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来这些老字号餐厅,品尝最有特色的北京味道
2021-01-16 网友投稿

北京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悠久的历史渗透进一花一木,一碗一碟中,今天小编带大家品味北京的老字号美食,体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听鹂馆饭庄饭庄的宫廷菜,同和居的经典鲁菜、晋阳饭庄里纪晓岚的传奇故事.......让人在就餐的过程中享受盛宴,感受厚重的历史韵味。

听鹂馆饭庄

颐和园听鹂馆寿膳是清朝帝后做寿时的筵席,即万寿宴,也是内廷的大宴之一,是中国宫廷菜的典型代表。

寿膳以清宫御厨烹饪技艺为基础,以颐和园听鹂馆饭庄为载体,传承发展至今,仍严格地保留着宫廷膳食的规制和内容,体现着皇家的风范,成为中国古代烹饪技艺的经典和集大成者。

听鹂馆宫廷寿膳作为清代宫廷中规格最高、传承至今的帝后寿诞筵席,是体现宫廷饮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皇家园林颐和园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也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颐和园听鹂馆寿膳包括十余种宴席,如:万寿无疆席、福禄寿禧席、延年益寿席、吉庆有余席、普天同乐席、江山万代席、万年如意席、福寿万年席、膺寿多福席等,还有全鱼宴、全鹑宴及各种不同功能的滋补药膳。

其中以“万寿无疆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万寿无疆席”是由“万”、“寿”、“无”、“疆”四个字打头的四道主菜誉名,即“万字燕菜卷”、“寿字人参鸭”、“无字散花鱼”、“疆字闹海虾”,辅以其它热菜以及干果、鲜果、蜜饯、面果、冷荤、宫廷点心、宫廷小吃等。

清亡后,颐和园听鹂馆被辟为接待国民党和无党派人士的特殊场所,清宫御厨王宝山和刘德俊、陈泉山同在颐和园内供职,传承着宫廷寿膳的制作技艺,具体为:第一代传人王宝山、陈泉山、刘德俊;第二代传承人黄恩顺、德永顺、冯万顺、王福友、赵德民、刘志堂等;延续至今的第三代传承人李晓静、周桂福、左丰收、马景亭、赵志强、韩银超、王凤菊等。

自建国以来听鹂馆宫廷寿膳接待了100多位中外国家政府首脑和200多个政府代表团;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奥组委选定最具中国宫廷特色的颐和园听鹂馆答谢国际奥委会对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支持,品尝宫廷寿宴,官员们对寿宴中的菜品赞叹不已,不忍下箸,宴会结束后纷纷在菜单上签名留念。“昔日王孙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听鹂馆寿膳已经成为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庆寿宴席而被继承、推广、服务大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颐和园内

交通:乘坐西郊线,颐和园西门站下车

同和居

同和居饭庄是北京较早经营鲁菜的中华老字号,开业与清代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主营山东福山帮菜,以“同怀和悦”为意,定下同和居的字号。同和居饭庄系京城著名“八大居”(即:同和居、砂锅居、泰丰居、万福居、阳春居、东兴居、广和居、福兴居)之一,也是八大居中名气最大的饭庄。

由于同和居饭庄的风味独特,加之“同怀和悦”之意,一直是京城百姓办喜事、吃年味饭的首选。 史料记载,同和居建店初期,宫廷内一些达官贵人经常光临小店,以此作为吃喝玩乐的大好场所。到民国时期,一些文人墨客也常来聚会、吟诗、论画。

特色菜品1:三不粘

三不粘是用普通原料—鸡蛋黄做主料,将水、鸡蛋黄、白糖、绿豆粉、按一定比例放入容器,搅拌后置入加油热炒锅中炒制,边炒、边搅、边放入油,经过300-400次搅炒,要手不离锅,勺不离火、至蛋黄、水、糖、绿豆粉融为一体炒至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形如蒲月,味香扑鼻,出勺即成。吃时一不粘盘、二不粘匙、三不粘牙。

