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老槐树、古民居、石碾子 这些文物遗址你都能在杨家村里找到!
2020-05-25 网友投稿

杨家村文物及遗址,庙宇村中有两座庙,一个是叫朝阳庙,住过几名尼姑,里边供奉菩萨,墙上有壁画,解放后当学校使用,80年代改成办公室,据说庙门正对大寒岭关城,现存庙址。

另一个在庙北边有一个五道庙,中间是五道爷,西边是山神、土地、判官、小鬼,现在已被全部拆除。

老槐树

杨家村,村中有一条贯穿东西的主大街,大街西头傲然屹立着一棵数丈高,树干两人合抱不过来的国家一级老槐树。 老槐树与村同建,至今约有五百年,虽历经风霜雨雪,饱含人间沧桑,今天却依旧巍峨壮观。

老槐树根部百孔千疮,斧凿刀痕;树干东边的表皮已被人们从上到下剥得所剩不多了。原来旧时村俗,每逢男女婴儿出生三天就用槐树皮或枝叶给婴儿洗浴,名曰:“洗三”,可以去胎毒,护皮肤。

老槐树底下原有两盘碾子,夏天有老槐树遮荫,冬天有老槐树挡风。伏天的中午,村里的老大爷、老大娘、年轻的媳妇儿带着孩子,脚前脚后地来到老槐树底下乘荫纳凉。吃过晚饭,人们又来到老槐树底下,休闲、纳凉坐、说故事,议论当天新闻轶事。深夜俊男倩女又在树下窃窃私语,谈情说爱。

在我心中它不是树,而像一个福寿老人给村民们带来吉祥、带来幸福、带来安康,它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如今,每当我再仰起头看老槐树时不由得心里产生了崇高的敬仰之情。我爱老槐树,我爱我的家乡。

古民居

现存四合院,复德堂上下院,王兴花,杨自更,索登花,杨连秀,杨尚智,杨占山共计八处。

石碾子

村庙前2盘已拆,西头街一盘现存水井,石槽

两岔口的“走之”联

杨家村两岔口旧时有个“永和”店,店里有一副对联:“迎送远近通达道,进退迟速遊逍遥”。此联之妙有五点:一是字字“走之”旁,巧联成对、构思奇异,妙趣无穷;二是暗含旅店,含义之深,妙在其中;三是立意高远、表达了顾客至上,和气生财的宗旨,使士农商贾,宾至如归,保您满意;四是如果客人想转一转煤窝的山水,看一看杨家村的戏,瞧一瞧亲朋好友,品尝一下煤窝的“山药”,店里可以派人导游,满足所需。奇哉!妙哉!

两岔口属杨家村地界,靠近西山大路,距大寒岭七里之遥,往来客旅甚多,又是二水交汇之处,泉水清澈甘甜、河水长流;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选择客店和骡马店最佳店址。

两岔口原有“和顺”“四顺”两座行人骡马店,俗称“下店”。在东河沟西河沟之间的台地上还有 “永和店”,俗称“上店”。“永和店”的里院房子盖得很讲究,条石地基之上是青砖到顶,掌柜的叫杨启元,是清朝末期人,到他这一代,此店就开好几代了。

明修庙宇清修道,在清道光四年间曾有规模地修筑西山大路。当时斋堂川的核桃、杏儿、红棍儿、镐把儿、香、薪炭都要源源不断地用骡马驮,人背运到门头沟、进京城;回来时再把城里的油盐酱醋布匹洋货运回家乡,所以西山大路商贸客旅繁荣昌盛,士农商贾来往盈门,客店门口车水马龙,好一派兴旺景象。也就是在这个繁荣时期,“永和”店掌柜的诚请本村的老先生撰写了这幅“走之”联,而这副联正好赞颂了“永和”店的繁华兴旺景象,同时也表现了“永和”精神——和为贵、和气、和悦、和谐。

煤窝的山药

斋堂川流传着一首歌谣:“灵水的嘴儿,清水的腿儿,东西斋堂大烟鬼儿,东西胡林常流水儿,军响水碾出金子儿,桑峪蚕丝成大捆儿,还有煤窝的山药子儿”。京西称块根“土豆”为“山药”。

煤窝的西岭山海拔高一千多米,日照时间长,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尤其不怕旱,因此西岭山很适宜种山药、谷子、油荞麦短期农作物。山药的特点是:个大面和,香甜味美

山药是高产农作物,春种一百斤到秋天就可收一千斤至两千斤,一到秋天杨家村刨山药万斤以上的就有二十多户,少的农户也刨七八千斤,山药丰收了,多一半背下山来,少一半存入山上的山药窖里,山药成了家家户户的主食。

杨家村父老乡亲祖祖辈辈靠山、种山、吃山、住山。由于先祖们历代种山,在山上都有简易的草铺,所以在抗日战争期间,有的父老乡亲就不下山了,靠种西岭山维持生存,主食山药,兼杂粮、豆角南瓜等,在这几年里杨家村没有饿死一个人,也没有出去讨饭的。所以杨家村的父老乡亲都把山药当作“救命粮”对山药情有独钟。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