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一直都是北京热点旅游区。但是,大多数人经常去的却只是颐和园和圆明园。远在香山的静宜园,虽然名气没有前两个大,却处处是美景。
静宜园的历史
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建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佛寺建成,但仍以香山寺最为宏丽,香山因此而成为北京西北郊的一处风景名胜区。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宫”。乾隆十年(1745)加以扩建,翌成竣工,改名“静宜园”。
静宜园的看点
这座以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山林野趣的大型园林包括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占地约153公顷。园内的大小建筑群共50余处,经乾隆皇帝命名题署的有“二十八景”——(1)勤政殿(2)丽瞩楼(3)绿云舫(4)虚朗斋(5)璎珞岩(6)翠微亭(7)青未了(8)驯鹿坡(9)蟾蜍峰(10)栖云楼(11)知乐濠(12)香山寺(13)听法松(14)来青轩(15)唳霜皋(16)香嵓室(17)霞标蹬(18)玉乳泉(19)绚秋林(20)雨香馆(21)胎阳阿(22)芙蓉坪(23)香雾窟(24)栖月崖(25)重翠庵(26)玉华蚰(27)森玉笏(28)隔云钟
首景勤政殿
勤政殿位于公园东门内,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勤政殿是清代皇帝在香山静宜园驻跸期间,处理朝政和接见王宫大臣的场所,是静宜园二十八景的首景。勤政殿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殿基。公园于2002年在原址上进行复建,2003年7月竣工。勤政殿是香山公园最具皇家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殿外牌匾为乾隆皇帝御笔题写。
燕京八景之一
西山晴雪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当时被称为西山积雪,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为“西山晴雪”,并立碑于园内,碑文为乾隆皇帝亲笔所书。
乾隆赋诗的亭子
翠微亭,原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因此地处于古树,绿荫,沟壑,山岩之间,故有"翠微"之称,此处可览四时之胜,特别以入夏为最妙。1991年复建,又移杏树,再现明代春现杏花之景。乾隆皇帝曾在此亲笔御题“翠微亭”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