特色菜品2:葱烧海参

葱烧海参以刺参为主料,山东章丘大葱为辅料,精心烹制而成。此菜色泽红而光亮,质地柔滑润,葱香四溢,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上乘佳肴。此菜清淡爽口、甘甜柔滑、咸鲜酸辣,并含有丰富蛋白质,为高级筵席之上品。1996年被评为四大名菜之一。

特色菜品3:烩乌鱼蛋汤

同和居的烩乌鱼蛋汤,风味独特,制作十分讲究。这道汤选用干乌鱼蛋,由店内水发后,剥开分片;沥清水分后,加入料酒、胡椒粉、同和居特制的高汤等煮开,待水刚开未沸的时候放入一定比例的淀粉、葱油、醋等调味出锅即可。过程看似简单,却要由有十几年功底经验丰富的师傅亲自掌勺,把烹制的火候,调料的分量拿捏得恰到好处。食用时,可以在烩乌鱼蛋汤中依个人的口味加入香菜,刚一入口,烩乌鱼蛋汤独特酸辣咸鲜犹如秋天的红叶,一夜之间,满山遍野,来得迅猛而刺激,细细品味,却又甘甜柔滑,好似潺潺的秋泓,绵绵不绝,令人回味。

特色菜品4:焦溜肉片

第一口,带有酸甜口儿焦酥的糊,咬下去,触到已经半融化的肥肉上,感觉软软的,并伴随着肉汁的浓郁香味;第二口,又有嫩嫩的瘦肉。绝对肥而不腻,酸甜适口。这个菜的功夫也就在于此,让肥肉能够适口不腻,瘦肉嫩而不柴,勾出的糖醋汁能完好地配合肉片。

特色菜品5:糟溜鱼片

这可是鲁菜中的经典名菜,鱼片是过油滑的,但不能有油腻感,这要看厨师对火候的把握了,因为所用的主要调料糟卤,一油腻了,就失去了它清新淡雅的感觉。滑好的鱼片与糟同炒,要使糟能完好地裹在鱼片上,又要使糟卤的浸入到鱼片以里,有一股清新且淡淡的糟香。摆盘的时候,在盘子下面铺上一层黑木耳,然后把雪白的鱼片盛在上面,真是又漂亮,又好吃。

特色菜品6:干炸丸子

同样是鲁菜代表菜,干炸丸子的肉馅儿调得很合口,咸淡适中,再加上炸得火候把握得极好,颜色是金黄偏深一点点,外酥里嫩,即使放凉了吃也并没有油腻感。

除此之外,同和居饭庄的招牌菜还有:曾被波士顿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小泽征尔后手叫绝的贵妃鸡、兰花银耳、氽鲫鱼青蛤蜊、油爆双脆、烩生鸡丝、扒鲍鱼龙须、绣球海参等菜肴;面食有用山东麦糟作引子发面、加糖醒透后蒸成馒头,再入烤箱烤制,其成品有果香味且筋道的香糟烤馒头、肉丁馒头、银丝卷;还有经油炸、水煮、锅蒸、炒制等多道工序制作的三鲜炒面等面点。

地址:北京有多家分店,可就近选择用餐

晋阳饭庄

虎坊桥东行百步,有一株婀娜婆娑的古藤,历经风雨200年,至今郁郁葱葱,据说是前清翰林纪晓岚亲手所植,也是纪晓岚故居的标志。素有“正宗山西味,京都第一家”美誉的晋阳饭庄,就建在纪晓岚故居上。“香酥鸭”是该店的名菜,曾问鼎内贸部颁发的“金鼎奖。前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舒尔茨、鲍威尔都曾经到晋阳饭庄品尝过这道美味佳肴。晋阳饭庄文化底蕴浓厚。前身是清代大文豪纪晓岚的故居,其生前曾经在此编纂修订了《四库全书》。

