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化京津冀:匠心·艺魂
2020-12-13 网友投稿

北派木雕历史源远流长,自春秋时期北派木雕祖师鲁班之始,到了秦汉时期,木雕工艺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到了明代,木雕工艺已非常成熟和精湛,并在建筑、家具和日常用品等领域广泛使用,发展至清代北派木雕工艺达到了高峰,河北京作家具雕刻、木作雅玩、核雕精品层出不穷。

郭氏雕刻曾在北京琉璃厂兴盛一时,建国初期受经济萧条影响一度由木雕小器作、核雕及玉雕把件,转为走街串巷修理家具、窗棂、屏风等木作雕饰,流传经北京、承德、廊坊、保定回归石家庄。爷爷郭德胜传承太爷爷郭振怀雕刻要诀:“刀逐心动意在形先,随形就势当行当止,缓以取精以真见巧,疾中见拙以失下意。刀断筋连,骨刚肉弱,气畅韵达。然心虑则媚拘,心燥则蕴失,心达则意生。放逸有节,对比有度,虚实有章,是为心意雕”,以其格高而思逸的独特技法,卓然不群。


沿革至今,别具一格的郭氏心意逐刀雕刻技法在雕刻业界脱颖而出, 声名鹊起。其代表性传承人郭栋的木雕作品,海南黄花梨《和鸣》和小叶紫檀《同喜》分别荣获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莆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3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和2016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双冠金奖,作品《老子戏童》荣获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等诸多奖项。于2015年获评高级工艺美术师,2016年入选河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委,2017年荣膺河北省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称号。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