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北京新晋文化产业园区探访之一:收藏艺术家推广生活美学的觿堂
2020-08-26 网友投稿

本报记者 李洋  水刷墙的外立面,水磨石铺陈的内里,拥有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觿(音“西”)堂文化艺术园区非常低调内敛。这个坐落在朝阳区西坝河路的文化产业园区,对入驻者从来不收房租,当其他园区不停收藏艺术品的时候,这个院子却在收藏艺术家以及设计师、演艺家、体育明星和影视导演,靠着与入驻者之间区块链式的商业合作关系,形成共享经济,共同传播相同的审美观念,并在市场上立足。成立6年来,园区总产值已达4亿元。

“觿”是个生僻字,本是古人用来解扣子的一种工具,后来有了答疑解惑的意思。觿堂堂主陈冠洋认为当代国人的精神困惑之一就是如何找到文化自信。入驻觿堂的14位艺术家和19个文化机构认为,应该寻找中国传统精神、当代语言表达方式,并在生活方式也就是衣食住行当中,将这种表达贯彻在每一个细节中,做到自然而然的文化传承。园区里的“住户”分别擅长雕塑、沉香、玉雕、古琴、古法造纸、照明设计、空间设计、影视等,可以搭建完整的生活方式链条。“新时代生活方式自信,就代表了文化的自信。”觿堂堂主说。

而要真正实现觿堂价值观的输出,离不开成功的商业运作。觿堂虽然不收艺术家的房租,但隐形门槛定得很高。入园艺术家大多在40岁上下,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在国际市场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藏家,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也很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流量。园区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互相帮忙、互享资源、共同面对市场、共同把生意做大的伙伴。而艺术园区的运营模式,也从最早的1.0版收取租金模式,变为5.0版本的合作模式。

在入驻觿堂的当代雕塑艺术家任哲的工作室里,摆放着一双阿迪达斯2019年猪年新年时推出的设计款运动鞋。这个新年系列的核心设计概念“能”是任哲提出的,取自《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名字猪悟能。2012年觿堂所在地还是一片破旧市场,才刚刚确定要转化艺术园区的时候,任哲就已被觿堂看中,内定为入驻艺术家。“因为双方的文化理念、美学理念相同。”在觿堂运营平台的帮助下,任哲的创意两度与阿迪达斯合作。2019年10月,任哲个展在北京太庙隆重登场,展览也得到了觿堂内其他“住户”的大力支持。

大型商业综合体、杭州乐堤港的整体艺术风格定位也来自觿堂。远洋集团通过觿堂文化智库邀请了11位国内外当代艺术家,为其量身打造艺术方案,并将其原创的22件艺术品置于其中,使文化与商业完美结合,成为杭州的新地标。

爆款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导演曹盾,也是觿堂的驻园艺术家。该剧目在策划阶段就因执着于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而获得了觿堂的认可并投资。剧目播出后,主创人员还集体来到园区,跟随另一位驻园艺术家、古法造纸专家贡斌学习基本技艺,更形象深入地体会到了《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造纸情节。

目前,觿堂文化艺术园区通过文化智库、经济共享平台、艺术文化互动平台、人才创新服务平台等,形成一种文化艺术生态交流圈。抱团共同发展的艺术家们,希望能够打造出艺术生活化、艺术公共化、艺术环境化和艺术科技化的“艺术四化”交流平台。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