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卧虎山下话“河西”
2020-05-31 网友投稿

在密云一提到河西村,大家都知道是哪儿?但是如果说到“柳林营”,可能很多人就知之甚少了,其实,“柳林营”是河西村的旧称,那么,河西村为什么叫“柳林营”?这里有一种独特的方言——“露八分”,还有这里又被称作“百家姓”村,这些都与“柳林营”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笔者就跟小伙伴们儿讲讲这“柳林营”的故事……

在史册上“消失”的行宫

河西村这名字是源于村子的地理位置在密云区古北口镇潮河以西,故名。它的北侧就是卧虎山,山上建有明长城。整个村子像一只船,与河东村(现古北口村)隔河相对。

不过,历史上河西村可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柳林营。据村里的老人讲,以前村子外的潮河岸边长满了柳树,将“柳林营”掩映在绿树之间,因此才叫了这个村名。当时,说是村子,其实是一座兵营,建立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村东、西各有一个城门,西门俗称西栅子,上建有四坡顶楼一座,门上嵌有“柳林营”石匾一方,史书上称为“西阁”,东门俗称东栅子,上建有三开间四阿顶阁楼,史书上称为“东阁”,东栅子外就是万寿山。沿着东栅子往村里走的路的右边上,就是曾经的“万寿行宫”旧址。

仿建的万寿行宫

说到这个“万寿行宫”,在当地非常有名气,因为正是有了这个行宫,才有了历史上“河西村”的繁荣。据村里的张玉山老人讲,古北口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左有卧虎山,右有蟠龙山,地势非常险要。清朝进关以后,就在此设有驻军,到康熙年间则正式建立了“柳林营”,置总兵,后又升为提督,到雍正时建了提督署。为什么要在此设提督呢?除了防御以外,更主要的是这里成了皇帝从北京去承德的御道,而且是必经之地。因此上,这里有了提督府,还有了“万寿行宫”。

不过,令人蹊跷的是,这座“万寿行宫”竟然不见于史书,笔者查阅了《密云县志》《密云地名志》《北京百科全书密云卷》等资料,在有关记述密云行宫的内容里只提到了密云历史上的四座行宫,没有“万寿行宫”,在“密云史志网”刊载的《密云县行宫旧影》一文中提到了八座行宫,亦没有“万寿行宫”,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张玉山讲,万寿行宫大概建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历时两年建成,占地20亩。万寿行宫有正殿后殿两座大殿,分别为大式歇山黄色琉璃瓦五楹殿堂,前廊后厦,四周有汉白玉护栏围绕。前后殿东西各有偏殿两间,东西厢房12间。后殿另有东西跨院等。行宫前殿正面供奉康熙皇帝及其祖先的牌位,逢年过节及大小忌日,当地的官员便于此祭祀朝拜。为什么要在此建行宫呢?一是因为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很美,二是因为皇帝从此处过潮河,而且,按照当时的御道路线过了南天门进杨庄子到河西村,要经过潮河两个拐弯儿的地方,也就是要过三次潮河,所以皇帝的大队人马无论是坐渡船还是搭浮桥都耗时耗力,到了河西村都要休息,这才有了“万寿行宫”。皇帝住在河西村,需要官军护卫,自然就建了“柳林营”,大队人马需要吃穿用度,河西村逐渐商贾云集,繁华了起来。

不过,“万寿行宫”并没有用多长时间,因为那时潮河总是发大水,皇帝有时就被大水阻在南天门,只好就近住在附近的村里,南天门附近有个村子名叫倒皇店(现名下甸子村)就是这么来的,为此,后来御道就从这改道,从杨庄子走娘娘庙到南关,只过一次潮河就行了。也因为御道改道,又兴建了南天门行宫,这座行宫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由此推算,“万寿行宫”只用了22年,应该是密云历史上寿命最短的行宫了。这或许也是其不见于史册的一个原因吧!

古北口镇中心小学即原来的提督府旧址

至于说到提督府,共存在了210年,当时来的兵将多为外调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是从甘肃调来的马进良,他的部属多为回民,为此,他还在河西村修复了一座明代建的清真寺。随着清王朝的衰落,“柳林营”的兵营在1890年以后就裁撤了,到了1923

年,河西村人、时任察哈尔都统的张锡元捐款两万银元在原来的提督衙门创办了古北口高等小学堂,即现在的古北口小学。

不过,也正是因为以上这段发展历史,为河西村带来了独具区域特色的地方文化,这就是当地独有的方言——露八分,和闻名京畿的“百家姓”村。

怪话“露八分”和百家姓村

在河西村流传着一种“怪话”叫“露八分”,那啥叫“露八分”呢?

