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北京室内冰场“解冻”:暂时将以散滑、一对一私教为主
2020-06-14 网友投稿

随着京城各公园景区相继恢复营业,承载着不少市民周末休闲娱乐职能的北京室内滑冰场,也在5月7日迎来了“解冻之期”。

北京商报记者实地走访时了解到,本市有一批室内滑冰场选择在5月7日重新恢复营业,还有一些冰场也于同日重新开放了学员培训业务报名。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解冻”首日,场内消费者数量虽较疫情前仍有差距,但部分冰场门口及服务台已经聚集了不少前来咨询业务的家长。多家冰场均表示,重新开放后场内暂时将以散滑、一对一私教为主,团体培训课程还尚未开放。业内人士透露,冰场停业数月的时间内,收入基本归零,同时还需承担高额固定开支。重启之后,如何拓展客户来源、寻找新的收入增量,都是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冰场进入重启窗口期

“冰场终于开业了,孩子学习相关课程已经中断了3个多月,在收到今天开业的消息后,我们就赶紧约了教练,带她来复习一下。”带女儿来LECOOL国贸溜冰场(以下简称“国贸溜冰场”)上课的王女士(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5月7日,伴随着多家冰场恢复开放或重新上线培训业务,京城室内滑冰行业也正式“解冻”。“可以说,对于北京的室内滑冰场来说,5月7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北京市滑冰协会秘书长侯明晖直言。

在走访中,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尽管是工作日,但北京多家室内冰场中消费者的“上冰”热情却丝毫未减。近一周内,北京商报记者曾多次拨打本市数个热门冰场的咨询电话,但始终处于占线状态。对此,国贸溜冰场工作人员也表示,由于5月7日为复开首日,因此,近期拨打电话咨询、预定课程的家长及顾客非常多。而在位于蓝色港湾的全明星滑冰俱乐部入口处,消费者更是将工作人员团团围住,仅20分钟内就有近10位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冰场滑冰。

据悉,在恢复开放初期,北京各冰场营业时长、经营模式各有不同,比如国贸溜冰场每天营业时间长达12小时;而朝阳区的陈露国际冰上中心工作人员却表示,现阶段冰场营业时间为12:30-21:00,其中,12:30-14:00为散滑时间,14:00后为冰场私教课时间。同时,全明星滑冰俱乐部也自5月7日起将营业时间调整为13:00-20:00。此外,位于朝阳大悦城的冠军冰场目前虽未确定开业时间,但内部已有工作人员在进行清理冰面等相关准备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这一特殊时期,恢复开业的室内滑冰场还是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举例来说,国贸溜冰场需在微信公众号注册个人信息,填写身份证号码、姓名、年龄、以及来访时间等内容,进门时还需出示健康码并全程佩戴口罩。同时,为减少人员聚集,每位“小学员”只能由一位家长陪同进入;全明星滑冰俱乐部、陈露国际冰上中心也要求消费者在入场前出示健康码并进行登记。同时,各冰场内还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按照规定时间对冰场内外进行消毒。

重资产业态的成本之殇

“恢复了培训业务室内滑冰场才算是正式复苏了。”侯明晖向记者表示,虽然按照相关要求,5月7日起室内滑冰场已经可以开展培训业务了,但市场距离全面恢复还有一个过程,比如当前一对一私教课程可以重启,但如果要进行冰球或一对多的集体课程、活动暂时还需一段时间观察。”侯明晖介绍。就此,北京商报记者也向多家冰场工作人员了解到,目前所有课程虽基本都可以报名、缴费,但可以“上冰”的只有一对一教学,价格在200-300元/节不等;群体授课和各类不同等级的培训班恢复基本要在5月18日之后。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室内滑冰场其实就是一个重资产投资的行业,过去几个月停工形成的、几乎零收入的局面,让冰场经营方承受着比外界想象更大的现金流压力。”

