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京西唯一一个对整条街进行改造的地区,模式口文保区的修缮改造计划从2016年正式启动。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修缮改造保留了模式口区域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用地性质,迁出与文保区文化定位不相符的功能,疏解低端业态。同时对已经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居院落进行修缮,并逐步植入文化功能,力求通过改造再现京西驼铃古道特色意境,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街区。
模式口地处石景山区西部,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该地区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严重倒挂,低端业态密集,私搭乱建严重,交通拥堵,加之基础设施薄弱,整个区域原有面貌受到很大破坏,历史风格渐失,京西古道风貌不复存在。从2014年起,石景山就针对模式口地区陆续开展疏解整治工作。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整治中,关停了模式口大街上两个小商品市场,疏解低端业态,并将模式口大街中段、南小街和法海寺路沿街120余间商铺进行趸租。同时,对周边的市容违建和交通环境进行治理,对模式口小学的非法建筑进行拆除,对车辆乱停乱放进行管理。
在疏解整治的同时,石景山区政府先后实施了22项便民工程,修建排水设施、法海寺广场;投入近百万元用于垃圾清除,在汛期还专门组织排查抢险,清理防洪沟渠,着力改善模式口地区居民生活环境。杂乱的市场不见了,道路通畅了,街道整洁了,模式口地区整治初见成效。
在模式口文保区修缮改造的同时,石景山也在逐步完善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模式口大街改造将在主街及扩展后的支线胡同内建设管廊、管沟,实现水、燃气、电力、电信等管线入地工作, 从根本上解决居民关心关注的消防、医疗急救、防洪等安全隐患。
石景山区还以山水背景为资源,构建“三条景观带、四条通廊、两个片区、四个绿心、四个节点”的景观体系。“三条景观带”即模式口人文景观带,法海寺生态、佛教文化景观带,永定河引水渠景观带;“四条廊道”即依托排水沟形成四条景观廊道,沟通模式口大街与北部山体景观联系;“两个片区”即以双袖格局为景观界限,展示模式口东西两个片区传统山地村落景观;“四个绿心”分别是法海寺寺庙群、模式口公园、承恩寺、田义墓。
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软件上也将赋予模式口地区文化内涵和价值。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模式口作为分会场之一,以“设计+”为主题,围绕推动文化创新、提升城市服务、促进国际交流的三大目标开展了系列活动。今年十一期间,驼队走街、小车会表演、太平鼓展示、老北京吆喝等民俗文化活动在模式口轮番上阵,重现驼铃古道的风采。
石景山区相关负责人向北青报记者介绍,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进行模式口大街的改造修缮工程,大街西段预计为传统四合院景观聚集区,东段为城市环境过渡段,远山门段则为京西传统文化商业段。
样本
南小街恢复古商业街文化
一条弯弯曲曲铺着青石板的小街,两旁青砖灰瓦的仿明清建筑古朴优雅,新漆的绿窗红门凸显着老北京四合院的气质,向街道尽头望去,优美的翠微山沐浴在秋日的阳光下——这条古色古香的街道就是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南小街段,作为模式口文保区修缮改造工程的首个试点,今年8月,南小街段正式完成改造,改造后的街道古商业街业态初现。
今年4月,南小街改造正式开始,整条街道实现了电力、电信等架空线入地,上下水改造升级,增加了燃气管线。道路通行能力大大提高,方便了模式口大街居民出行。
对于南小街街道两侧居民房屋,则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对房屋立面外观进行整饰,主要针对墙面、门窗、檐口、屋面、台基、台阶、电表箱改移及线路美化、绿色景观环境等进行重点整治,通过勾缝、描金、彩绘等方式进行复古美化,恢复街区古风貌。
作者:王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