这“怪话”听起来复杂,说起来简单。

张玉山在用露八分介绍自己的名字时说,“我叫慌里慌,抛砖引,开门见!”也就是说话时,将一个成语只说三个字,把最后一个字藏起来,露出八分,留下两分,最后一字可音同字不同。

露八分作为一种独特的方言,不仅用于介绍自己的名字,还可以作为日常用语,比如问“‘高高在’,一大早您这是干啥去呀?”回答说“去医院看看‘锯齿獠’!”意思就是问姓尚的村民去干啥?对方回答是去看牙。

如今,在当地仍在使用或是会使用这种方言的人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张玉山说,他家祖上是在河西村做小买卖的,小时候就常听父辈们说露八分,而且,这种露八分只在买卖人中流行。所以,据他推测,这种方言是商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暗语,外人却不知所云。他还讲了一个小故事。

抗战的时候,伪警察经常在古北口的山路上设卡盘查过往的客商,勒索钱财,如果有走在前面的商人看到了伪警察,就高喊:“有游山逛!”伪警察不知道是啥意思,但后面的商人都明白了:游山逛景——有警察呀,于是大家就都改道走了。

村民家门口的姓氏宣传牌

露八分这种方言能够衍生和流传下来,和河西村历史上商业发达、文化繁荣有关,张玉山说,露八分一般都是采用四字成语,没文化不识字的人是说不了露八分的。后来,随着村子的发展,人口的不断聚集,露八分也由商业暗语逐渐演变为人们闲时聊天常用的一种乡间俚语。不过,也因为人口不断聚集,使这里形成了北京地区独一无二的“百家姓村”。

笔者在网上查了一下,像报道过的浙江温州市龙湾区宁村有87个姓氏,天津的东升村也不过116个姓氏,而河西村却拥有135个姓氏,确属全国罕见。我国著名的姓氏学研究专家王大良教授,曾对我国的百家姓村专门进行研究,并曾经亲自到河西村进行了考察,他说大多数的百家姓村形成比较晚,基本上是这五六十年才行成的,而河西村却非常特殊。

据史料记载,河西村始建于西汉,是汉与凶奴交界地区,当时河西村的原住民多为当时的驻军;金代时女真贵族迁移孟安谋克军户于此;明代时明军在此驻扎修建长城,到了清代在此设置提督府建“柳林营”,从其他省份调兵驻防,因此,河西村的姓氏形成历经2100余年,多来源于历代戍边将士的后代,如关姓(满族瓜尔加氏)、那姓(满族叶赫那拉氏)等。

河西村另一个姓氏来源就是商贾,河西村历史上商贾云集,很多商人从山东、山西等地来此做买卖,就定居了下来,如村民金玉民祖上就是在乾隆年间来此经商的;除此之外,河西村姓氏的另两个来源是战乱和婚嫁,像朝鲜族的桐姓就是9·18

之后从东北而来,而苗族的王姓,以及敖姓等,都是外嫁到村里来的。

河西村百家姓宣传牌

张玉山说,有报纸报道说河西村是全国唯一“百家姓”村,这不好说,但是全国罕见倒是真的。村里还用露八分编写了全村的的百家姓,每个姓氏都被组成四字成语或者短语:字正腔

(袁)、子孙万(代)、无坚不(崔)、吉星高(赵)、百万雄(师)、一撇一(那)……如今,“百家姓”村已经成为河西村发展民俗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另外,在河西村最神奇的风景莫过于村北的卧虎山了,山上不仅有保持着原始风貌的明长城,山头上更有两只天然形成的石“老虎”,一俯一仰,惟妙惟肖。此山与河东的古北口蟠龙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也因此古北口被称为“京师锁钥”。卧虎山下还有一座传说中的“七郎坟”,碑亭犹在;还有万寿山、吕祖庙以及村里保存完整的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的清真寺……可以说,河西村虽然不大,却承载了一段段厚重的历史与传奇。恰如当年康熙皇帝诗中所云:地扼襟喉趋朔漠,天留锁钥枕雄关。时平不用夸形胜,云物秋澄斥堠闲。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