据该业内人士介绍,停工期间,室内滑冰场需要承担高额的固定开支,主要包括场地租金、冰场维护成本、水电成本、人员开支等,“过去几个月,有的冰场已经将冰面融化,而一化、一冻这个过程,成本就要花费至少数万元。”这位业内人士表示,同时,优质教练、金牌教练团队也是冰场的核心资源,即使没有收入,经营方仍需付出高昂的人员工资稳固团队,有些冰场每笔课程收入要分给教练五成甚至更高。中体奥冰壶中心董事长杨晖也直言,教练的高额工资、房租、水电等就是冰场的主要经营成本。

“整体来看,春节及节假日往往是室内滑冰场的经营旺季,失去了这几个月的收入,北京有一些现金流紧张的冰场已经走到了‘生死关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很多室内滑冰场的收入来源都非常依赖培训课程费用、会员费、冰时费,停工期间没有冰时,陆续复工后还需限流及管控冰时,因此短时间内冰场很难完全恢复。陈露国际冰上中心工作人员就表示,重新开放后,含教练在内,场内所有“上冰人员”最多不能超过21人,远低于疫情前的承载量。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业内人士还表示,80%的全国性连锁冰场都将总部设置在北京,因此京城大多数室内滑冰场都属于连锁经营性质,其中,由于冰场经营成本较高,不少品牌都选择合作加盟的形式扩张,比如其中一方出物业,两方共同分享收入,“在此背景下,在停工期内,加盟商‘受伤’程度可能比品牌方更甚。”该业内人士表示,去年有的冰场营业额高达3000-4000万元但仍只能勉强保证收支平衡,经营方身上承担的资金压力可见一斑。

模式调整箭在弦上

在庞清佟健冰上艺术中心创始人佟健看来,经过疫情之后,自己的忧虑主要来源自几个方面,其一是担心学员的流失,其二则是建在学校内的冰场,重启要恢复更长的时间。

其实,对疫情后北京室内滑冰场经营前景充满忧虑的不只是佟健。

前文所述业内人士直言,目前室内滑冰场行业仍存在较多痛点,除了成本占比过高外,客群增量较少、过度依赖老客户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冰雪产业专家、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韩元军也向记者介绍,目前冰上活动客源群体多为青少年及运动员,而在大众化拓展上仍存较大市场空间。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也发现,多家冰场中基本都只有长期在此学习花样滑冰、冰球等课程的儿童、青少年学员,个别场所内虽有成年人在场滑冰,但数量远低于“小学员”。“报了训练课程的学员确实粘性相对较高,是当前室内滑冰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这一群体范围较窄,如果不增加面向大众群体的消费产品、项目设计,冰场的经营模式就不够可持续。”该知情人士认为,由于消费群体没有全面打开,因此现在室内滑冰场淡旺季落差非常明显,学生放假、休息的寒暑假、周末“冰场如同战场”,很多教练课程约不上,而在闲时时段,冰场的利用却十分不充分。

此外,还有专家提出,目前冰场的收入结构也相对单一,冰鞋等相关产品的销售情况也不太尽如人意,“由于室内滑冰场的主要客群锁定在相对专业或长期的客户身上,因此场内销售的相关产品也以售价在1000元以上的专业、进口产品为主。”

对此,韩元军表示,近年来,我国的冰上市场和早年间滑雪市场有些相似,客源整体偏专业性,且以儿童为主。“因此,想要‘开源’,经营者还是要将重点落在培养新市场上。”

他进一步提出,冰场可进一步转变营销思路,比如举办小型比赛等打造出有吸引力的IP,从而增加业务流量,“滑雪受天气影响更明显,旺季主要在冬季,但室内滑冰冬夏皆可,冰场可通过错峰、优惠活动、亲子活动,增加内容设计,提高性价比,提高冰场的淡季利用效率、扩大受众群体。”

韩元军还认为,冰场还可适当融入其他业态,如旅游、艺术、教育等元素。通过与教育相结合,对接丰富的课外活动、与旅游合作开展特色旅游路线。“丰富客源,打好这套‘组合拳’后,冰场的产品附加值也会随之提升,后期也可购入多种类型及价位的设备器材,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拓展冰场收入来源”韩元军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杨卉/文并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