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鱼儿,游开吧,我们的船要去战斗了。雁儿雁儿,飞去吧,我们的枪要去把敌杀……”低沉婉转的合唱声中,如诗如画的白洋淀水面,伴随着入心入情的现场交响乐,拉开了民族歌剧《雁翎队》首演的大幕。
重回白洋淀,唤起红色记忆,弘扬以雁翎队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歌剧《雁翎队》是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贯彻《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精神,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创作的重点剧目,由河北省艺术中心创排。这场演出齐集了强大的创作团队,展现了一副幅势连天际、振奋人心的史诗画卷。
一部感人至深的抗战故事一场如诗如画的舞台艺术
“无论你去过还是没去过白洋淀,这片美丽的水乡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往和梦境。”本剧编剧王晓岭说。
《雁翎队》讲述了八路军排长张淀生受命回到家乡白洋淀发动群众组建雁翎队,雁翎队员、妇救会会长英莲在抗战中成长的故事,他们封锁日寇水上运输线,伏击敌人包运船,首战旗开得胜,敌人报复围剿雁翎队,小菱不幸被俘,英莲为救小菱英勇牺牲,雁翎队员悲痛欲绝,与敌人血战,八路军主力部队赶来,全歼敌人的感人故事。白洋淀是和雁翎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雁翎队是抗日时期活跃在白洋淀的水上游击队,因为插在渔船土炮上的大雁羽毛而得名。雁翎队被称为淀上神兵,他们的战斗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演员的实力演绎、细腻入情的演唱、美轮美奂的舞美配上现场交响乐的演绎,在今夜透着坚定的力量,扣动着现场每一位观众的心弦。
《雁翎队》用4大战斗场面、15场布景、43个表演唱段串联,展现了一幅幅唯美的画面,随着芦苇、船只、水岸和演员的走台,这幅画面也随之呈现一种动态的唯美。“民族歌剧《雁翎队》的视觉表达,源于一种独特的燕赵山水情怀。舞台呈现上将芦苇、荷花、小船等白洋淀的原生元素搬上了舞台,以舞台视觉叙事的方式,铺陈出一幅幅大象横陈、燕赵山水,汪洋浩淼,势连天际的白洋淀的山水画卷。”导演王延松介绍。
演出现场,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掌声阵阵、喝彩连连,与入心入情的音乐旋律交相辉映。“《雁翎队》剧中所描绘的景色、风俗、人文以及舞台上所呈现的大雁、野鸭、鱼儿、芦苇、荷花……都将诗意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和心中。”王晓岭深情地说。“雁翎队的故事家喻户晓,但以歌剧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让人耳目一新,倍感兴奋。剧编得很好看,振奋人心,给人鼓舞,给人力量。用歌剧来演绎红色经典,而且还比较成功,对我们河北的文艺创作来说,颇有启示,具有重要的意义。”前来观看演出的石家庄市民刘先生说。
一台创作精良的歌剧演出 一曲充满力量的爱国赞歌
《雁翎队》旨在打造一部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时代气息浓郁,音乐性、戏剧性与歌唱性完美统一的歌剧作品。
该剧集合了强大的创作班底和演员阵容,特邀词作家王晓岭担任编剧,作曲家李昕创作全剧音乐唱段,王延松担任导演,高树康担任舞美设计,天津交响乐团团长董俊杰担任指挥,歌唱家龚爽、雷岩、黄华丽、陈小涛等携手演绎,河北交响乐团为伴奏和合唱班底,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为群演班底。
近两个小时的演出,15场布景、43个表演唱段层层推进,有悲有喜,有思想、有故事,演员们用细腻的表演和专业的演唱,呈现了一出极富激情和感染力的精彩大戏。
悠扬的歌声不绝于耳,曲折的故事光彩动人。在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日军铁蹄践踏的阴云之下,雁翎队的出现点燃了希望的火种,一幕“英莲为救被敌人俘虏的小菱,以命换命,最终英勇牺牲”的片段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有观众瞬间红了眼眶。“我很喜欢今天的演出,很震撼!无论是台上、台下,包括交响乐团和合唱团,都让我觉得惊喜满满!现在我们常听的都是一些流行歌曲,我也是第一次现场来看歌剧,虽然从小听说过雁翎队的故事,但是今天才真正的有了了解,经典的故事、全新的呈现,一点都没有过时的感觉,反而更加充实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多了一丝传统文化的沉淀。”正在上研三的大学生夏雨欣说。
“这是白洋淀最美的季节,也是我最深的牵挂……”“白洋淀上好风光,田肥水美鱼米乡。有你有我守护它,风吹荷花十里香……”今晚,这场视听盛宴为我们展示了一台制作精良的歌剧演出,剧中的音乐唱段萦绕耳边,动人肺腑。
秀水泱泱,白洋淀船只荡起的涟漪仿佛还未散去,雁翎队的抗战故事让人倍感振奋;此时今日,风把白洋淀上的荷花十里香吹进了每个人心中,齐集强大创作团队打造的民族歌剧《雁翎队》,为致敬,为重温,也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