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京西有一座古村落正在转型旅游民俗村,你来过吗?(上)
2020-05-25 网友投稿

杨家峪村

基本情况

村 名 杨家峪 所属乡镇 斋堂镇

所在方位 镇政府东南三十里大寒岭西北麓

地域面积 7.06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 565 村占地 1.2万平米 实耕种 300亩

主要产业 正在向旅游事业转型

主要物产 核桃、红杏、山杏(海棠、香椿、花椒产量不多)

主要特产 大红杏

水源状况 井两眼、一条时令小溪(桃树涧)

古民居 二十余座院落

杨家峪的民居分几种建筑规格:

一是村子中间大户杨万生家族一脉的元代民宅建筑特色的是一、二、三号院。特点是古砖矮门,北房为正,多无南房,西侧为高

一号院,院门朝北,有一条甬道南通,勾穿各个小院。右行有一小门,进院北、西、东均有古房,西侧一高门楼,从其砖瓦及式样分析要早于清代。进门楼南方三间,似是后代增建,东房两间,西方两间,规范典雅,似仍有这户人家当年的一派华贵富庶景象。

院墙约高六尺,墙之上方有两尺许由瓦片拼成四辨花纹装饰,似铜钱状的花格,外圆内方,一则体现了主人外圆内方的性格情操,又反映了其对金钱的崇拜以及对美的追求。墙的下边为砖条围边的白壁,或许当年曾绘以花鸟,现已难辨了。

门楼通高九尺,宽四尺五,门扇、门楼木料均上乘,涂以红色,由于雨雪风霜的洗礼现已变成粉红色了,可算是当年的朱门大户了吧!门口一影壁,上以条砖布砌十字格,砖包石块建筑。

门楼顶、脊、及脊头均以瓦装饰,瓦垄阴七阳八,并配以散水瓦,花纹精美是座考究的门楼。据考证,这座小院是大户杨的至尊长者所居,他的子孙们有的到了双塘涧、大三里、洪水口、塔河、涞水等地。留在村中居住的已不足十户了。据说这种迁徙是军事行为。

第二种建筑风格是明清时的建筑最典型的是四号院杨兴州的故居,五号院杨海春(号文波)的故居,六号院、七号院杨海广的旧宅,八号院杨景州的旧宅,九号院杨宏聚(号子芳)的故居,十号院杨景州的高垒式民房等。

以上民居的特点以北房为正,有东西厢房,南房为倒坐房,大门楼与南房分开,而单独建筑,大门多为如意门,门之左侧均设有神龛,大门都有门心帘,门簪为两枚,门墩多采用内木外石,大门口内设有靠山影壁的居多,只有大门所对院落是自家建筑的不设靠山影壁,如杨海春(号子芳)的故居。这些四合院的 居民多为村中大户人家。

第三种风格是中等四合院民居,就是十一号院杨海山的旧宅,其建筑式样于一至十号院相似,只是屋顶以石板覆盖,瓦垄压扣固定,朴素典雅,更具有山区就地取材的建筑风格,是京西山区民居的代表作。

第四种风格是官宦家族的豪华住宅就是杨茂发的故居即第十二号院,朱门大户,门簪四枚,北房为正,房屋布局均为五间,四方房屋以抄收回廊连接,院中铺以青方砖,中有园亭,四方有甬道相通,大门外有遮挡影壁、拴马桩、上马石,大门内有八字影壁,院落东侧为书房即办公院,有月亮门与正院相通,大门内东侧有东房三间,为仆役房和厨房,南山墙有井一眼,是典型的官宦住宅。

其家族有杨茂发、杨文玉、杨朝震、杨成宽等等曾为官。

第五种风格是散落在村之各个角落的普通民居一一就势而建,成不规则形建筑,但在整个村子的建设布局上又是受到统一规划的建筑,使村子的形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黾字。

第六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民居建筑,有的吸收了苏联和古寺庙的发券式的弧形门窗口,多无边柁,属硬靠山式,有灰板瓦,红板瓦为顶,没有了大脊,是当时经济贫乏的反映。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