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一直是翠湖城市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北京市唯一获批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翠湖湿地不仅有大量的“常住居民”,也有许多的迁徙候鸟,把这里当作了旅途中的“客栈”。目前为止,园内观测野生鸟类18目59科241种,数量也在稳步提升。
短嘴豆雁——短嘴豆雁,头颈棕褐色,背和翼上覆羽深灰褐色,羽端白色,形成白色细横纹。相较普通大雁体型略小且颈较短,嘴较为短粗且嘴上黄色斑略大。它们飞行时,展现的是力量、意志、美学的协奏。而之所以会排成人字,列队远翔,则是借由“领头者”扇翅时产生的气流,使得后面的“跟随者”节省体力。它们具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在长途跋涉中,为了让疲惫的头雁有休息的时间,会经常变换队形,顶上新的头雁,带领雁阵继续前行。
林 鹬——我们从小就总能听到“鹬蚌相争”的故事, 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这林鹬便是鹬的一种。林鹬头和后颈黑褐色、白色纵纹,背、肩则带白色或棕黄白色斑点。常沿水边边走边觅食,时而在水边疾走,时而站立于水边不动,或缓步边觅食边前进。遇到危险立即起飞,边飞边叫,胆子很小,但也很机警。
普通燕鸻(héng)——普通燕鸻头顶灰褐沾棕,后颈、颈侧、肩、背、翅内侧覆羽橄榄褐色或棕灰褐色,翅末覆羽白色。尾呈叉状,黑褐色,整体看上去有点严肃。它们“沉默寡言”,大都散聚在水边的乱石河滩上,或卧或立,可以半小时保持身体纹丝不动,由于体色和周围环境很相似,一般不易看到。可以骗过天敌的眼睛,也常常会骗过一些观鸟者的眼睛。
东亚石䳭(jí)——小巧玲珑草上飞,翩翩起舞虫儿肥。几声石击缘何起,一鸣惊人知是谁。东亚石䳭原为黑喉石鵖亚种,现为独立鸟种。鸣叫声似两块石头的敲击声,也不知道是不是因此而得名。它们出没于林区外围、村寨和农田附近及山坡和河谷的灌丛中,常栖于灌丛、矮小树及农作物的梢端、地面岩石上或电线上。
黑尾塍鹬(chéng yù)——黑尾塍鹬颈和上胸栗棕色,腹白色,胸和两胁具黑褐色横斑。这是一种很招人喜爱的鸟儿,它会将长长的喙伸入泥汤中筛糠似得抖动,引得尾部那撮黑羽不停的颤动,惹人发笑。不过它也足够狡猾,不等人靠近就远远飞起,只留下天空中一个黑色小点。
大杜鹃——大杜鹃上体纯暗灰色,两翅暗褐,翅缘白而杂以褐斑,尾黑缀白,颏、喉、上胸及头和颈等的两侧均浅灰色,下体余部白色,杂以黑褐色横斑。春末夏初时常昼夜不停地鸣叫,这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和神奇传说的益鸟。其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诗词数不胜数,文化意蕴丰富多彩。
鸟类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鸟类保护工作,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随着翠湖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翠湖的新观测鸟种也将不断增加,成为鸟类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