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北京打造“一线四矿”探索转型之路
2020-08-10 网友投稿

在木城涧煤矿千军台坑,工人正在对巷道进行改造。

随着最后一座煤矿——大台煤矿的退出,北京从今年起告别千年采煤史,但老矿区的转型之路还在探索中。记者昨天获悉,京能集团下属京煤集团联合华北科技学院,利用矿区建筑和井下巷道,正在打造国家级安全生产事故预控与应急处置技术实验实训和科普基地。目前基地正进行基础设施改造,预计9月中旬亮相。

昔日门头沟至大台的运煤专线未来也将被激活,串起沿线四个矿区,在青山绿水间打造集文旅、康养与户外运动于一体的生态文旅区。

牵手高校

煤矿遗存变身科研基地

京煤集团千军台矿区位于门头沟区大台街道,距北京城区60公里,矿区总占地面积超10万平方米,井下保留有9000米巷道。2015年煤矿关停后,一直在摸索转型。

机缘巧合的是,京煤集团与位于河北燕郊的华北科技学院一直保持技术交流往来,高校师生常常到矿上做科研课题。京西煤矿离华北科技学院比较近,高校希望能保留一部分巷道进行井下实训。

于是,经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批准,依托中央安全生产预防及应急专项资金,由京煤集团和华北科技学院联合共建的项目——“国家级安全生产事故预控与应急处置技术实验实训和科普基地”最终落户京西。基地总投资3亿元,包括京西科研基地和京东实训基地两部分,其中京西科研基地选址就在千军台矿区。

“落实减量发展,基地不新建建筑,总体上不改变矿区原有结构和环境。”京煤集团华科项目部负责人周彦军介绍,将利用矿区关停后的1.9万平方米地面建筑和3000多米井下巷道,建成国家级矿山、城市地下空间和地铁交通等防灾减灾救灾科研实验室和救灾演练培训、科普基地。地面上,将建调度展示中心、检测检验中心、事故分析评鉴中心等17个实验室;在井下,将搭建包括无人掘进、无人回采、矿山地质、通风测定等10个实验模块。

沉寂5年

老矿区恢复生机

相比这条山沟的其他煤矿,千军台煤矿最靠里。2015年停产后,除保卫科留守看摊儿外,矿区几乎再没有外人进入。如今,200多名工人正在现场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沉寂5年的矿区,正逐步恢复生机。

走近矿口,一股强劲的凉风迎面袭来,过去矿工就从这里下井。往里走100多米,巷道内的小火车轨道、排水沟,墙上的管线、指示牌等清晰可见。工人们正在进行巷道加固、地面铺砖。过段时间,一批采煤老设备将“回到”岗位,形成一个真实的采掘面,还原采煤场景。

周彦军是一位老矿工,从1988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矿上。在他眼里,熟悉的老矿区正在发生巨变:过去矿区建筑都是奔着安全生产建的,经过一番改造,渐渐有了文旅味儿。

矿区原来的小商店与二层食堂,加装楼梯上下打通,将改为带有茶吧的图书室,还设有赏景露台;办公楼加装保暖层后,将改为上下铺床位的青年旅社,方便学生到此实习学习;一批实验室、主题教室改造也即将收尾,过段时间实验设备就将入驻;矿区一景——当年矿工们修建的“龙墙”,经过维修粉刷,光彩重现……

过去封闭管理的矿区,如今开始盼着人来。为此,矿工宿舍通过二间合一间,改造成140间带有独立卫浴的客房;矿工食堂变身为满足150至200人就餐的自助餐厅。部分矿区特色将被保留下来,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矿工文化厅、礼堂,将修旧如旧,打造“怀旧俱乐部”,未来游人到此,将可直观感受到昔日的矿区生活场景。

转型文旅

盘活京西煤矿工业遗存

预计9月中旬,京西科研基地就将亮相。基地将主要面向全国安全监察干部、在京地矿院校大学生等客群,在满足科研实训需求的基础上,还将承接社会企业及单位各种会议、培训、团建、拓展等活动。

周彦军表示,未来基地将打造成集科普、培训、体验、亲子互动、文化展示、游玩、住宿、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项目,形成应急培训、企业团建、研学旅行、亲子教育、大众休闲5大服务。

下一步,京煤集团将打造“一线四矿”京西煤矿工业遗存文旅区。“一线”就是门大线,是门头沟到大台的运煤铁路。这条铁路历史悠久,是詹天佑京张铁路的辅助铁路。随着煤矿退出,这条铁路已闲置下来。“四矿”是指王平、木城涧、大台和千军台煤矿。

在开发“一线四矿”,加快盘活京西煤矿遗存的同时,也将带动门头沟农村的经济发展,让周边老百姓能从中受益。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