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海燕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西北角,一座湮没于地下的汉代古城在2016年的考古中被发现。这也是城市副中心范围内年代最久远的城池遗址——路县故城。
路县故城的文物保护工作已被纳入城市副中心建设整体规划,在这座汉代古城的遗址上将建起一座公园和博物馆,生动展示路县故城的考古发现、前世今生。目前,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已启动国际方案征集,预计2022年博物馆等建筑主体完工。
考古唤醒沉睡的古城
路县故城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它的发现源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
2016年,配合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考古工作启动。考古人员查阅文献得知,通州自西汉伊始就设置有县城——路县县城,清乾隆年间,地面还有城墙遗址。但时过境迁,地表上的城墙早就不见踪影。为最大程度保护文物,考古人员进行了“地毯式”勘探,终于在现在的古城村周边发现了深埋于地下的汉代城墙夯土。
考古发现,这座建设年代不晚于西汉中期的古城,由城墙、城壕、城内遗址区、城外居住区、手工业区和墓葬区组成,构成了完整的城市体系。伴随考古发掘,还出土了大量遗迹和文物。这些遗迹和文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汉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折射出了汉代人的精神世界,反映了汉代闳放质朴的社会风尚。
2017年,路县故城遗址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而就在2017年年初,北京市委市政府就将路县故城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城市副中心建设整体规划,与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统筹考虑。未来,这里将是城市副中心亮眼的文化名片。
遗址公园先行启动区今年开建
路县故城遗址是北京系统开展考古的最大规模遗址,目前考古工作还没有结束。
与考古同时推进,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已经启动国际方案征集,市文物部门正在办理项目建设的前期手续。该工程是2020年城市副中心重点推进的197项重大工程之一。工程初步确定建筑规模约1.9万平方米,将通过遗址保护、文化体验、景观美化等方面的综合统筹,充分展示路县故城遗址的全貌与文化价值,用文化织补城市功能,打造运河文化带上的新地标和文化名片。
据了解,城市建设中,完整地保护一座新发现汉代县城遗址并建设遗址公园,在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路县故城的全面保护,留下了北京的‘根’与‘魂’,不仅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也对大遗址保护、文化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都有着示范、深远、积极的影响。”参与路县考古的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由室内和室外两部分组成。室内是博物馆的展陈,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汉代五铢钱、汉代陶纺轮等文物,以及古城的历史沿革,将在展馆中生动展示。博物馆预计在2022年建成。
在室外的遗址公园中,除了曲径通幽、绿树成荫的园林景观,还会有考古现场的模拟展示。市民可以在游览中近距离观看汉代城址的地下遗存,并对考古进行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目前遗址公园正处于概念设计阶段。今年将启动遗址公园先行启动区一期建设。
“双城”勾勒北京城市发展脉络
2016年的路县故城遗址考古,仅仅揭开了这座古城的一个小小角落。今后几年,遗址考古将会每年以一定的速度推进。这座汉代县城,还会有更多的惊喜等待着世人。
而对于正在建设的城市副中心来说,地面上的新城建设和地下的古城发掘,相得益彰,齐头并进,在一定程度上立体展现了通州这块土地乃至北京市的城市发展脉络。随着更多古城的秘密被揭开,副中心的历史文化底蕴将愈加深厚。
路县故城遗址未来不仅仅发挥旅游功能。市文物研究所所长白岩介绍,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繁荣且国祚久长的王朝,其政治制度传承甚广。路县故城是通州行政建置之始,该遗址是重要的历史见证物,其所拥有的遗产价值可发挥文物见证历史、弘扬文明的独特功能,可成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能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具有广泛的社会教育意义。
路县故城遗址还将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旅游、生态、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契机,进而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地方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