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郭沫若七言诗入藏抗战馆
2020-06-03 网友投稿

本报讯(记者 刘冕) 1939年,郭沫若在重庆写下的一首反映当时抗战形势的七言诗。记者昨天了解到,这幅已经发黄的诗稿如今已经入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这首七言诗是1939年12月31日,郭沫若在与曾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留学的同窗在重庆举行团年会时写下的。事后,郭沫若书写下来赠与闵刚侯。抗日战争时期,闵刚侯在重庆负责救国会等工作。

诗的全文为:

九大今中小野寺,诱和惯写怪文字。

我辈恨之彻骨深,学部虽殊心不异。

同窗健者来巴岷,聚谈同乐气訚訚。

可怜孺子号龙象,俯首附敌如犬驯。

流芳遗臭各千载,薰莸一器难同在。

今晨闻刺丁默邨,明朝定死周佛海。

侈谈南阙贵公卿,闻警何人最心惊。

防毒外衣兼面具,此公不便书其名。

第一句中,“九大”是指位于福冈的九州帝国大学(后更名为九州大学)。“今中”和“小野寺”均是该校教师。这两人坚持军国主义立场,经常发出侵华谬论,令爱国留学生对他们达到“恨之彻骨深”的地步。第四句中,“学部虽殊心不异”,是指参加聚会的九大学友虽然所学专业不同,但彼时爱国之心是相同的。在诗中,郭沫若还以香草与臭草不同器为比喻,明确表达了抗日战士与投敌汉奸之间誓不两立的立场。

专家解读,这首七言诗反映了当时抗战形势以及新出现的复杂局面,展现了在重庆聚集的一批抗日文化人的民族气节,表达了他们抗战到底的决心,同时对卖国求荣的汉奸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而且诗中接连点名了五个反面人物,这在郭沫若的诗中并不多见。

如今,这幅宽31厘米、高135厘米的诗稿的纸页已微微泛黄,但字迹清晰,保存完好。闵刚侯的子女专程将其捐赠给抗战馆。他们表示,希望这件诗稿可以对公众展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铭记那段历史,珍爱和平。

值得一提的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方面在编辑出版20卷本的《郭沫若全集文学编》时,这篇诗文未能收入其中。目前,《郭沫若全集 补编》正在编订,包括这首在内的一批精彩诗作将收录其中。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