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国家速滑馆完工“冰丝带”舞起来 将制作“最快的冰”
2021-01-11 网友投稿

本报记者 任珊

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12月25日完工,“冰丝带”真正实现飞舞飘扬,“天幕”编织完成,“最快的冰”和“智慧的馆”也即将“登场”。冬奥会期间,国家速滑馆将承担速度滑冰比赛,诞生14块金牌。

3360块玻璃拼成“冰丝带”

国家速滑馆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纳约12000名观众。外形上,国家速滑馆由22条晶莹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因此,又被称为“冰丝带”。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丁建明介绍,完工后的“冰丝带”与雄浑的钢结构“鸟巢”、灵动的膜结构“水立方”相得益彰,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场馆内外进行设备调试、清扫工作。完工后的速滑馆外立面还将在夜间亮灯,届时市民可一睹“丝带飞舞”的壮美场景。

北京城建集团国家速滑馆工程总承包部项目经理李少华介绍,为营造出轻盈飘逸的丝带效果,国家速滑馆外立面由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曲面幕墙所使用的玻璃,每块尺寸都不相同,全部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工厂定制、现场安装。

国家速滑馆采用的双曲面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屋面设计,能够极大地节约材料,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四分之一。李少华告诉记者,他们将这张索网称为“天幕”,而屋面索网施工的过程好似“编织天幕”。

“最快的冰”赛后对市民开放

走进国家速滑馆,蓝色的墙面和深蓝、浅蓝色交替的座位相呼应,一块约1.2万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平整呈现在面前。记者获悉,明年1月,场馆将启动首次制冰工作。

国家速滑馆采用了全冰面设计,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冰面,它还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冷系统的冰面。“用二氧化碳制冷非常均匀,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冰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对于速度滑冰这样的高水平竞技来说是关键性的因素。”国家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久林介绍,明年场馆将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可以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最快的冰”也将实现。

之所以采用全冰面设计,也是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为适应多种需求的群众性健身提供硬件支撑。李久林表示,场馆平时可接待超过2000名市民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赛后实现可持续利用。

打造智慧场馆可AR观赛

国家速滑馆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智慧化场馆。李久林解释,基于5G网络建设,场馆引入了“室内外一体化定位导航系统”等技术,就像给场馆配备了一颗“大脑”。拥有了“智慧大脑”的国家速滑馆,未来将为观众、赛事组织和参与者提供优质的观赛体验和完备的服务保障。

“比如面向观众的服务未来全都体现在一个APP上,观众可以在手机上实现场外到场内的路线和座位导引,清晰地看到场馆内外的餐饮和消费服务,APP还能提供AR观赛体验,介绍比赛场上运动员的历史成绩等。”李久林介绍,在固定的座位上,观众可能只能看到一个视觉范围内的运动场景,但是通过AR等先进信息技术,观众可以看到全场景的运动和赛事效果。

李久林透露,目前智慧场馆相关的实验室研究工作已有序完成,开始在场馆布设相关设备和系统。未来,国家速滑馆将成为一个智慧场馆和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