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假如石头会说话
2020-10-20 网友投稿

真觉寺、正觉寺、五塔寺,这里究竟叫什么?

塔顶为何乌黑一片而非金光耀眼?

寺内的两棵银杏究竟多少岁?

明代建筑上为何保留着对元朝皇帝的祝词?

“傅恒宗祠碑”上藏着怎样的玄机?

韦小宝寻觅的《四十二章经》是什么宝贝?

狮虎蛇龟,犀牛骆驼,谁能蝉联“萌兽”榜首?

古希腊式柱头、耶稣会士墓碑,中西文化如何在这里交融?

有人说,“一座石刻馆,半部古代史”。这座隐匿于动物园、紫竹院、国家图书馆和首都体育馆之间的国家三级博物馆,到底藏了多少秘密呢?

真觉寺的前世今生

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侧,高粱河北岸。

闹市之中隐匿着一座明代古寺——真觉寺。

真觉寺坐落于元代大护国仁王寺的中心。曾经的建筑因战乱而毁,至明永乐年间,尼泊尔高僧进京,进献了五尊金佛像和菩提伽耶大塔的图纸,明成祖便赐建真觉寺,又下诏为金佛建塔。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重修真觉寺。数年后,为避雍正帝胤禛名讳,寺庙更名为“正觉寺”。乾隆年间,寺庙再经重修,更名“大正觉寺”。清末,真觉寺的建筑毁于一场大火,唯独金刚宝座塔存留至今。

关于真觉寺被毁一事,民间也众说纷纭——英法联军、义和团、北洋政府……仅剩的五座方塔,也是真觉寺俗称“五塔寺”的原因。

此后,正中央的镀铜宝塔,因被误传成“镀金”而惨遭扒手,金灿灿的一层铜壳被剥下,徒留一个黑色塔顶。为防止图谋不轨之人再次下手,通向塔顶的小门被封死,至今不对任何人开放。

直到1961年,真觉寺被列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辟作如今的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内藏有古人用来赏析和临摹的法帖,显示死者生前的地位和尊严的陵墓石雕,古代寺庙、庵观在建造、修缮、举办佛事等活动中留下的碑文等。时间流逝,前人生平一字一句的碎碎念念,终成了今人眼中的岁岁年年。

古寺生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座古寺,虽比不上雍和宫、红螺寺的香火鼎盛,却也因其院落中的无数生灵,堪称一处人间福地。

清朝诗人洪亮吉曾途径此地,见“寺中有古树二株,出檐几数十丈,花开覆屋”,又得僧侣告知:“银杏也”,便兴起赋诗一首:“五塔寺边双树奇,马行迂道款禅扉。高枝似向云中出,落叶犹能天半飞。清馨几声催夕照,疏香十里点朝衣。邻斋东去春如海,较尔浓荫覆院稀。”

石塔正面的两棵600年银杏,现已稍露秋色,待到月底便是金黄一片。塔背面更有一片柿子树,已然果香满园。

寺院怎能少了寺猫呢?阶前不顾游人而独自慵懒的它们,仿佛才是这座寺庙真正的主人。

石刻动物自然也不甘落后。扛石碑的龟,守陵墓的骆驼,哭脸的狮子,豁牙的老虎……更有天生一副金嗓子的妙音鸟——迦陵频伽,佛教经典中来自雪山极乐净土的半人半鸟。还有更多隐匿在石碑上的小生灵,等着你去发现呢!

待到深秋时节,大部分植物都已叶落,便会发觉,五塔寺内的两棵古银杏依旧郁郁参天。寻一个安静的午后,等慵懒的阳光洒在身上,听门前静静流淌的古水长河,逗院内闲庭阔步的小猫咪,再看那些历经百年仍未消失的石刻佛像与碑铭文字,或许,你会对“生命”与“岁月”更添别样的体悟。

《吉祥海赞》——超越时空的祝福

来到真觉寺,人们的目光必然一下子被罕见的石刻佛塔和满墙的千佛同相所吸引。而顺着墙体向下看,便会发现佛塔基座上四面环刻的藏文。

国师八思巴为元朝皇帝忽必烈献上颂词,名为《吉祥海赞》。明成祖非但没有将为前朝祈福颂德的遗迹销毁,反而在其上补充和修改。有学者表示,底座或许被忽略或难以清除,但更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人们相信佛法的庇护不分朝代、无论君主,既是为天下苍生求吉祥,那便让这份祝福免受俗世战火,在后世继续庇佑天下人。

“此是吉祥海,亦即赞颂海。”

“惟愿国家人民利乐吉祥。”

这便是今时今日我们所能看到的《吉祥海赞》。

傅恒宗祠碑

茫茫碑海中,有一座格外高大的石碑格外夺人眼目。这便是博物馆馆长推荐的“傅恒宗祠碑”——没错,就是那个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延禧攻略》里,皇后富察氏的弟弟,富察傅恒。那么,乾隆皇帝为何要为他建一座如此宏伟的碑呢?

当年,傅恒取得大金川战役胜利,为皇帝平定边疆之乱立下汗马功劳。碑上就记载着大金川战役的概况,以及修祠的过程。石碑底座四角雕有鱼、虾、龟、蟹四种水生动物,象征碑主人曾经威震四海。下雨时,四个小洞蓄满水,动物蜗居其中,栩栩如生。

碑的两侧刻有五爪龙浮雕,而四周边框更是雕着象征皇家的团龙图案,可见乾隆皇帝对这位大将军的重视。傅恒宗祠碑也因此成为中国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四十二章经》

你是否记得《鹿鼎记》里,有一部引得江湖人仰马翻的《四十二章经》?在石刻博物馆里,你就可以找到它!

《四十二章经》并非一部完整的佛经,而是汇集的42个部佛经义理。它是我国最早翻译的佛教经典,也是据考证流传到我国的第一部佛经。

“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比起故事里的鹿鼎山宝藏和“大清龙脉”的秘密,《四十二章经》中所蕴藏的佛教文化思想,才是不折不扣的无价之宝。

融中西,贯古今

明清时期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不仅把西方的科学知识与思想带入我国,同时又将中华文化传向海外。北京海淀区曾有一处正福寺耶稣会士墓地,正福寺拆迁时,其中的墓碑被移入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其中,有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往中国的数学家张诚神父,也有第一批留学法国的中国人刘保禄。

高品级官员才能享用的团龙螭首碑刻,碑额处体现其信仰的十字架,中文拉丁文双语撰写的碑文,其上标注的御赐安葬银两——处处彰显着皇帝对入京传教士的特殊恩宠。

馆藏文物中,还可以发现古希腊式柱头,更有人因真觉寺的石塔建筑风格,将其比作“不出国就能看到的柬埔寨”。

一石一木的背后,都有一段尘封的往事。在这里,你将充分感受到漫漫历史长河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中秋已过,京城秋意渐浓。

真觉寺院里的柿子熟了、银杏黄了,连猫猫都温柔起来。

避开香山的人头攒动,逃离三里屯的俗世烟火。

若是想在车水马龙之间,寻觅岁月静好的安宁,不妨,来古刹访秋吧。

(文图/霍梦曈)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