自一九五九年在此创办晋阳饭庄,经营山西风味菜肴以来,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有大量的书画作品,书法艺术家启功先生“阅微草堂”的题词,字迹清秀俊雅,堪称书法中的上品;董寿平先生曾画有“墨竹”一幅,作为晋阳饭庄的藏品,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学巨匠老舍先生生前每每来此,总坐在南房窗下,叫猫耳朵、拨鱼各一小碗,细细品尝。一次,老舍先生推开花窗,看到藤萝树挂满紫藤花,香气袭人,心中大喜,便向服务员讨来纸笔,就着饭桌题诗一首,云:“驼峰熊掌启堪夸,拨鱼猫耳食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如今老舍先生已仙逝多年,而他的题句仍旧留在晋阳饭庄前堂壁上。睹物思人,不知勾起人们多少遐思。紫藤十丈听风雨,晋阳旧貌换新颜。

现在的晋阳饭庄经过装修和改扩建,面貌一新。青砖灰瓦的门楼,古朴而典雅,由郭沫若先生生前题写的金字匾额灿烂夺目。一楼大厅宽阔而敞亮,两只镏金庭柱,金碧辉煌,迎面“悬空寺”的浮雕壁画,古色古香,突出了山西的地域特色。壁画后面有十几张桌椅,可共三五好友在此小酌。餐桌旁,小桥流水环绕其间,几枝修竹,将环境装点的清馨典雅,为在此就餐的顾客频添了几多情趣。

晋阳饭庄二楼有一大型宴会厅,可同时容纳400人就餐,这在北京同等餐馆中也是少有的。著名画家崔松石有三幅工笔山水国画,悬于厅壁,分别为《晋词》、《五台山》、《云岗石窟》,逶迤磅礴,气势恢宏,为大厅增色不少。晋阳饭庄三楼有雅间十几许,备有金银器皿,陈设高档而豪华。另有刘炳森,王镛、张书范、王遐举等书法家题写的门楣掺杂期间,为晋阳饭庄增添了文化氛围。晋阳饭庄雅间中,有一草书《根》字,系书法家欧阳中石所题,借晋阳门前古藤之根深叶茂,历经沧桑,暗喻晋阳饭庄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

电话:010-63031669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纪晓岚故居旁边)

交通:乘坐地铁7号线,虎坊桥站下车即可

马凯餐厅

东安子鸡、毛式红烧肉、肉沫烧饼、酸辣肚尖……马凯的经典菜肴,老主顾们自然是如数家珍,如今随着地安门店在原址重张而悉数回归,大家期待已久的热情非但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损减,反而在这隆冬寒日里,爆发了!

和当年的老店相比,新店的营业面积由1500平方米扩大到2700平方米,仅一楼散座就可以容纳150人同时就餐。新店还增加了外卖窗口,除了售卖酱肉、芝麻烧饼等风味小吃,还提供快餐服务。

除了在硬件设施水平上的提高,曾经一度从菜单上消失的几道“老马凯”经典菜,也重回大众视线,如:豆豉辣椒蒸活鱼、荷香软蒸银鳕鱼、船拐子肉等。

这几道菜因为费火费工夫,食材成本高,一度在菜单中消失。如今随着新餐厅接待能力升级,终于恢复了!很多前来就餐的客人表示,几十年前,在马凯还是小门脸的时候,他们就这么一路吃过来。如今马凯重张,他们当然要来回味一下船拐子肉的滋味。

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马凯餐厅还进行了工艺上的创新,例如“松茸汤泡肚尖”。这道菜借鉴西餐手法,在肚尖和松茸外面又盖上了一层酥皮,既保留住了香味,又给这道汤菜增添了主食。江西烤牛肋排、锅贴大元贝等经典菜则借鉴了西餐的摆盘手法,以适应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

说起马凯餐厅,曾经可是有着“京城第一湘菜馆”的美誉。开业之初,京剧泰斗梅兰芳先生为其剪彩,溥杰、田汉、齐白石、董寿平、启功等社会名人都曾是马凯餐厅的座上宾。

到了改革开放后,老百姓们普遍腰包富裕了,马凯餐厅生意更为红火,每天大堂里的人满满登登;“走,咱们今天马凯呀”,一度成了大家的口头禅,足见马凯在地安门、鼓楼一带餐饮行业的地位。

1999年,扩大经营的马凯餐厅在西便门东的长椿街开办了分店,可到了2004年,地安门的总店却因为开挖地铁,而不得不面对被拆除关张的命运。15年光阴转瞬即逝,马凯餐厅的重张,不仅是一家餐厅的回归,更是老北京人对老地安门、对北中轴线那份思念、那份情怀的一次释放!

