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这些“名人故居”必打卡
2020-06-09 网友投稿

到北京,除了去长城、去故宫,小伙伴们还最想去哪些地方?很多网友告诉小编,他们想去这些名人的故居看看,想去找寻这些名人留下来的文化气息。

老舍故居

现纪念馆所在的“老舍故居”是北京市人民政府1984年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也就是老舍先生1950年由美国归国后,自己花钱购买的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廼兹府丰盛胡同10号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 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就在这间小屋子里,老舍写了著名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及《全家福》等,还有为纪念其父而作的《神拳》等 20余部剧作。此外还有大量的曲艺、散文、诗歌、论文、杂文以及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1953年春天,老舍先生在小院中亲自栽下了两棵柿树。每逢深秋时节,柿树缀满红柿,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为此胡絜青美其名为:“丹柿小院”。

宋庆龄故居

位于后海北沿46号的宋庆龄寓所,原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它与东侧的建筑群同为醇亲王府,后称摄政王府。早在康熙年间,初建明珠府第,乾隆年间易为和珅别院,嘉庆年间改为成王府,光绪十四年改为醇亲王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即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修建寓所,但她以国事为重,一再逊谢。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筹划,决定藉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新建一座仿古式两层主楼。园内碧水回环,山石嶙峋,花木荟萃,芳草萋萋,楼堂亭榭,错落其间,浑为一体,是一处娴静典雅的庭园。宋庆龄自1963年4月乔迁于此,一直工作、学习和生活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同年10月,由国家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 翌年5月29日起对外开放。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纪念馆位于什刹海旁边的前海西街18号,是一个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庭院式两进四合院。原为中医世家乐达仁堂私宅的一部分,始建于民国初年。1963年11月郭沫若由北京西四大院5号迁入,至1978年病故,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晚年。1982年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沫若纪念馆院内绿树参天,满目葱茏,鸟语花香,空气宜人。如今园中郭沫若生前种植的花木茂密葱茏。垂花门内郭沫若的办公室、卧室、客厅和夫人于立群的写字间依然如故,保持着主人在世的景象。

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院居住将近四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1979年8月21日,李大钊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许多青年都曾在李大钊家借住,感受过李大钊师长般的关爱和教诲。中共北方党组织的一些重要会议曾在李大钊的书房内召开。党史专家一致认为,北京李大钊故居是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

鲁迅故居

宫门口三条二十一号鲁迅故居,是鲁迅先生在京的最后一处寓所,也是鲁迅在京四处故居中唯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处遗址。在西三条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鲁迅主编和指导青年人编辑了《语丝》周刊、《莽原》周刊、《莽原》半月刊、《国民新报副刊》等刊物。指导成立了“未名社”、“莽原社”等青年文学团体。编辑《未名丛刊》、《乌合丛书》,还为不少青年作者编选辑、写序言、校改文稿和译稿。完成了《嵇康集》的校勘;翻译了《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写下了散文集《野草》,小说集《彷徨》中的大部分作品,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集》以及《坟》、《朝花夕拾》中的大部分作品200多篇。1947年6月,鲁迅旧居的最后一位主人朱安女士病故。北京的鲁迅旧居已无亲人照管,而当时的北平正处于白色恐怖笼罩之中,故居随时都有可能遭到破坏。在这情况下,王冶秋与徐盈、刘清扬、吴昱恒等地下党的同志,巧妙地利用旧法院的关系,“查封”了鲁迅故居,使鲁迅旧居和大批的鲁迅遗物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

每个故居,都是一个城市一段时间的印记。这些故居的留存,一方面是让我们感受历史遗迹散发的文人气息,更重要的是要追寻他们的精神世界。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