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颖)“那时候我们这儿地里水多到什么程度?耕地的牛,能陷在地里,得招呼劳动力去抬牛来!”3月9日,看着眼前忙碌的春耕场景,71岁的丰台区王佐镇佃起村的老生产队长王起感慨万千,时隔40多年村里又重新种起了水稻。
远处天空中低低飞过一群喜鹊,开阔的田野上,挖掘机、旋耕机、播种机马达轰鸣,村民们正忙着施肥、耙地、播种。在佃起村农业园,300多亩的地块被分为4个区域,分别是水稻种植区域、油菜花种植区域、一分地区域和温室大棚区域。
水稻区域已经整出了田垄,有60多亩,围着稻田四周是深深的边沟,农民们正在往地里撒农肥,是烘干鸡粪。“得先把鸡粪撒进去,然后混合,晾段时间,5月初打浆,就是把地面注水搅拌成浆状,起到一定的防渗作用,10号左右就是插秧了。”佃起村党总支书记刘星告诉记者,整理稻田的时候,他们还在地角儿佃起河河畔那块儿挖出了一片芦苇根,那是40多年前的老根儿了,他们特意保留了老根儿,等5月份田里重新注水,芦苇会再次生长,随风摇曳。
距离天安门只有20公里的佃起村,是由佃起、南岗洼和水牛坊三个自然村组成,“要说佃起村种植水稻的历史,那是可以追溯到清代晚期的,稻种是涿州贡米,村里的水系来自京西山泉,特别甜,种出来的水稻也好吃,也是贡品呢。”说起村里水稻的种植,87岁的佟姓村民话匣子就关不住了。“大约40多年前村里就不再种植稻子,但因为地势低洼,再加上这两年地下水位上升,村里的土地又开始润了。”
“农业观光园地块是高标准基本农田,我们测算过,年耗水大约需要6万平方米,正好可以利用积蓄的雨水。集雨经过人工过滤系统灌溉稻田,稻田里养蟹和鱼,从稻田流出的水经过过滤再回到农业园,既能更好地利用水资源,也能重现农耕生活,一举两得。”刘星说,“到四五月份,春暖花开疫情消散,城里人来看看我们的油菜花,感受一下播种水稻的乡愁,好好放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