地址: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29号

交通:乘坐地铁8号线什刹海站A口出

砂锅居

砂锅居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是一家主打砂锅系列的招牌老店,是目前北京规模最大的主营砂锅菜肴的中华老字号。以其特有的烧、扒、白煮等手法将猪肉类精粹烹于一锅,赢得“名震京都三百载,味压华北白肉香”的赞誉。

砂锅居是北京的老字号之一,就在西四南大街,离地铁灵境胡同站不远,旁边是聚德华天的大地餐厅。到了北京,一定去吃一次砂锅居。本身砂锅居是老店老地址,而且没有分号。

直径1.20米、高0.76米、重218公斤的硕大砂锅,成为砂锅居见证历史的镇店之宝。

1.砂锅白肉

砂锅白肉是招牌菜,是用大砂锅白水煮肉。汤内只放大料、花椒等香料。白肉出锅,晾凉后,切片,而后码盘上,蘸调料吃。后来白煮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把煮好的白肉、下货再加工成特色菜肴,称为“小烧”。

2.九转大肠

一点都不肥,处理的挺干净的~酸酸甜甜的味道,就咸味的烧饼特别好吃~

3.砂锅吊子

作为满汉小吃的炖吊子,是锅子菜!有着地道传统的北京风味。以猪肠为主,加猪心、猪肚、猪肺等,独不加猪肝,以“炖”的方式进行料理。炖吊子不仅口感绵软、入味、鲜而不腥且汤头浓而不腻、香醇润滑。

4.干炸丸子

干炸丸子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菜,其特点是丸子金黄,外焦脆,里软嫩,味鲜香。砂锅居的干炸丸子绝对值得一尝。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60号

交通:乘坐地铁4号线,西四站下车

萃华楼小菜馆

萃华楼创建于1940年5月16日,是一家驰名中外的正宗鲁菜餐厅,也是富有历史背景的餐饮品牌,取名“萃华楼”寓意为“荟萃鲁菜之精华于一楼,以飨食客”。

2018年10月1日,北京餐饮老字号萃华楼在东城区崇文新世界百货挂牌重张,正式开门迎客。

重新起航的萃华楼延续了原萃华楼精致鲁菜风格,在新菜单保留了很多经典招牌菜,例如:爆三样、酱爆鸡丁、干炸丸子、酱汁鱼等等。对餐厅摆盘、装饰也做了精致化升级,结合传统和现代审美,让食客得到视觉与味道的双重享受,让老味道焕发新感觉。

此外,萃华楼还针对年轻市场创新研发制作出一批新口味菜品,例如以传统鲁菜干炸技法制作的香酥细鳞鱼,以新鲜带鳞鲈鱼制作,色面灿烂发亮,口感咔嚓脆响,蘸新鲜椒盐食,满口回香;云式风格的香草酱炒牛肝菌,延续了鲁菜擅以山珍海味入菜,选肉质鲜厚的牛肝菌,旺火爆炒,加香草酱,以鲜鸡汤调合滋味,菌肉肥厚嫩滑,清香悠远,回味有淡淡的微甜,制作新颖有创意,突出鲜明的年轻感。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新世界百货

