国际人才港发展文化总监田军表示,预计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运河文化中心的启动、发展和快速成长,以达成辐射、带动、经济生态、试点示范四大效应。
此外,在传承好运河文化方面,通州将进一步丰富运河沿岸历史文化景观和历史文化故事。逐步恢复通州运河文化景观,如“通州八景”“文昌阁十二景”“漷县八景”。结合康熙皇帝治理北运河事件,讲述勤政爱民的故事等。同时,弘扬通州名人文化。如对通惠河开凿有着巨大功勋的元代郭守敬等人。深入挖掘对通州有重要影响的古今名人,如:明代哲学家李卓吾,清代曹雪芹、大小于成龙等。信报记者 魏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