交通:乘坐地铁2号线、5号线崇文门站下车

小楼饭店

小楼饭店原字号是“义和轩”,创建时只有一间门面,勾连搭房二间,但利薄多销,质高量足,不仅普通人是小楼座间常客,就是中上层人士也慕名前来品尝。随着生意兴隆,门店向左扩展,向后延伸,为使伙计晚上有个休息的地方,即在店堂上盖了一间小楼,留一楼口,竖一活动木梯,方便上下。义和轩北邻庆安楼饭庄,三间门面,两层楼房,系多年老字号,明朝严嵩曾为其题匾“南楼”二字,因此人们便习惯称庆安楼为南楼。义和轩开始仅有一间楼房,和南楼相比小得多,人们便称为小楼。以后,由于经营得力,小楼名声大噪,义和轩的字号倒无人提及,“小楼”两字便成为正式字号一直沿用到现在。

小楼饭店是著名的清真老字号,坐落在通州镇南大街,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小楼是公认的伊斯兰京菜东派的代表。其实,除了“小楼烧鲶鱼”,小楼三焦:焦溜鲶鱼、焦溜肉片、焦溜咯吱,都被记入《北京清真菜》等文献,在京城乃至全国都有非常大的名气。

鲶鱼菜是其创始人李振荣研制出来的。过去小楼有一口大缸,专门用来养鱼,客人来了现挑现做。一条鲶鱼去头尾留中段,或连刀,或切块,纯绿豆淀粉裹底香油红烧,三炖三烤急火文火反复过油,这油是用胡椒焙过的,这样就可以去掉鲶鱼的土腥味儿,再倒入辅料后勾芡出锅。这道红烧鲶鱼色泽金黄,外焦里嫩,口味咸香。烧鲶鱼成名后,李振荣又不断翻新,推出了熘鲶鱼片,连刀烧鱼一系列以鲶鱼为主的菜肴,使小楼烧鲶鱼与大顺斋糖火烧,万通酱豆腐并称为“通州三宝”。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南大街12号

交通:乘坐342路、667路、808路等公交车,新华大街站下车

仿膳饭庄

提到中国菜的顶级菜肴,仿膳当属首屈一指。“膳”指御膳, 谦称为“仿”,“不言正宗,妙即在此”。仿照“清宫御膳房”的方法制作各式各样的菜点佳肴,变“昔日宫廷御膳”为“今朝百姓举办佳宴之地”。

说到仿膳,仿膳饭庄(原仿膳茶庄)可以算的上是业界先驱了。它就坐落于北海公园北岸,九龙壁的对面,背山面水,风景绝佳。

北京仿膳饭庄的菜肴基于清宫御膳,是结合八大菜系及各族特色美食的改良宫廷菜。御膳原只为皇家独享,但清宫的御厨流落民间之后,百姓们也都能一尝天家风味。

在仿膳饭庄,不仅能品尝到北京原汁原味的宫廷菜,还可以感受正宗皇家饮食文化。宾客从饭庄大门外开始,就能看到身着满族服饰的女服务员提着灯笼迎接。在这里,您可以体验“群臣朝贺”“敬献奶茶”等皇家寿宴礼仪片段,一边观看“清廷御膳”制作技艺现场展示,一边品尝豌豆黄、芸豆卷、松鹤延年、还有象征着四季平安的梅兰竹菊彩拼等经典菜品。身处描龙绣凤、富丽堂皇的陈设之中,使用着明黄色“万寿无疆”的仿清宫金、瓷餐具,实实在在过把“皇帝瘾”。

仿膳菜品选料严谨,加工精细,口味鲜醇,软嫩清淡,造型别致且命名典雅。其中凤尾鱼翅、金蟾玉鲍、一品官燕、油攒大虾、宫门献鱼、溜鸡脯等最有特色;名点有豌豆黄、芸豆卷、小窝头、肉末烧饼等。

仿膳饭庄还是清廷御膳的研究整理、继承创新、经营保护单位。为始终保持宫廷风味的特色,在几十年的经营中,仿膳饭庄不断挖掘和研制宫廷名菜,多次派人前往故宫博物院,在浩繁的御膳档案中整理出乾隆、光绪年间的数百种菜肴。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北海公园内

交通:乘坐地铁6号线,北海北站下车

阅读原文